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和平沈清如的现代都市小说《为了改命,在新婚夜撒腿就跑精选全文》,由网络作家“爱吃干烘茶的荒神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广告版本的都市小说《为了改命,在新婚夜撒腿就跑》,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赵和平沈清如,是作者“爱吃干烘茶的荒神兽”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是这两个人谁下的手。“嫂子,骂人就算了。”“等五爷下班,我去告诉五爷一声,让他开个会,敲打敲打,看看是谁偷了我家东西。”五爷姓马,是整个四合院里推举出来的管事儿者,在第三轧钢厂当调整工,平时为人公平正直,做事让人信服。找他出面开个全院大会,也算是敲山震虎,赵和平倒要看看,于翠花和马向军两个人,究竟谁能露出马脚。朱春梅点......
《为了改命,在新婚夜撒腿就跑精选全文》精彩片段
一直站在旁边的朱春梅,这时候也接话说:“是啊,和平出去一年,刚才去借红糖,要不是听声音,我都差点儿没认出来。”
“瘦的皮包骨头,头上还有伤,浑身都要臭了,怕是遭不少罪。”
这么一说,许秀英就更心疼了,拉着儿子的手问原因。
赵和平怕说了老妈跟着担心,于是一笔带过说:“我去了水土不服,所以才瘦的。”
“至于头上的伤,是我回来的时候,走路着急不小心摔的。”
“不过已经没事儿了。”
“妈,你别担心。”
陶家村的一切,真的一个字都不能说。
说了他妈绝对会受到惊吓。
按照他妈虚弱的程度,还是不受任何刺激为好。
许秀英当然不信,不过儿子不说,她也没有办法。
“和平,你一定饿了,妈起来给你做饭。”
许秀英说着,就要爬起来。
赵和平赶紧拦着,说:“妈,您别动,我来做饭。”
他还真饿了,而且他妈也应该是没吃饭。
好歹先熬个米粥,垫垫肚子。
想到这里,赵和平就去放米的米缸,打开盖一看,空空如也。
又打开放面的面缸,还是空空如也。
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
“妈,家里没有吃的了?您平时吃什么?”
难怪他妈会低血糖,这是多久没吃饭了?
许秀英一听,脸色一变,她明明记得她伤心躺下的时候,家里米面都还有一些,怎么就什么都没了呢?
难道是四合院里的人,趁着她生病给偷走了?
不过这事儿,她也不好在儿子刚回来说。
于是含糊其辞,说:“我躺了好几天,也吃不下饭,不知道家里没吃的了。”
“和平,你先别忙,洗洗脸,换身衣服。”
“我找粮票和钱给你,你再出去买点儿米面回来。”
说着伸手翻褥子底下。
可是翻来翻去,她的脸色就更不对了。
怎么她放着的十几块钱,还有一些粮票也都没了?
赵和平看出不对来了。
“妈,是不是有人偷咱家东西了?”
敢趁着他妈伤心病倒偷东西,胆子不小。
许秀英看瞒不住了,就点点头,说:“是啊,钱和粮票都没了。”
“我记得还有十七块六毛四分钱,还有三四斤粮票。”
“一直都是压在我褥子下面,可是都没了。”
这可是他们家全部的积蓄。
朱春梅在旁边,义愤填膺的说:“谁啊,这么缺德?连烈属的钱也偷?”
“也不怕拿了丧尽天良遭报应!”
“和平,去院子里骂吧,就算偷钱的不敢承认,也能骂个痛快!”
