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映春七姜的现代都市小说《将军,夫人她来自乡下长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阿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将军,夫人她来自乡下》,现已完本,主角是映春七姜,由作者“阿琐”书写完成,文章简述:,要和离书或休书几乎不可能。横竖没希望,试一试不亏,万一他也不想和我成亲,万一他心里有想娶的姑娘,我们想到一块儿去,再一起想办法,兴许能成。”大夫人笑道:“怪我,他还没回应你,我就来打扰你们了。”七姜说:“恐怕您不来,答案也一样,他都打算和我再拜一次堂了,我真是……”大夫人笑了出来,自己生的儿子,还能不知道有多傻么。此刻,远处廊下有人......
《将军,夫人她来自乡下长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大夫人笑道:“那你也不怕我吗?”
七姜说:“老太太还想我怕她呢,可是怕了你们,你们就能对我好吗?”
大夫人长眉轻轻一抬,满眼新奇和欣喜,笑道:“说得好,怕了我们,也不见得对你好。”
来京城这么久,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第一次有轻松安心的感觉,连茶水都是甜甜的。
但七姜还是打起精神,提醒自己不能轻易相信谁,就连映春和张嬷嬷,她也仍在揣摩中,又怎能被初次相见的婆婆三言两语套了进去。
在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什么都要靠自己,冷静和清醒,是头等重要的事。
大夫人方才眼看着孩子放下警惕戒备,缓缓喝了几口茶,但转眼又紧绷起来,放下茶碗的动作,都僵硬了几分,不禁生出几分心疼。
“听说你不愿向长辈请安,老太太那儿可过不去。”大夫人说,“日子久了传出去,叫别人看了她笑话,这事儿就更没完了。你一个人再厉害,她让人把你捆起来打一顿,你又奈何?”
见孩子不说话,大夫人继续道:“和离书或休书,我倒是能让怀迁给你写,但你们的姻缘是皇上钦赐,轻易离不得,于我们家是麻烦,于你们家更是,这一点,你想过吗?”
七姜说:“我知道圣旨不能违抗,不能害了家人,才没有逃婚逃跑,所以也明白,要和离书或休书几乎不可能。横竖没希望,试一试不亏,万一他也不想和我成亲,万一他心里有想娶的姑娘,我们想到一块儿去,再一起想办法,兴许能成。”
大夫人笑道:“怪我,他还没回应你,我就来打扰你们了。”
七姜说:“恐怕您不来,答案也一样,他都打算和我再拜一次堂了,我真是……”
大夫人笑了出来,自己生的儿子,还能不知道有多傻么。
此刻,远处廊下有人来了,梁嬷嬷、张嬷嬷簇拥着他们的公子,说说笑笑往这里走。
如今展怀迁长得高大挺拔,他寻常走路的步子,嬷嬷们得迈两回,可她们就是愿意这么急急忙忙地跟着,盼了两年多总算把哥儿盼回来,高兴还来不及。
七姜听见动静,顺着大夫人的目光看过去,方才那个穿着不知是官服还是军袍的男人,换了白底天青的便袍,虽不如先头那么气派威武,可衣袂轻盈、利落潇洒,加之肤色也衬得白了些,终于像个二十郎当的公子哥了。
展怀迁大步而来,向母亲作揖,大夫人笑道:“穿着书生文人的衣衫,就别摆军营里的气派,改一改、收一收才好,怪张扬的。”
说话间,梁嬷嬷和张嬷嬷一人捧了一只蒲团来摆下,这是要让小两口给大夫人行礼,底下机灵的丫鬟,也端来了鸳鸯成双的茶碗。
展怀迁自觉站了过去,七姜还坐着没动,张嬷嬷过来搀扶她,大夫人却道:“罢了,我儿好容易回京,还到处磕头,别人不心疼,我心疼,你们下去喝茶,我和孩子们说说话。”
两位嬷嬷互相看了眼,识趣地退下了。
离开水榭,张嬷嬷不禁叹气,方才听见什么和离书休书,把她的魂魄都吓散了,这小祖宗实在不好惹,女儿家家的都想什么呢,离了这家,往后还能嫁谁?
