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百汇赵锦衣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文本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由网络作家“易阴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易阴阳”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内容概括:面进来,抱着一摞子笔记本,挨个发给每个人。一个本子3元,笔2元,一套5元。300人一人一套就是1500元,对赵百汇来说,洒洒水啦。现在有神仙醉撑着村里开销,他的补助基本上都不怎么花了,每天都有一万多块补助到账,他都攒了很多钱了。他准备攒个几百万,干大事情。“每个人每个等级课程开始的时候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套纸笔。”......
《完整文本补贴系统:我在古代扩展团队赚大钱》精彩片段
“拼音很重要,没有拼音,你学习每个字都要别人教。”
“但是学会了拼音,你就掌握了自学的能力。所以,这就是一个工具,就如同你想砍柴,先花一点时间,把斧头磨的锋利,效率可以加倍,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眼前都是没有一点文化的普通人,林学瑾教学也尽量用普通话,白话来说明。
“课程时间是一个月,每天上午上课,下午休息工作。”
“这个班毕业了,考试通过,你们就可以选择去上其他班,九个班的课程全部写完,并且综合考核完成,就能毕业,领取毕业证。”
一个小伙子跟在后面进来,抱着一摞子笔记本,挨个发给每个人。
一个本子3元,笔2元,一套5元。
300人一人一套就是1500元,对赵百汇来说,洒洒水啦。
现在有神仙醉撑着村里开销,他的补助基本上都不怎么花了,每天都有一万多块补助到账,他都攒了很多钱了。
他准备攒个几百万,干大事情。
“每个人每个等级课程开始的时候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套纸笔。”
“如果用完了,那就要自己花钱买了,本子3元,笔2元,对大家来说并不便宜,所以节省着一点用。”
“如果自用用光了,可以到学校的教务室购买新的。但是限制数量。”
“一套只要五十文,拿去外面有的是读书人加价抢着要,所以你们要珍惜。”
“对了,多说一句,这些东西不允许私自卖给别人,被发现了,就等着被退学吧,以后都没有机会再来学习了。”
“这东西很珍贵,便宜给大家是为了让你们学习提升自己,拥有更好未来的。”
“而不是为了让大家牟利的,如果真有人这么干,这么鼠目寸光的人桃园村也不需要。”
“好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学校每天只上半天课,给大家留半天时间工作赚钱,或者复习学习的内容。
六位老师,锦衣等四大丫头能教,加上林学瑾和赵明成。
林学瑾希望自己的大儿子来教课,结果因为时间太短,学习的内容不够,所以变成了学生,先来跟着上课。
等以后水平高了,再当先生。
锦衣她们教半天课,剩下半天时间办公倒也够了。
毕竟桃园村不大,各种事情也井井有条的按照计划走办,很少出问题。
所以她们时间才比较充裕,能来教课。
等回头她们培养出一些毕业生了,再挑选优秀的做老师,她们就能解放了。
没办法,桃园村太小,人才太少。
系统的课程中,小学课程是为了培养能算能写的普通人才,中学是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
但是桃园村现在等级低,只能办小学,没法办中学。
只能期待以后升级了。
桃园村办学校的事情又出名了,办学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
很多地方都会办,官办的不提,甚至有的富村出了读书人,自己办个村学族学也不稀奇。
但是桃园村学校居然教泥腿子们学习,就稀奇了。
青牛镇上的人都说,人渣大傻子赵老爷又冒虎气了,又开始撒币了。
只是这次语气有点不足。
这一年来,桃园村的富裕早已经传遍了十里八乡。
很多人羡慕妒忌恨,下不了决心背井离乡,只能冒冒酸气了。
特别是身在镇上,看不起村子的一些不上不下的普通人。
…
一家六口沿着大路来到桃园村村口,看着眼前的繁华,一家人都目露惊奇之色。
几百人的团队顿时慌乱起来,文景然赶紧站在马车上大喊,“不要慌,是自己人。”
一个排三十多骑来到马车前,打头看不到脸的骑兵说话了。
“是文大人啊,您带这么多人来,还有一些军士,应该提前给消息的,免得造成误会。”
“抱歉,是我的失误。这些士兵不入城,我只送一部分普通人进城。”
领头的骑士这才点点头应允,一挥手,带着手下骑士离开了。
文景然擦了擦额头,一挥手,“进城!”
队伍里一半人往城里走去,另一半退开一点距离,在附近扎营。
文景然往马车里钻,眼神无意间扫过一旁十人治安小队,顿时愣了一下。
但是他没做声,默默进入了马车。
“好像是父皇。”一个小脑袋好奇的往外看,嚷嚷了一声。
“别瞎说,你父皇怎么会在这里。”一个温柔的女子把孩子的身子拉回到马车里,随意往外一看,就愣住了。
那个身穿黑色衣服,戴着黑色帽子,身子站的笔直的人,是谁?
怎么那么像陛下?
