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百味书屋 > 现代都市 > 精品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

精品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

九剑本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盛李世民,讲述了​都去过,似乎从未听说百姓有食土豆者。”“这东西……”长孙皇后看向李二,笑着盈盈行了一礼,“这便是那位高人所赐之物了。”李二双眼一下睁大。是盛儿……是盛儿找到了此物送给朕的?脑海中霎时浮起一个念头。这孩子……这孩子,才是真正的祥瑞啊!!!......

主角:李盛李世民   更新:2024-03-21 20: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盛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由网络作家“九剑本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盛李世民,讲述了​都去过,似乎从未听说百姓有食土豆者。”“这东西……”长孙皇后看向李二,笑着盈盈行了一礼,“这便是那位高人所赐之物了。”李二双眼一下睁大。是盛儿……是盛儿找到了此物送给朕的?脑海中霎时浮起一个念头。这孩子……这孩子,才是真正的祥瑞啊!!!......

《精品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精彩片段


李二抹了把脸。

太震撼了。

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土豆了。

“皇后,等等,朕还要问些情况,这土豆……该不会种植条件十分苛刻吧?”

李二心里始终放心不下,总觉得天下没有这般好事。

这个亩产三千斤要是只有那种万里挑一的良田才能种出来,那还有什么用啊。

不过长孙皇后红着眼却是露出一个笑容,

“陛下,此物耐旱耐干,便是大旱之年,亦可收成!”

“并且此物非茎叶,非花果,乃是土豆茎秆之下的根须结出来的。便是天下蝗虫齐至,也休想啃掉分毫。”

“种植之法,更是简单。连种子也不需要,只需将土豆切成小块埋入土中,便能生长茁壮,成为新的土豆。”

长孙皇后说完这些。

李二和房玄龄快昏过去了。

今天什么黄历。

老天开眼?

这是开眼开到后脑勺了????

……

足足小半个时辰啊,李二和房玄龄,乃至长孙皇后,全都沉浸在一种说不出的极度激动的情绪中。

中途有内侍宫女进来送茶水,都被吓了一跳——这表情还以为皇后娘娘要进冷宫了呢!

过了许久终于是平静下来。

李二的表情简直严肃的可怕。

“房玄龄,接旨。”

“臣在!”

房玄龄也是严肃的不得了,他清晰的知道李二要干什么事,并且这件事绝对不容任何阻挠。

就算是神仙下凡要挡李二的路,李二也会带上全部玄甲军拼命。

“近日既有流民来长安。很好!”

“给朕妥善安置,先发放赈济粮食。”

“日后,便用这一筐土豆,交与灾民开垦荒地种植。”

“臣妾敢为陛下立军令状,若是此物不大丰,臣妾愿领军法处置!”

长孙皇后也极为看重这件事,当即下了狠话。

李二有些感动,但也知道皇后这是要与自己的政治声誉共同进退了。

“好!既然这样,朕也立一个军令状,若是土豆不大丰,朕愿绝食三日!”

房玄龄非常明智的没有劝李二。

他知道李二就是这个性格。

这个土豆赈济灾民的计划,不惜一切都要完成!

……

说定此事。

李二有些坐立不安。

“玄龄,这灾民大概还有多久到长安?”

“陛下,大约还有三日,火龙营已在路上接待护送。”

“这……怎么还有三日?怎么还有三日?”

李二急不可耐了,这在他多年的带兵生涯以来还是头一次,

“这东西可耐存储?”

“陛下稍安勿躁……”

李二急的在甘露殿走来走去来回转圈,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

“不耐储存,只恐百姓种出来了也只能随种随吃,要想以之抗衡天灾却是难了些。可若是耐久储存,只怕……又有世家大族饕餮囤积,价格又要上去,唉……”

“陛下且宽心,此物无需晾晒,从地下挖出洗净即可食之。储存是阴凉通风之地,能直接放一年左右。”

李二愣了,“刚好一年?”

“不错。一年之后,土豆若是发芽,在萌芽之时会有毒性,也不可再吃。不过……总是有能吃的。”

李二一瞬间要乐坏了。

这土豆果然是……天赐祥瑞!

此时,房玄龄忽然道,“娘娘,此物如此宝贵,却是从何处觅得?过去……微臣也算天下南北都去过,似乎从未听说百姓有食土豆者。”

“这东西……”长孙皇后看向李二,笑着盈盈行了一礼,“这便是那位高人所赐之物了。”

李二双眼一下睁大。

是盛儿……是盛儿找到了此物送给朕的?