然而梁嬷嬷跟上来,挽着她说:“我听人提起,甄家二郎快不行了。”
张嬷嬷点头:“原来姐姐也听说了,甄家都没来喝喜酒,一家子人守着呢,怕是熬不过这个春。”
张嬷嬷问:“亲家过去是佃户吗?”
七姜说:“我们自家在山里开荒,每年收成的四分上缴朝廷,比佃户强些,佃户是按量上缴,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还有不够交的。”
映春心疼地说:“那遇上收成不好,夫人家里不也不够吃吗?”
七姜笑道:“还有野菜、野味,饿不死。只怕冬天,打不到野味也挖不到野菜,地里又长不出庄稼,每到秋天就死命囤粮食,我娘最是精打细算,我虽然没吃过好东西,也没挨过饿。”
张嬷嬷感慨道:“我说您和咱们不一样呢,原先只觉着,您一个农家女儿不能有什么见识,却忘了,您和亲家老爷们是风霜雨雪里问天讨吃的,浑身都是胆魄。而我们,养在深宅大院里的下人,问主子讨吃的,心肺肝胆早磨没了。”
七姜笑道:“嬷嬷可别这么说,那我们还想过安逸日子呢,各有各的福气,各有各的难处。”
此时门外一阵热闹,小丫鬟进门说:“四夫人领着厨房的人,给少夫人送午饭来了。”
张嬷嬷好不耐烦,可在七姜跟前还满面幽怨,一到门口就提起笑容,殷勤地迎了出去。
不多久,四夫人被拥簇着进来,因是寡居之人,衣衫首饰不得张扬,但褐底金纹的料子,到底华贵,能在一众体面的婆子之间显出来。
见映春要搀扶七姜起来,四夫人赶上来说:“侄儿媳妇快别动,可怜见的,一家人没那么客气。”
七姜又坐下了,笑了笑:“婶母好。”
“哎,好好……”四夫人高兴地应着,已有人给她端来凳子,不相干的人都退下了。
张嬷嬷说:“您看您那么忙,怎么还给侄儿媳妇送饭来,少夫人还想给您请安呢,就怕叨扰了您。”
四夫人笑道:“能有什么事儿,我一个妇道人家,何况自家侄儿媳妇受了伤,我能不来看看吗?”
两位年纪差不多了多少,一个主子一个下人,可嬷嬷仗着是展怀迁的乳娘,有资格和这位正头夫人说几句话,她们一来一回的,一个更比一个皮笑肉不笑,真真大宅门里二十多年练出来的功夫。
昨晚在司空府,那一家子女眷的亲昵热闹,可不是随随便便能装出来,怎么看都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哪里像这头,张嬷嬷方才翻脸比翻书还快,怎么能满腹怨恨,又挂起笑容呢,实在了不起。
四夫人并不愿和张嬷嬷磨叽,强行把话题转到七姜身上,说道:“朱嬷嬷是老太太的陪嫁,这家里年纪最大的嬷嬷,张嬷嬷在她跟前还小一辈呢,平日里我们敬她三分,日子久了难免张狂,年纪大了又糊涂,竟是冒犯到你身上来,侄媳妇你大人大量,别和她计较。”
七姜现学现卖,欠身答应:“都听婶婶的。”
四夫人眉头一颤,心里转了几转,开口道:“婶婶来呢,是有件事和你商量。自从大夫人到郊外养病,十几年来我暂替她管家里的事,总是顾了这头顾不上那头,弄得一团糟,你那大嫂嫂不中用,是扶不上墙的泥巴,如今总算把你盼来,往后家里也就有指望了。”
张嬷嬷估摸着,四夫人是来试探新娘子,想知道大权还能在手里揣多少日子,少夫人若趁机今日就拿下,本不是行不通,可十多年来,从上到下要紧的人都换了她的心腹,少夫人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真把管家大权接到手里,就等着闹笑话吧,这事儿绝不能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