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南门

第6章 拜师学医

发表时间: 2023-03-29

第二天清晨,李丽英随着院里鸡的叫声,起床了。她穿着母亲给她做好的衣服,回头望望院子里的杨树,柳树,香椿树,还有柿子树,另外还多出来了两种树,桐树和榆钱树。她站在门外,正对南门,默默回想,叹一口气,这不是我在梦里见到的吗?我在梦里梦见的也有一个和这一模一样的小院,小院里也有这几种树,还有镇上的南门十里长街。“这一切原来不是梦,是我的家呀……!”

正当李丽英回想眼前的一切时,母亲王嘉珍叫了声,丽英,别站着了,外面冷,别冻着。李丽英嗯嗯两声,知道了,娘。

之后,她就走进屋里。

这时,李丽英的心里涌现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学医。这一切的由来,是自己的养父李全山和养母小李,他们两个在得病期间,只因家里无钱看病。他们两个便从简单的一个小病,直到最后被拖成了一个大病。那时李丽英就想,要是自己是一个中医的郎中,那该多好呀?那样她的养父和养母他们,就不会死,也能像这个家一样充满幸福跟欢乐。此时,李丽英的心里不由自主的掉下了眼泪。她控制不住此时的情绪,让她瞬间回想起了“养父养母他们。”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女儿。

李丽英正在回想从前,“中医堂老王来了;只因李新建的母亲刘爱梅患有腰疾,每遇寒冬,刘爱梅的腰疾就犯了。”老王每日从南王庄往李家寨走,来到李新建家,就是为了给他母亲治疗腰疾。老王带的东西可真全乎,针灸用的银针,推拿用的疗具,还有老王多年来自己研制的治疗腰疾的膏药。一进门,老王先是给刘爱梅做了个针灸,之后做了个推拿,这也是老王自己学的。别说,还真管用。每次他给刘爱梅做完针灸跟推拿之后,刘爱梅的腰疾就有了些许缓解。这些东西做完,“老王再把他自己用草药和白色医布磨制做的膏药,往刘爱梅腰上一贴,刘爱梅的疼痛就会有所好转。”

每次做完;“老王总会问刘爱梅一声,嫂子,好些了吗?”

刘爱梅也常跟老王讲,“好多了。”

刘爱梅;“我这腰疾是个老病,这么些年,多亏了兄弟你来俺家跟我瞧,不然,我这腰疼的毛病,还真不知啥时好嘞?”

“老王也总是淡然一笑的跟刘爱梅讲,没事,平时我那中医堂,也不咋忙,过来给你看下腰疾,也不算啥大事!”

“还有;就是平日里,你要多注意保暖,天气冷了,腰疾很容易犯,你平时多穿点,多活动活动,也就没有什么大碍了。”

刘爱梅;中,我知道了。不过,你总是为我这腰疾,跑来跑去的,也太麻烦你了。

老王嘿嘿一笑,没事,再说我们两家还分这些做什么呢?老王;“当初我来南门时,要不是科正大哥救了我,我恐怕早就没命了。”你们家对我的照顾和恩惠,让宝平我至今难忘。我不过是从南王庄到这里给你瞧下病,这和你跟科正大哥对我做的比起来,差之千里呀?

刘爱梅跟老王他俩,哈哈笑起来,今个这病算是瞧完了。

老王和李科正他俩关系也算不错,他俩从不分,你的我的。他俩只要坐在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每次老王给李新建的母亲刘爱梅瞧完腰疾后,李科正总会到村里的供销社,去换些吃的跟喝得回来。有时拿上几个酒瓶去换酒,或是拿上一斤地瓜干,去供销社那里去换酒。有时也会拿些粮票或带上点粮食去换。换上点花生米,还有蚕豆,在换上两斤地瓜烧,回到家后,在把自家院里种的菜,整上两道,李科正便和老王他俩喝上了。他俩只要往那一坐,不是说医,就是划拳!论猜枚,李科正很少赢过老王。老王是甘肃人,甘肃人最喜欢喝酒的时候划上几拳。每次只要他俩猜上两枚后,李科正总会说,不划了兄弟,每回输的都是我。李科正,你真是个划拳的枚精!