脑海中霎时浮起一个念头。

这孩子……

这孩子,才是真正的祥瑞啊!!!


岂是天佑大唐。

这是盛儿在护佑大唐啊!

原来如此!

……

而同时,房玄龄则呆住了。

真的假的。

开什么玩笑。

又是哪位高人??

这高人究竟是哪路神仙啊???

他简直懵逼。

这人又是献养猪之术,又是炼铁之术,两样都是奇术。

此刻又献上了土豆这件神物……

等等。

好像听老杜说过。

前些时日,陛下偶遇突厥贼子重伤,还染了伤寒。

这伤寒,也是这高人赐药治好的!

这人……莫非是真仙下凡不成???

“陛下,这位高人如此厉害,何不邀入朝中为官?”

房玄龄奇怪的看向李二,接着感觉这样说不够诚恳,整了整衣袍,

直接来到阶下行了个大礼,又把话重复了一遍。

若说先前,想要拜高人为师,那是作为一名君子老骥伏枥的志气。

但是现在,他是真的特别希望这高人能入朝为官,非常认真的那种。

疑惑的抬头看去。

实际上,

与其说他是希望陛下邀请这神秘人为官,不如说就是在质问李二,

这么牛逼的人,你居然不赶紧请他出山???

……

李二神色尴尬,眼睛都不知道看哪。

我儿子牛逼,难道我不知道。

难道我不想让这小子来给我打工么。

问题也是出在这,这小子……是自己的亲生血脉。

就这么入朝,怕不是一场轩然大波啊。

“这个……玄龄,你也知道高人不与俗人同,人家对做官没什么兴趣……”

“陛下何不效昭烈皇帝之事,三顾茅庐以请之?”

李二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反正先拖着,以后尽快找机会把盛儿这小子骗到长安来!

三顾茅庐,自己已经去两回了。

可是这客观条件不允许,有啥办法呢。

横竖这小子说要做闲王,这个托词也不算不诚……李二暗暗好笑。

但他没想到自己话音一落,房玄龄这货直接拿刘备的传奇故事来怼自己了。

这老小子见过天下豪杰,怎么这么希望让盛儿入朝啊?

没错,房玄龄太希望这位神秘人入朝了!

“玄龄,你可是在质问朕?”

“没错,臣就是在质问陛下,为何不请此人入朝为官?”

“此人一日不入朝,便一日有伤陛下识人之明!”

李二人傻了,

房玄龄这货,今天脾气咋这么大,好家伙真就魏喷子附体呗?

别人家的皇帝,都是担心儿子继位以后水平昏庸,大臣不服气有二心呢。

怎么到了自己这……

这是什么鬼!?

“陛下若是不肯纡尊降贵,也罢!”

“微臣以死相请,求陛下给一个机会,带臣去当面拜见这位高人!”

“陛下若是不肯,臣愿撞死在这甘露殿上!”

……

李二直接被吓到了,这太吓人了这个。

“玄龄,你不要激动,有时好商……”

“陛下,恕微臣抗命,此事没的商量!”

房玄龄双眼圆睁,须发俱张犹如恶鬼。

“行行,朕带你去看,行了吧?”

李二只能答应了。

要去面见盛儿,见不到盛儿就撞柱子。

这谁顶得住啊,他反正是顶不住了。

反正身份不公开,就一个房玄龄想见,那就见……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出现,一个“吧”……还没走完。

甘露殿外,忽然间再次传出声音。

“陛下,微臣魏征,求陛下恩准同去!”

……

李二傻眼,顿时明白魏征这鸟人在外面听墙根呢。

皇帝议事,你不进来觐见,在外面偷听?

真以为得宠了就不用给朕面子了是吧?

一瞬间,武人出身的暴脾气就上来了。

“你这逆臣……给朕滚进来!”

很快,魏征进入甘露殿拜倒。


“养猪?”

杜如晦这么一说。

李靖险些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耳朵出问题了。

陛下大清早的去长安军营,就为了养猪???

不是,等等,

陛下要养猪?

“克明,这是怎么回事,陛下怎么突然想起养……养猪来了?”