赵和平可不相信什么报应,更不愿意骂街,那没用。
他在脑海中,迅速的把四合院里的人过了一遍。
一般人干不出这样的事儿,也就有两户人可疑。
一户是前院的孙宝财家,他是第三轧钢厂的打钢工,四十多老婆病死了,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娶了一个乡下来的媳妇儿,还顺带也把他丈母娘于翠花接进城里生活。
那老太太平时手不干净,串门的时候,惯于顺手牵羊,被人发现了好几次,在四合院是出了名的。
还有一户是后院的马向东,那小子十六七岁,因为是家里的唯一男孩,所以宠爱过度,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
只是赵和平不在家,也不知道是这两个人谁下的手。
“嫂子,骂人就算了。”
“等五爷下班,我去告诉五爷一声,让他开个会,敲打敲打,看看是谁偷了我家东西。”
五爷姓马,是整个四合院里推举出来的管事儿者,在第三轧钢厂当调整工,平时为人公平正直,做事让人信服。
找他出面开个全院大会,也算是敲山震虎,赵和平倒要看看,于翠花和马向军两个人,究竟谁能露出马脚。
朱春梅点点头:“行吧,等五爷回来,开全院大会的时候,我帮你骂。”
“我倒要看看,谁能那么没脸没皮。”
她是寡妇,独自拉扯一个孩子好几年,已经养成了泼辣的性子。
赵和平以前看到过她骂人,那气势无人能出其右。
“好,那就麻烦嫂子了。”
赵和平感谢了一句。
对方能站出来帮他,这份好意,他要记在心里。
朱春梅不以为意的笑着摆摆手:“麻烦什么?”
“远亲不如近邻,咱们斜对门住这么近,相互照应是应该的。”
“和平,倒是你,你说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去当知青,就瘦成这样了?”
这也太惨了。
瘦的真是皮包骨头。
估计等全全院大会的时候,能认出赵和平的,没有几个人。
其是赵和平是高中毕业,只是这个年代,高中毕业也算高学历,人们说起来,就习惯性的把高中毕业的人,也称呼为大学生。
听到朱春梅的话,赵和平还没回答,躺着的许秀英立刻说:“和平,都怨妈没用,只顾自己躺着不好受。”
“弄得现在你大老远回来,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她情绪还是挺不稳定的。
这时候,又自怨自艾起来。
赵和平连忙安慰:“妈,没事儿,我身上还有一点儿钱,这就去买点儿米面回来。”
说完转头对朱春梅说:“嫂子,麻烦你照看一下我妈,我一会儿就回来。”
他身上,有几块钱,还有几斤粮票,还是当初他走的时候,他妈给他的。
这一年,他藏着一直没舍得动。
也就是回来的路上,稍微动用了一点儿。
也幸好没舍得用掉,这才能在关键时刻,拿出来救急。
说着转身要走。
不过却被朱春梅给拦住了。
“和平,你一路回来,估计也累了,而且头上还有伤,这么着急干什么?”
“不就是一点儿吃的吗?我那儿还有二合面饼子,炒的菜还有半盘,要是不嫌弃,我就热热端过来。”
“先吃饭,吃了饭歇会儿。”
“养足了精神,才能处理接下来你爸的事儿。”
“然后扛起一个家的责任,你说呢?”
她说的真诚,许秀英也心疼儿子,连忙说:“对,和平,你嫂子说的对。”
“你爸抚恤金的事儿,还要你去街道上办一下手续,然后递交上去。”
“还有街道还要给你安排工作,这些都要你去处理。”
陶山呼吸有些困难,张着嘴,像是缺氧的鱼。
每次呼吸,也不知道是气管还是喉管,发出嘶嘶的响声。
“好。”他就说了一个字,就开始剧烈的咳嗽起来。
咳嗽声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
沈清如赶紧去倒进碗里一些热水,准备给陶山喝。
寡妇却已经听到动静,从她屋里,直接就冲了进来。
赵和平一直躲在床下,这时候自然是屏住了呼吸。
“小山,你怎么样了?别吓娘啊。”
寡妇的声音颤抖着,估计是被惊醒,眼睛在黑暗中看不见,所以摸索着,先去点了煤油灯。
而在灯光亮起的时候,陶山正巧咳出了血。
“啊——!”寡妇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沈清如也吃了一惊。
“陶山,你这种情况不能再耽误了,必须要进城找大医院,检查病因好好治疗。”
“相信我,我家在城里,多少有些关系,可以给你联系好最大的医院,最好的医生。”
陶山救她,她当然不能见死不救。
寡妇爬起来,扑到床边,呜呜的哭。
“小山,小山,你不是前两天好一点儿了吗?怎么又严重了呢?”
