“马伯安并未失言,他心里想的,真的如实做了。”到家以后,他寝食难安,心里总想着要做点什么,那就是去趟南门。凌晨三点;他从“马家坡”开始走,一直走到镇上去买肉。马伯安到镇上时,已经是早晨八点,他徒步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南门。刚到,他看到在南门左边胡同里有一个卖鸡苗的农户,于是,他就走到跟前问,鸡苗几分钱一个?
“卖鸡苗的农户言道,四分钱一个。”
“他当场买了三十只,一共一块二毛钱。”马伯安心里想的是,这些鸡苗养大以后,该有多好啊?公鸡可以吃肉,母鸡用来下蛋,这样一来,新建哥他们家里不仅有了鸡肉吃,同时也有了鸡蛋。
想到这,他便乐呵呵的从南门,走到李新建家。“马伯安从小没爹没娘,不然他从前也不会作恶。”
自打出狱以来,他心里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认李新建的父亲还有母亲他们做自己的爹娘!他用心想了两年,还是没能实现这个心愿。他用竹篮筐子,装着买回来的鸡苗,一路上兴致勃勃的样子,令人感到温暖。
“马伯安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他无亲无伴,只想做好一世凡人,做一个不再被世人唾骂的人。他是一个,在人间充满真情的孤儿!”
他走到李新建家,正要准备进门;“刘爱梅走了出来,她正在自家院子里晾晒衣服。”刘爱梅看到马伯安时,她们二人四目相望,注视着彼此的眼睛。
“马伯安随口喊了声,娘。”
“刘爱梅一听,这孩子叫了自己一声娘,她便明白自己在马伯安心里,早已是他的母亲。”
于是她当口答应,回了句,“哎。”
母子二人相拥而泣,刘爱梅声声说着,我的儿啊?这些年可真是让你受累了?
马伯安说,娘,“这是我从镇上买回来的鸡苗。”等鸡养大了,公鸡可以拿来吃肉,母鸡留着下蛋,这样家里以后也就有了肉吃。
刘爱梅听后满脸感动,她笑了,母子两个乐呵呵的站在院里,心里装满了真情。“刘爱梅认了一个,充满真情与善良的好儿子!”
他们母子回了屋,“从此家里又多出了一个儿子,李新建多了一个弟弟,李丽英和她的姐妹们也多出来一个,大。”
家里人们问,伯安,你幸福吗?
马伯安回着幸福,自己不仅幸福,没想到,自己还成为了家里的一员。
“全家人都在为多出来的这位新成员,而感到高兴。”李新建没有姊妹们,唯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哥哥,可是不幸的是,他们刚出生不久,便夭折了。
李新建的母亲刘爱梅,生怕儿子也会出现夭折,她便闲适在家。她从不务农,也从不下地干活。“一心只为了能让儿子健康,儿子健康了,才是自己的福。”
他的母亲出生在旧社会,思想比较封建,她的父亲为了让家里吃上饱饭,便把她卖到了南门镇上的人贩子手中。“结果被人当做童养媳,转手又给卖了!”
幸运的是,她遇上了李科正,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要不是他,恐怕她早已被人折磨而死……!”是李科正给她带来了勇气,直到刘爱梅将要成年时,李科正才娶她为妻。“如今自己又多出来个儿子,让刘爱梅感到惊喜,又很意外。”意外的是,伯安其实死去的父母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刘爱的姐姐,刘金梅所生。”所有人听后,都感到震惊!
这也很让人感到意外,马伯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亲生母亲,竟然是刘爱梅的亲姐姐?就在刘爱梅认下马伯安做自己家儿子时,李科正说,“这个秘密我和你母亲,已经隐藏多年。”每次你来到家里时,你母亲总有一种对你想要表达的亲情,可是,她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和你相认!只因你从前作恶,又怕影响了这个家庭里的人。不过还好,自从你经过劳改以后,弃恶从善,我们才敢想着和你相认。
“马伯安自知自己作恶多端,他便不在言语,只是注视着坐在眼前的两位老人,想哭而又哭不出声的看着。”
“李新建得知,母亲认了马伯安当儿子以后,他是有喜有悲!”
他喜着母亲从今日起,又多出来一个儿子。他悲就悲在,马伯安不应该承受如此之多。这悲惨的命运,让马伯安在南门至今也未能找到媳妇。
不过还好,他曾经作恶时,那些被他强暴过的妇女,有很多都生了孩子。妇女们,不愿和马伯相认,又害怕哪天再被马伯安强行逼迫自己干那些男人和女人本该有的性事,于是她们便从此跑出南门。“至于去了什么地方,也没人知道。”
马伯安也很想与他们重逢,但又没有方向,自己也不知应该去向哪里……?
他名声不好,想问谁个问题,也没人给他回答。于是他从此便意识到了孤独,他感叹着对李新建说,哥,“我此生不在娶妻,只想踏踏实实做一世人!”