老王哈哈一笑,他俩就这么又说有笑的在那坐着。

李丽英看中医堂老王跟她的爷爷还有奶奶那么显熟,此时,李丽英便在心里有着一个想法,那就是跟中医堂老王学医。

可是,李丽英又不知如何顺出口,她一个人在屋里转来转去,思虑半天,就是不知道如何说起此事。她看着堂屋墙上挂起的钟表,三点了,爷爷跟中医堂老王他俩,也该喝的差不多了,自己要是再不去说,过会恐怕中医堂老王就该走了。

李丽英犹犹豫豫的在堂屋里转来转去,她问自己,你是不是想学中医?是,她告诉自己,既然想学中医,为啥不敢开口说呢?李丽英不停的在给自己打气,可是,她还是不知如何开口。正当她犹豫不决时,母亲王嘉珍看李丽英在屋里不停的打转,王嘉珍问,丽英,你怎么了?你心里有什么事吗?我刚才看你在屋里不停的转,你肯定有什么心事,快给娘说说。

李丽英一看母亲再问自己,她只好跟母亲讲下,娘,我心里有一个想法。

王嘉珍问,什么想法?

李丽英,我想跟中医堂老王爷爷去学中医。因为我的养父养母他们都是得了小病,当时由于家里没钱看病,最后他俩便都死了。从那时起,我就想学中医,希望今后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医生,也可以治病救人!

王嘉珍听后,这是好事呀,你想跟老王爷爷学习中医,那你为啥不开口呢?

李丽英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王嘉珍一看,好吧,我带你去跟你老王爷爷说说。

李丽英点了点头。

随后王嘉珍便带着女儿李丽英去偏房去找老王,王嘉珍一看,中医堂老王正跟公公他俩喝的正起劲。他们母女两个也不好过去打扰,于是,她俩就站在门外等着他俩喝完。

此时;“老王感觉门外有人,老王问,门口站的是谁呀?”

“王嘉珍,是我跟丽英我们娘俩。”

老王一听,“便叫她俩快进来,外面那么冷,你们两个冻着凉的怎么办?”王嘉珍跟女儿李丽英听后,他俩便走了进去。

老王问,“你们两个站在门外不肯进来,想必是有什么事吧?”

“王嘉珍点头,是的,的确有些是想跟你说,刚才丽英跟我说她想跟你学习中医。”

“老王一愣,什么,丽英想跟我学习中医?”

王嘉珍,是的,“丽英想跟你学习中医!”

“李科正听了儿媳王嘉珍的话,这是好事啊,孙女想学中医,咱这当老的肯定要支持她。”

“随后李科正便端起酒杯,开口说道,兄弟你看这事?”

“老王回到,没问题,既然孩子想学中医,那我肯定要收啊——对不对老哥。”

“他俩有说有笑的喝完杯中的酒,老王长叹,学医可以,不过要选个良辰吉日才行……!”

“李科正听后,当即说好。那我们现在就算下日子,看把丽英拜你为师的日子订在哪天。”

“老王;好。”

之后李科正和老王他俩,算起了良辰吉日。只听见他俩说,选这天不行,选那天也不行,他俩选来选去,选了半天,还是没有选好日子。也许是酒喝高了,他俩支支吾吾讲了半天,话都讲不利索的选着日子。刘爱梅看这两兄弟俩喝的差不多了,选日子,还是别选了。他俩喝成这样,说话都不利索,日历恐怕也看不清了。

这时刘爱梅便让李科正跟老王他俩,赶紧躺在床上睡会,等他俩酒醒了之后再说。

王嘉珍听了婆婆的话,也是,大跟老王叔他俩,今个的确喝的有点多,还是等他俩的酒醒了之后,再说也不迟。

李丽英看自己拜师学医的念头有了着落,她便沾沾自喜道,心想自己想当中医的梦,终于很快就能实现了。想到这,李丽英由衷的笑了,她笑的是她的梦想终于有了着落。今后自己不仅要当一名好的中医,也要做一个好的医生。

当天晚上,李科正和老王他们两个醒酒后,他俩便坐在一起算起了李丽英拜师的好日子。老王掐指一算,这个月的二十六号,是个不错的日子。

“李科正问,是嘛,这天的日子多好?”