“是这样,陛下近日得高人指点,收获一养猪之法……”

“养猪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同样的饲喂,猪可比羊多出将近一倍的肉,陛下正是为了让百姓都能吃上肉,所以才决定亲自督办此事。”

“哦……”

李靖,还有一旁的房玄龄都点了点头。

要是这么说,那就说得通了。

可是……李靖还是不太明白。

“可陛下之前没想起此事,怎地突然就决定尝试养猪?”

房玄龄思索了一下,也道,“还有我听说……这养猪,圈栏之内容易闹瘟,一个不慎便要倾家荡产,因此几乎没什么人愿意畜养。陛下这……”

杜如晦露出一个古怪又得意的笑容。

“这不是陛下近日得了高人指点,有了独门养猪之法,可避瘟。若是尝试成功,天下的肉价都要对半砍,诸位也知道陛下自来心系民生,故而亲自为之。”

“二位去了,一看便知。”

李靖和房玄龄都点点头,算是明白了情况。

马蹄声渐渐加快起来。

不过两人还是不太清楚的是。

天下不是无人养猪,而是每每为瘟疫所困,担心血本无归不敢尝试。

各种药方下去,基本上四个字:全军覆没。

没效果!

更何况猪肉滋味干柴,入口不讨喜,销路也不好。

陛下这是遇到了何方神人,还能想出养猪的好法子?

说起来,这肉滋味如何,也是个问题啊。

……

很快到了长安西郊。

军营正在此地。

李二远远望着营寨,心中十分亲切。

这可是他曾经亲自率领过许多年的军队啊。

现在天下定鼎,李二却有了新的使命交给这些士卒。

没错,说养猪这事,李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军营。

军中伙食,便是粮草充足的时候,也往往只有干粮。

养猪的任务交给他们,若是成了,改善伙食不说,士卒们也都能多些家用补贴,一举两得。

很快……

李靖,杜如晦,房玄龄三人跟在李二身后,走进军营中。

一路按照李二的要求,不要多礼生长,直接去养猪的圈栏。

最后,到了一个类似草棚的地方。

走进一看。

李二,杜如晦同时点头。

这军营里办事就是快,丝毫不拖泥带水。清早杜如晦购置了猪仔,并圈栏建造之法送到了此处,现在就已经建造完成。

安营扎寨,军卒们再是熟练不过。

李靖和房玄龄则是一怔。

这草棚看上去,便和寻常的马厩等牲畜蓄养之所没什么区别。

但内部却是出心裁。

用一条条栅栏,将大圈栏,分割为了许许多多的小圈栏。

中有过道走廊,可供饲喂者进出。

房玄龄想起这与自己曾经见过的圈栏不同,说道,“陛下,这圈栏怎地建成这样?”

李靖也眉头微皱的点点头,“这圈栏能遮风避雨便是,为何要隔开成一个个小间?”

“这只是养猪的圈栏,如此岂不有些浪费力气了。”

虽然工作量没多到哪去——大头还是搭建草棚,但毕竟多了不少栅栏木桩,显然还是要费些功夫的。

但李二微微一笑。

“药师有所不知了吧。”

“这圈栏隔开,正是为了避免瘟疫!诸位何不想想,瘟疫是如何传播的?一而十,十而百。如此分隔开来,方可避免传播!”

“!”

“!!!”

李靖、房玄龄对视一眼。

这他们还真没想到!

诚然,养猪之法只是小道,但想想此术若能让天下肉价减半,百姓都能品尝肉食,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功绩了!

放眼万古,也没有哪个皇帝能让百姓人人有肉吃的!

瞬间他们都明白了李世民这一大早在兴奋什么。

这养猪之法,的确有独到之妙!

而接着,房玄龄观察了一下四周,皱了皱眉。

“不过……李将军,你这兵营治理的不怎么样啊。”

“玄龄,你这是什么话?”

李靖顿时脸一板,意思好好的老房你怼我干什么?

房玄龄摇摇头,“既是饲养牲畜之地,当封闭严实,以免牲畜之气息溢散出来。”

“军营之中务需整洁有序,这成何体统?”

房玄龄所指的,是这圈栏的四面。

没有任何墙壁,除了一排排坚固的柱子支撑,上方厚厚的茅草顶,没有任何遮蔽!

一股猪圈的气息隐隐飘出……这还是刚刚迁入猪仔。

若是时日一长,指不定臭成什么样。

李靖一怔,老房说的好像也对啊。

军营里臭烘烘的成什么话?