治安队员目送着队伍从面前走过,进入龙城。
李玄基的目光平静,虽然刚才看到了几个熟悉的人,但是他发现自己没太强烈的感觉,仿佛看待陌生人一般。
或者说,他把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给剥离开了。
也许是那时候一心想要当和尚的时候,形成的分界点吧。
旧人生的人事物,感觉模糊了很多,新人生的这部分却越来越清晰。
“我刚才好像看到了一个女人,长的跟仙女似的…”
李玄基接口笑着说,“我也看到了,是很漂亮。”
“是吧,是吧,我就说特别特别漂亮,真想多看几眼啊,给我多看几眼,我宁可少活十…,十天!”
李玄基一拳打在小刘肩膀上,“别瞎说,那是你嫂子。”
“什么嫂子?我哪个哥有这么漂亮的嫂子,嗯?我靠,老李,你野心不小啊!我跟你说,别动什么歪心思,那女的好像有孩子。”
“滚,不想搭理你。”李玄基翻了个白眼,转身回到临时棚子里,继续喝茶看书,等一会儿换班。
“都出来,都出来,来大人物了,锦园副区长来了。”
外面人一声吆喝,队长带着屋子里其他人急匆匆的跑出去。
一边走,还一边不忘吹牛逼,“我跟你们说,我是认识锦园区长的,当年,我和区长的父亲共事过,那时候他老人家是队长,我是他手底下的兵,就像现在的你们…”
十个人站成笔直的一排,看着马车靠近。
马车来到近前,因为工作时间也穿着黑衣黑裤的锦园掀开车帘。
“表哥,你家里人来了,跟我过去看看吧。”
表哥?锦园区长在喊谁呢?这里不就咱们十个人吗?
众人纷纷扭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本来不想耽搁上班时间的李玄基怕锦园再说出什么消息来,无奈的走出队伍,“队长,那我先过去看看?”
“额,好,好吧,快去快回,偶不,你听区长的吧。”
小队长在锦园面前,连说话都说不利索了。
他也不算吹牛逼,那时候锦园爹李大宝当大队长的时候,他是一个小队里的普通成员。
李大宝看到他肯定是面熟,能不能叫上名字,就不好说了。
锦园,那根本就不认识他。
现在李大宝来龙城,混上了一个街道治安所所长,他下边是大队长,再下边才是他这个小队长。
依然隔了两级。
区治安所所长为7级,是赵家人担任,受锦园这个负责民生的8级副镇长管辖,区所的副所长空缺,接下来是李大宝这个5级街道所长,小队长是3级。
几个丫头忙活着打扫新居,热情无比的高涨。
舍不得将新衣服弄脏弄破,所以换上了以前的旧衣服,里里外外的忙活。
一直忙活到天都快黑了,锦衣才想起来还没吃饭呢,老爷还饿着呢。
这才叫上几个妹妹洗漱,换上好衣裳,然后做饭。
为了乔迁新居,向来有些小抠门的锦衣难得大方一次。
做了四菜一汤,配上雪白的焖大米饭,吃的赵百汇赞不绝口。
“先别走,咱们开个会,第一次家庭会议。”
“老爷,什么是家庭会议。”
赵百汇变魔法一样拿出来五个小笔记本和五只油笔。
在第一个本子右下角郑重的写上三个字--赵锦衣。
“锦衣,这是你的本子和笔,以后走哪里都带着。”
锦衣一脸懵逼,小心翼翼接过本子和笔,仿佛怕碰坏了一般。
“老爷,这上面的字是我的名字吗?”锦衣不认字,只认识简单的一二三四五。
和常用的尺,斗,石,这些字。
而且是认识但是不会写那种。
“老爷…”锦衣的眼睛又红了,老爷对她们实在是太好了,有时候她都会想,她不配老爷对她这么好。
然后就是又一次告诫自己,自己这辈子就是为了照顾老爷报答老爷而来的。
赵百汇依次认真的给其他三个丫头的本子上写上名字,交给她们。
“以后,我会做很多事,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你们都要帮忙做事。”
“老爷您放心,锦衣一定好好做事,把您和这个家照顾好。”
“我说的不是这种,是事业上的事,大概就像镇上那些掌柜的们做的事。”
“掌柜的?老爷,我们也能做掌柜的吗?”锦文好奇的问,显然有些憧憬。
甚至她脑子里已经有画面了,她也穿着员外服戴着员外帽,和一群长胡子的大叔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
“当然可以啦。”
“可是掌柜的不都是男人嘛?”
“格局!要有格局!谁说女子不如男?”
锦绣小声嘀咕,“大家都这么说啊。”
赵百汇瞪了她一眼,一天天的净拆自己的台。
“好了,这些事以后再说,跑题了,现在开始第一项。锦衣,家里现在有多少钱?”