老王没有一丝隐瞒的跟李科正说,老哥呀,你看这个月的二十六,这天不仅日子好,运势也好。这天不光有辐照,还有金星之兆。老王把这天说的有些牛鬼蛇神了,不过无论日子好坏,毕竟孙女的拜师梦终于实现了。想到这,中医堂老王和李科正他俩,不经意之间笑了。

农历十一月二十六的这天,南门镇上一片热闹,只因今日是李丽英拜中医堂老王为师之日。在南门胡同口那里有一个祠堂,是专门是为各个行业拜师用的。

李新建他们一家,早早的来到南门。李新建的母亲刘爱梅,父亲李科正,妻子王嘉珍,他们一家老小一起走进祠堂,李丽英断后。只因,拜师时,有着诸多规律。拜师前,只能家里人先进,拜师人只能断后。今天他们还请来了南门镇上,有名的文笔先生,张书平前来主持今日的拜师会。晌午十点,南门祠堂里,站满了人,基本来上都是南门镇上十里八村的村民,和镇上的渔夫,还有店铺老板等……

每个人都是熟悉的面孔,过来看李丽英的拜师会。不一会,中医堂老王和李科正一起走了过来,他们二人一个坐在拜师祠堂的正中央,另一个则是坐在祠堂两侧。坐在中间的是中医堂老王,坐在两侧的是李科正和张书平。

此时,张书平开口说道,在下张书平,南门张桥人氏。今日受李科正和王宝平二位老兄之托,特来主持李丽英拜中医堂王宝平医生的拜师会。

张书平话音未落,便迎来一片掌声。他们为中医堂老王高兴,老王自从来到南门以来,他从未收过徒弟,没想到今天老王终于收了一个徒弟。

只听张书平开口说着,现在有请拜师人李丽英出场。李丽英听到再叫自己出场,于是她便走进祠堂,站在中央。

张书平开口说道,现在我宣布,拜师仪式正式开始。先给师傅敬茶。此时,李丽英端着盘中的茶,双膝跪地的说了句,师傅,请喝茶。老王接过茶,饮了一口。

张书平又说,现在请拜师人回到原位。张书平站在左侧位开口便是一句,跪。李丽英随之跪了下来。之后张书平再次说道,一叩首,感谢师傅,培育之恩,二叩首,感谢师傅,收留之恩,三叩首,感谢师傅,传授之恩,礼毕。现在我宣布,李丽英拜中医堂王医生为师,礼成!李丽英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响头之后,拜师礼算是完成了。“中医堂老王,满脸笑意的说道,今日感谢各位作此见证,见证我行医以来,收的第一位徒弟。”前来观看拜师会的众人,无有一人不说好,个个称好。

拜师会结束之后,李新建他们一家,还有中医堂老王,同时还有文笔张书平他们一起来到南门客栈。他们坐在包房里,点了一桌饭菜,庆祝着今天的日子。日子好,不仅光彩照人,也很吉利。说着李新建他们一家,还有老王和文笔张书平,他们便一起举起酒杯,庆祝着这样庄严神圣的日子!

李丽英自从拜师以后,中医堂老王,从未拿她当过外人。不仅传她医术,还教她如何做人。“尊师重医,方能做人。”这八个字,深深的印刻在李丽英的脑海里。

李丽英很快就认识了中医药材的名称与作用。“她认识有,当归,党参,沙参,西洋参,枸杞,红枣,其中包括还有很多中医药材,认识的有,土鳖虫,地龙,半莲根,黄芪,人参,茯苓,虫草,麻黄,桂芝,杏仁,甘草,前后一共一千二百多种药材的作用和属性。”中医堂老王,时常夸她,学的快,悟性也快,所有药材一学就会。老王看李丽英学的如此的快,老王心想,她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好的大夫,一个人人都爱的大夫。李丽英心地善良,又本分,不仅尊师重教,还时常记着做人之道。李新建和妻子王嘉珍,看女儿如此用功,他们俩也是由衷的高兴。这一切多亏了老王。不对,老王只是传授她医术跟药材各方面的作用,至于领悟多少那是李丽英的事情。这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李丽英的天赋。她本就天生好学,加上她又对医术有着很大的领悟能力,不难看出的是,李丽英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也是不错的。“中医堂老王,看她如此好学,他便决定把自己存放多年的医书,赠与李丽英!”

李丽英自从跟了中医堂老王学医之后,她每日便从李家寨步行到南王庄。无论刮风雨淋,还是风吹日晒,她从未缺席过一日。

“她一心只想,认真学医,能让那些得了病的人,早些康复。”

“李丽英便从此踏上了这条从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