一时间心中不悦,高声道,“陈三,给我过来!”

一名年轻小校急忙跑来李靖面前,拱手听命。因为听出李靖语气不善,满头大汗。

“这圈栏是杜大人叫你造的,既然如此,为何不建造周全?”

将军生气,小校顿时慌了,话都说不明白。

不过此时李二笑着摆了摆手。

“玄龄,药师,这事须怪不得这位小将。”

“卷栏修建成这般模样,自然是我的意思。”

……

“呃……陛下,这是为何?”

李靖呆了呆,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李二带兵能力,比天下名将都强大。

既然如此,陛下应该知道军营里要严肃整洁啊。

养猪算是照顾士卒生活,但圈栏为何不封闭?

正如玄龄所说,成何体统。

就见李二笑了笑。

“这便是养猪之法的第二条纲要,居所要清洁通风!”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消除封闭,方不至藏污纳垢!”

“这……这倒是有理!”

房玄龄思索了一下,肯定的点了点头。

大战之后有大疫,房玄龄处理过的瘟疫何止一场两场?

根据他的经验,这圈栏的建造,好像还真的有用。

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过人的才智,决计想不到这个原理居然可以用来改善百姓的吃肉问题。

虽然他房玄龄和杜如晦,被大家称作房谋杜断。

但现在他只想知道,陛下遇到的高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如何让百姓吃饱,这可是亘古难题了。盛儿居然一举解决了,这岂不是天大的功绩?”

“我在想……盛儿若是成为皇帝,往后史官会如何记载?”

“便是比之尧舜,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观音婢,你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神情一怔。

微微皱眉叹息。

“承乾已封太子,咱们还是别说这个了……”

“这个我如何不知?”李世民摆了摆手,面有微笑,“你且说,我方才所言,如何?”

“史官来评价……”

长孙皇后吸了口气,肃容道,“我儿当功盖三皇五帝,更在尧舜之上。那尧舜二帝可让天下饥馑尽去了么?只怕也没做到,但我儿做到了!”

“哈哈哈哈哈……”

李二开怀大笑,心中十分畅快。

“不错,知我者观音婢,这正是我心中所想!”

“原先我以为,贸然多出一个皇子,这事恐怕会引起波澜。”

“要是这皇子再有些才华,那更是不容易了,定然会招人议论的。但现在……我发现,却也未必!”

“哦?”

“哦什么,先前魏征他们几个哭着喊着要见公子。若是改立盛儿为储,他们焉有不支持之理?”

“这倒是……”

长孙皇后想了想,李二说的也是实实。

甘露殿中求见高人的呼声,可不就是在她面前发生的。

作为母亲,何等骄傲。

心里当然,还是有些担心,承乾和盛儿这两个孩子不要闹出矛盾才好。

但想想也不至于,因为……

“想来应当……不至有什么问题。盛儿可是说了,你要的极品铁刀,其实不过是废铁而已呢。”

“废品?”

李二顿时愣住。

长孙皇后冷不丁来这么一句,倒还真让他懵了一下。

“盛儿的猎刀分明是宝刀啊,这炼铁之法更是奇术,怎的……啊!”

“想起来了?”

“朕想起来了,盛儿似乎……似乎是说过,若是条件成熟,得以建造更强大的火炉,更多的……什么来着?”

“届时便可以……可以炼制出新的钢铁,远胜那猎刀的品质,真正的削铁如泥!”

“不仅削铁如泥,那一日我带长乐去与他相见,还听盛儿说了。”

“这钢铁若能觅得一些稀有材料加入其中,更有无穷变化。”

“有的,硬度远远超过寻常钢铁,使刀的力度只要够大,那猎刀和豆腐也没什么两样。”

“有的,永不生锈。”

“有的,耐火,便是比炉中火滚烫百倍的火焰亦可承受,甚至超过黄金!”

“有的,柔韧无比,可用作……”

长孙皇后一边回忆,一边向李二转述了和李盛聊天时听来的话。

她和李盛这母子多年未见,又没有说明身份,也就只能聊聊先前见面时的话题了。

一聊,自然聊到了炼铁之类的话题上。

本来长孙皇后,听李盛聊这些,还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些偏科啊,只有工学一路?虽说杜如晦对盛儿的见识思想大加赞叹,可还是要读些经史子集的才好。

结果这天李二直接听傻了。

“这……”

“这都是盛儿和你说的?”