“老爷,这几天咱们买了好多东西,家里还有四两银子,三百二十文钱。”
“嗯,钱是不多,得尽快想办法搞钱。”
“我和你们透个底,我现在的渠道可以稳定每天赚五百文。”
几个丫头很平静,因为现在每天的进项和花销都是她们过手,稍稍算一算就知道多少了。
他们知道老爷是粮商,很有钱,至少对她们来说是很有钱那种。
“两天才赚一两银子,一年才一百多两,太少了。”
几个丫头有点懵,一年一百多两银子还少吗?就是整个青牛镇,一年能赚一百两以上的也没几个吧?
“所以,我从我老家弄来了一个很厉害的东西,以后咱们就多一个主营方向了。”
“卖酒!卖好酒。”
几个丫头叽叽喳喳的问起来,赵百汇没多说,只说东西还要过几天才到。
“下一个议题,以后宅子要怎么布置,需要购置哪些东西,现在钱不够,需要做计划一点点购置。”
女孩子们对这些热情更加高涨。
“第三项议题,以后我准备每天抽出一两个时辰,教你们认字和数学,将来你们都要做管理,不懂这些可不行。”
赵百汇话音刚落,热闹的房子安静了下来,几个丫头仿佛石化了一般看着他。
锦文结结巴巴的开口,“老爷,您说的是真的吗?您真的愿意教我们读书认字?”
在大家的观念里,读书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
想培养出一个读书人,那代价沉重的可怕,至少不是农户人家可以奢望的事情。
就这么说吧,一个完全脱产的读书人,至少要几个人劳动才能供养的起。
一个上学的读书人,每年上学的钱也需要几个人供养。
读书人用的书,笔,纸,砚,哪一样都不是普通人能奢望的。
家里没有良田百亩,一年收入个三五十两银子,那是想都别想。
而普通农户人家,一家也就两三亩田地,只够自家吃用。
有田十亩,可以称为富农,一年能剩下三五两银子就了不得了。
青牛镇上有一个学堂,里面有老秀才教书。
一年学费就是五两银子!
一个读书人吃穿用度笔墨纸砚加起来,一年最少也要二三十两。
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一辈子恐怕也攒不下二三十两银子啊。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一个读书人等于每年二三十两的持续支持,支出年限不确定。
什么时候能收支平衡,鬼都不知道。
想靠这条路赚回投资,那祖坟得着火才行,冒青烟显得有点不够。
听完了几个女孩子的顾虑和疑问,赵百汇笑着说,“就是教你们一点算数和识字,够用就好,你们还打算去科举不成?”
“好了,还有最后一个议题。”
“我准备雇佣长工,只要负责在周边开垦荒地,或在家里做工。”
“招募人数和工钱咱们要好好商量一下,毕竟咱们现在不算富裕。”
“老爷,您打算开垦多少亩地啊?”
“嗯,还不确定,如果先招募二十人左右,一天需要支出多少工钱?男女老幼不限。”
反正他在乎的就是人口数量,男女老幼无所谓,反正都是一个人一天10元补助。
锦衣快速在脑子里盘算,然后说,“普通农户家,一户五六个人,拥有两三亩地,一年下来缴了税,留下一半吃的,剩下卖掉可能只有一两银子左右。”
“一年下来,基本没有结余。”
“如果老爷开了荒地,少收点税,应该能吸引一些人过来。”
“我不打算收税,也不给分地,这些地我准备种一些好东西。”
“我就给工钱,你们说如果给工钱,给多少合适?”
虽然对老爷的说法不理解,但是老爷说的话就得执行。
老爷说给工钱,那就算工钱。
锦文说,“如果要自己买粮食,那一户人家一年大概要花一两多银子吧?买粗粮做粗粮野菜饼子或粥,应该能生活下来。”
锦绣点点头,“差不多,我以前在家,吃饭都是野菜占大头,一家人一年也就花一两银子左右就够了。”
赵百汇以这个数据为参考,一户人家平均五六个人,夫妻俩加上一两个半大孩子做主力,一年需要花1500文左右的话,平均一个月就是125文左右。
这差不多够基本开销。
翻个倍就是250文,这样就可以不用配野菜吃了吧。
250不怎么好听,那就300吧。
“那这样,我们就以一户人家每个月300文工钱为标准,先招募几户人家试试。”
雇佣一家人一个月只需要花30元钱,还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吗?
“啊?老爷?真给这么多吗?”
“多吗?还好吧。”
“老爷,真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吗?那我可以让我爹娘来吗?”
“锦绣!”锦衣怒喝一声,锦绣吓得缩了缩脖子,泫然欲泣,“对不起,老爷?”
“别怕,别怕,锦衣,不要吼妹妹。反正我需要人手,用谁不是用呢?”
“锦绣,你家人要是愿意过来,那就叫过来吧,其他人也都可以。”
锦绣锦文锦园三个丫头又哭了,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给他磕头。
赵百汇刚拉起来这个,那个就又跪下了。
“起来!都起来!要是不起来,就不让你们家里人过来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