李新建点着头,说了句,好。
之后,他们便喂买回来的鸡苗,每个人都在期盼着,鸡苗可以快些长大。“因为,鸡苗长大了,母鸡就会下蛋,公鸡同样也能吃肉。”刘爱梅看着眼前的鸡苗,她亲自给它们搭了一个鸡圈,专门为了养鸡。她用着一个圆圆的一个小盘子,盘子深处有三里米,中间放着一个塑料做的一个圆壶,是让鸡它们用来喝水的。
她还给鸡做了两个鸡槽,是和老伴李科正一起做的。老两口做的很用心,因为以后家里还指着这群鸡它们,让他家吃上蛋呢?李科正爱吃鸡蛋,可是,他除了过年和中秋十五以外,一年他也吃不上一次。
家里的鸡蛋不是拿去换了粮,就是拿去换了钱,李科正很难吃上一个鸡蛋。能吃上鸡蛋的就是他的儿子,“李新建。”
“儿子是个壮劳力,亏了谁,也不能亏了他。”真要是儿子的身体累垮了,这个家到最后,能咋办?作为父母哪个当爹娘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李科正和刘爱梅他俩也一样,他们也是有孩子的爹娘!
正午时分,他们一家吃过午饭,马伯安便回了马家坡自己家。
此时;“李丽英她一个人背着个医疗箱走出家门。”
她穿过坡路,路过小溪,小溪里水哗哗的流淌。从坡上下来两个人,手里拄着两个棍子。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着,男的牵着女的棍子,男的在前面走。走着走着,碰到了一个石头,石头很大,也很硬实,于是他们便坐了下来,准备歇会。
站在远处的李丽英,默默的注视着他们,她很疑惑,为什么他们会拄着两个木头棍子!“殊不知,他们两个是盲人!”
盲人看不见,只能依靠听觉来辨认周边的环境。他们是来看病的,前不久,男人的媳妇得了个病,没日没夜的睡不着觉。也找了最近的郎中,就是不见起效。男人听说,在李家寨有一个女郎中,她叫李丽英,所以男人便带着媳妇走了过来。
李家寨离男人的村子有五里多地,要翻过三道山坡,还有两条陡坡,才能走到李家寨!男人很少出门,每天只是在自己村庄里待着,只因男人的眼睛和媳妇一样都看不见。
他们两个坐在小溪处的石头人,男人对女人说,应该快到了,已经翻过一道山坡和一条陡路了?盲人翻坡走路很是艰难,没有方向,也没有路线,只能依靠自身的听觉,判断周边的路线和环境。男人这样对媳妇说,那是为了哄她开心,为了不让她担心自己得的什么病,男人也只能这样做。
李丽英这时依然站在小溪口,她看着坐在石头上的男人和女人,令她感到意外?
她回南门这么久,也从来没见过这里的瞎子……她站在原地,默默思想,这时她才知道,原来坐在石头上的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他们两个是盲人。“之前听人说过,本人从未见过。”他在想,他们两个看不见,怎么会从家里走了出来?
这让李丽英有些难料,她走到男人和女人的跟前。坐在石头上的男人和女人听见有人走路的声音便问,请问李丽英家离这还有多远?
李丽英听他们再问自己家,她回答着男人和女人,请问,你到她家有什么事吗?
男人哦了一声,是这样,这个是我媳妇,前一阵子,她得了一个病,弄得她整夜睡不着觉。我们也在当地找了郎中,就是未能起效。我听说,“李家寨”那里有一个女郎中,名叫李丽英。我就想找她,让她给我媳妇看看到底是什么病。听说,她是一个义务医生,专门给老百姓看病,我们两个也看不见,也不知道应该朝那走。凑巧听见有人过来,想着问下你,她家怎么走?
李丽英一听是找自己看病的,她很感慨,
觉得自己无能!居然让两个看不见的中年人,走这么远的路,来找自己看病!
她跟男人还有女人轻轻的说了句,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我就是李丽英!
男人听后很是激动,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带人是找她家看病的,没想到在中途就遇上的本人。男人见到李丽英本人,他窃窃私语的说,真没想到,找人,找人,在中途碰到了本人。哎,这真是遇到了吉星。
李丽英看男人这么说,她面带微笑着跟男人说,走,我送你们回家。
以后你们不用再走这么远的路上门找我,每回要看病的时候,我去你们家。
男人和女人一听,声声说,好,好。
李丽英牵着男人的棍子,男人牵着女人的棍子,他们三个走在乡间小路,穿过小溪。一路挪着一步的向前走着,他们有的很安静,路边也没有行人,只有他们三个!
李丽英牵着他们走的很慢,因为他们看不见前方,她就是他们两个照明的路。每走一截,李丽英就会问他们两个,走累了吗?