“你可千万别吓娘啊。”
“要不咱们进城,进城说不定真治好了。”
她显然是把沈清如的话,当成了救命稻草了。
陶山喘着粗气,半晌说:“不了,我怕死在半路上。”
他的身体,折腾不起,说不定还没出村就死了。
要不是人之将死,他也不会真的善良到救沈清如和赵和平两个人。
临死了,反而怕遭报应。
寡妇也知道这一点,眼泪又哗哗的流了下来。
站在旁边的沈清如,还有床下的赵和平,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幸好,陶山缓了一会儿,似乎好一些了。
过了一会儿,竟然睡着了。
寡妇怕儿子出什么意外,就寸步不离的守在房间里。
困了就趴在床边睡觉。
这可苦了赵和平。
他在床底下可不敢睡着,所以不停的掐自己大腿。
幸好到了凌晨的时候,陶山醒了,好歹说服寡妇回屋去睡了。
等天亮,寡妇就去找了九婆婆,又讨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烧成了灰,冲水给陶山喝了。
喝完这东西,陶山整个人似乎真的好转了一些,咳嗽也没那么严重了。
不过,等到晚上的时候,陶山等他娘去睡了,却小声的跟赵和平说:“赵知青,你做好准备,明天晚上就逃走吧。”
“我这身子,怕是支撑不住了。”
“要是撑不过明天严重了,到时候九婆婆肯定会带人来,万一看到你,你和沈知青就都完了。”
这样就算赵和平逃出去被人捉到,他也能保得住沈清如,不至于两个人都完蛋。
“好。”赵和平答应一声。
确实不能再等了。
如果真要进来外人,但凡是有点儿疑心,查看一下床底,就什么都完了。
到第二天,沈清如就找了纸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赵和平。
“这封信,你回城以后,就送到第一轧钢厂,找宋为民宋书记,把这封信当面交给他。”
“信送到,别的你都不用管了。”
“等我回城以后,我会去找你的。”
她是不是能脱困,就取决于这封信是不是能送到。
赵和平接过信,贴身放好,小声说:“你放心,我一定把信送到。”
做好这一切,就等着晚上来临了。
寡妇不放心,睡前过来看了好几趟。
确认陶山没什么大问题,这才离开。
屋里的三个人,到了这时候,自然是都睡不着。
“等下半夜,我会让我娘去屋后,赵知青,你就趁机跑。”
陶山拼命的忍着咳嗽,做出了安排。
赵和平小声答应了。
到了下半夜,陶山让赵和平做好准备,他自己,则咳嗽了起来。
不出所料,寡妇马上被惊醒,立刻跑了进来。
“小山,你感觉怎么样了?”
“娘,屋后有人影,吓了我一跳。”陶山一边咳嗽,一边用手指了一下后窗户。
寡妇瞬间就怒了。
“谁?!谁半夜不睡觉,来吓我家小山!”
她说着,直接冲出去,拿着扫帚就去屋后了。
听到寡妇推院门出去的声音,陶山立刻说:“快走。”
赵和平从床下爬出来,摸了摸怀里的信,确认还在,赶紧往屋外就跑。
这个时间,是凌晨两三点左右,是村里人睡的最香的时候。
周围一片漆黑寂静。
赵和平一路跑出院子,顺着胡同,往村子外跑。
说是胡同,这个年代,农村的房子没有规划,都是弯弯绕绕,还有不少柴火垛之类的。
赵和平很警惕,走一段路,就会找个隐蔽的地方停下观察一会儿。
而身后,传来了寡妇怒骂的声音,像是跟什么人吵起来了。
“不会屋后真有人吧?”赵和平惊出一身冷汗。
如果是真的,那证明还是有人怀疑他藏在陶山家。
幸好他跑出来了,不然被人堵在陶山家,那他和沈清如就没有任何活路了。
赵和平脚下不停,向着村子外跑过去。
村外黑漆漆的,不过赵和平重生以后,关于前世的记忆,反而格外清晰。
尽管看不太清楚,他却知道都有什么。
出村子的小路边,左边有一片场地,是压结实晒粮食的地方。
右边,是一大片洼地,里面下雨存了不少水,据说还淹死过村里的孩子。
再往前走,是村里的坟地。
小路穿过坟地,可以拐入一段荒无人烟的路。
顺着那条路,一直向北走,才能走出这片地方,走到镇上,坐驴车去县城。
到时候才能买车票,到省城,再买票,回北京。
一路艰辛,可想而知。
不过,赵和平最担心的,还是陶家村的人。
陶慧丽是村长的闺女,她只要不放弃寻找赵和平,村长就一定会派人守在村口。
想到这里,赵和平蹑手蹑脚,越发小心。
他记得,场地里有两个草垛。
黑暗中,他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凭记忆靠近草垛。
而身后的村子里,不知道为什么,隐隐有嘈杂的声音传了过来,还有狗叫声。
“怎么回事儿?我听到村里有动静呢?”