“不是盛儿和我说的,难道是我自己在炼铁炉子前琢磨出来的?”

“天呐……”

李二直接吸了口气。

太恐怖了。

这钢铁竟有如此多的花样!

别的不说,就说战场。

耐热,岂不可以无视火攻?

坚硬,用处更不必说。

永不生锈,这简直是在把人尝试按在地上摩擦啊。

天下还能有不生锈的钢铁?!

那这东西别的不说,光是来一个汉代的铁器专卖,贩给这帮世家做陵墓,恐怕国库都能丰沛一大截!

倒时突厥束手,国库丰盈,百姓就能减税——这史官还不得把自个吹上天?


皇后说有祥瑞重宝献上,他还以为是说这东西很好吃,给自己尝尝。

但是现在看来,好像……皇后不是这个意思?

“皇后,此话怎讲?”

“陛下,寻常稻米,亩产几何?”

“这个……两石不到,良田最多三百斤。”

“那么稻米的价格是多少?”

“……唉,每石一两五六钱。”

这粮食价格李二都不想说话。

长孙皇后又是掩口一笑,“那便是了。每石粮食一两五六钱银,百姓暂且吃的起。”

“那臣妾且问陛下,亩产三百斤是一两五钱,若是亩产三千斤呢?”

亩产三百斤。

这是非常偶然的现象,只有最贵的那种良田才有这个产量。

其余的田地,大多都是二百斤上下。

也就意味着什么呢,一两五钱这个价格,对应的是二百斤左右的亩产。

亩产三千斤,这就是二百斤的十五倍。

产量增加十五倍?

长孙皇后话音一落。

李二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房玄龄口中的一点土豆泥差点把他这个老人家呛死。

亩产……

多少?

“皇后,你方才说什么?朕……朕没听清,许是近日欠缺休息了。”

“陛下不是没听清,是不敢信。”

“臣妾说的是,方才陛下所用之羹,材料为土豆。这土豆的亩产,是三千斤!”

……

整个甘露殿,此刻直接陷入了寂静。

诡异的寂静。

李二,房玄龄目瞪口呆的看着长孙皇后,下巴都快碰到鞋面了。

亩产三千斤。

你怎么不说三万斤呢?

这事就离谱!

打死李二,他夜不信天下又什么食物能亩产三千斤——除非是泥土,他就信!

但是此刻,长孙皇后的神情是那么的认真。

李二呆了许久,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

长孙皇后不是口误,自己也没有听错。

真是三千斤!

三千斤的亩产,比寻常的粮食高出十几倍。

相应的这些粮食的价格无疑也必然降到十几分之一。

也就是……呃,一钱一两。

现在大唐的粮价,一两五钱还是天下平定之初到处都没余粮,又有天灾和囤积粮食的世家大族炒高的产物。

若是按照正常的粮价来类比,怕是一钱白银能买两石土豆,也就是两三百斤。

这???

李二直接:???

房玄龄更是当场变成木头人,整个人,整张脸表情彻底凝固,丝毫都不动一下。

不知道的可能真以为这是一座木雕了!

长孙皇后看着李二呆若木鸡的表情,直接笑出声来,“陛下怎地不说话?若是不需要此物,那臣妾就拿去做些点心赏给宫女们了。”

“……不,不,等等,刀下留……不对,快给朕看看!”

李二直接激动的话都不会说了。

长孙皇后指了指阶下的箩筐。

“就在陛下面面前啊。”

“这便是臣妾要呈给陛下的祥瑞,土豆!”

李二,房玄龄立刻转头。

顾不上什么君臣礼法……直接一路狂奔到了箩筐跟前。

“此物,此物真能亩产三千斤?皇后,此事事关天下百姓生死,你可切不能欺瞒于朕呐!”

“陛下,臣妾与陛下结为夫妻,什么时候不说实话?”

“……”

李二直接哭出声了。

房玄龄也是瞬间老泪纵横。

这祥瑞……

这祥瑞……

天下百姓哭了这么久,老天终于开眼了啊!

……

一番激动。

许久许久……

李二,房玄龄两人方才平静下来。

长孙皇后也是抹了抹泪。

天下是他们召集百姓打的,自然知道神州百姓这么多年吃了多少苦头。

可是现在有了此物……

房玄龄吸了口气,颤声道,“此物滋味如此甜美,亩产却能达三千斤,这是天佑大唐,臣恭喜陛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