男人乐呵呵的说着,不累。
于是他们接着向前走去,路过王柏坡,从坡上穿过去,就到他们的家了……
到家后,李丽英一看,他们家还依然住着从前的草房子,没有院子。房子旁边支着一个土炉子,是用泥浆垒起来的。“炉子上有一个露天草棚,下雨时四处漏雨。”
草房子没门,也没窗户,南北通风,一遇刮风下雨,他们家便漏的满屋子的雨水。
“屋子里摆着一个四方桌,还有几个看着不像样的凳子。”他们睡着草席,草席上铺着两床破破烂烂的被子,还有他们穿的不像样的女儿。这让她回想起了从前的自己,她和她的养父还有养母他们在一起时的生活。“想到这,李丽英不经意的流下了相思的泪水,让她从新换回了儿时童年里的回忆……!”
她看着他们,又回想着从前的自己,她就是在这种生活里走过来的。
男人看李丽英还不给他的媳妇瞧病,他问,李大夫,你怎么还不给我媳妇看病呀?
这么一问,让正在回想从前的李丽英缓过神来,她哦了声,我这就看。“李丽英把着女人的脉,从脉象上看,女人是得了风寒。”他们家里潮湿,阴气很大,由于潮湿带来的疼痛,让女人睡不着觉。
李丽英给女人开了去湿药,还有止痛药跟治疗风寒的药。“一共开了三副,一副喝三天,放在土炉子上熬制半个小时之后,再来服用!”
男人听了李丽英的医嘱,他便按照李丽英说的方法,在给媳妇煎药。“盲人哪知道药应该怎么煎药?”于是李丽英生起土炉子里的炉火,她亲手教男人熬制。
炉子生起了火,炉灶里又滚动着火苗,还有噼里啪啦的火柴声,燃烧在炉膛四处。坐在炉膛上的药壶,也在噗呲噗呲的响着,从药壶里飘出来的药味,传满了男人他家的院子。那气味扑鼻,闻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好受,但它能治病,这就是办法。
时间到了,药壶里的药也熬好了……
李丽英端着熬好的药,拿着一个小勺子,一口一口的喂着女人。药虽苦,但人不苦,因为药能治病。因为吃了苦药,才能医治好女人的病。喂完了药,李丽英手把手的教着男人,她说,王民大,这药啊,你要给它熬到时候,这样药劲才会发挥它得作用。一共三副,一副三天,一共九天的药,等婶子把药服用完以后,我再来跟她瞧病!
男人感激着她,感激她能来家里跟他的媳妇看病。“又不收钱,也不留下来吃饭,临走之前还给自己留下点钱。这让家里马上揭不开锅的,王民一家,深受感动!
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人?从前只是听说李丽英看病不收费用,今日一见果真属实。她不仅不收王民他们家的钱,还给他们留下了钱,这让王民和他媳妇他们一家,感动哭了……
这世间还有这样的好人,不辞辛劳的登门来给病人们瞧病!
这就是医德,一个具有一定道德的一个好人,难怪南门镇上的人,都知道李丽英义务行医,从不收钱。“今天一看,还真是。”
李丽英顺着王柏坡村,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她遇见了盲人妇女。”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他们很善良。虽然他们家的衣食住行,都很简陋,可是他们从不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这让走在回家路上的李丽英,心里多少会有些发酸。她看着王民家的草房子跟草棚,她心有不舍的离开了这个村子。她站在坡外,看着王柏坡上面住着的人,他们都是住着土房子。有的还住着自家挖的窑洞,窑洞上铺着油布跟草席做的棚子。但不漏雨,不像王民他们家,他们家住的整个草屋房子,看起来很是苦酸。
“那个盲人男人的名字叫王民,他的盲人媳妇叫于芳,他们两个的女儿叫,王丽丽。”
李丽英再回家的路上不断地回想,她总感觉自己要为他们家做点什么事情。
她也只好到家以后再说,于是她顺着王柏坡朝南走,路过赵家湾,跟田家坝的石坡,又穿过小溪,经过河流,前后一共走了两个多小时,她终于到家了……!
到家后,她吸里咕噜的吃着奶奶给她做的红薯面叶,吃的真香。
奶奶一看孙女肯定是坏了,她吃了一碗,紧接着奶奶有给她盛来一碗。
她问,奶奶,今天我们家怎么做了白面条呀,里面还加了红薯叶子,怎么,咱们家,今个又来客了?
奶奶笑了笑,对她说,这是你伯安大从镇上卖剩下的油馍和好的面,他今个没卖油馍,又怕面给浪费了,所以他下午专门过来送了一趟!
李丽英这才知道,他们家今天为何吃红薯面叶。“吃完饭,奶奶给她洗了碗,她便回屋睡下,只因累了一天,不一会儿功夫,她就躺着床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