一道声音,从草垛上传来,把赵和平三魂吓掉了两魂半。
“对对对,都说贼不走空,这次来偷不到,说不定哪天又来了。”
众人这下相信了,都有些不安起来。
毕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谁知道下次来,会摸黑到谁家里去?
都说贼穷凶极恶,被惦记上,还能有好?
这时候,众人心里,就对王腊生有些不满,要不是他捣乱,说不定赵和平已经把贼给抓到了。
不过,因为王腊生的二哥王春生在轧钢厂当主任,所以这帮人,也不敢多说什么。
五爷带着大家,仔细的观察了好一阵儿,除了墙根儿下的脚印,并没有发现别的线索。
搜索完,五爷就举着马灯,吩咐大伙儿:“好了,既然贼已经被和平打跑了,那就都回家睡觉吧。”
“记住都警醒着点儿,有什么不对,赶紧招呼大伙儿。”
众人答应一声,纷纷回家。
王腊生也快步回家去了。
赵和平想要回家,却被朱春梅给叫住了。
“和平,谢谢你。”朱春梅感谢的话说的不多,但是字字都咬的很重。
如果不是赵和平,她很难想象今晚会发生什么。
“嫂子,我们是邻居,相互帮忙是应该的,谢就见外了。”
“你带着孩子回家睡吧,记得从里面拿锁锁上,这样安全一些。”
赵和平嘱咐了一句。
今晚抓贼,功亏一篑。
不过,从一些蛛丝马迹,赵和平已经猜到了一些东西。
只是没有证据,他也不方便多说。
“嗯,好。”朱春梅轻言细语的答应了一声,像是怕吵醒她怀里的儿子。
答应完,犹豫了一下,像是有话要说,最终什么也没有说,转身回屋关上了门。
赵和平则扭头看了王婶儿家一眼。
然后又转身回屋,关门,上栓。
“和平,你没受伤吧?”许秀英也知道儿子是冲出去抓贼了,这时候关心的上前问了一句。
赵和平安慰道:“妈,我没事儿,您别担心。”
“门我已经关好了,您赶紧躺下睡吧。”
他妈的身体还没好,虚不受补,所以只能慢慢养才能好。
许秀英上下打量了儿子一眼,看到确实没事儿,这才回去睡了。
赵和平也熄了灯,上床睡觉。
忙了这一阵,倒是没再失眠,很快就睡着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四合院起来的人,都在议论昨天晚上四合院进贼的事情。
“听说是和平把贼打跑的?”
“对,我昨天晚上出来了,我作证,贼确实是被赵和平打跑的。就是可惜了,本来能抓住的。”
“是啊,确实可惜,抓住了送进去判上几年,我们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还总担着一份心。”
“那怎么就没抓住呢?”
有人问了这一句,瞬间讨论的声音就下去了。
事关王腊生,谁也不敢出言指责。
毕竟四合院里每一家,都有在轧钢厂工作的工人,而王腊生的哥哥王春生,可是在轧钢厂当领导,谁愿意从说话上得罪他家的人?
正在这时候,聚在一起议论的人堆里,有人提醒:“都别乱说话,腊生来了。”
果然,王腊生从后院过来,看到好几个人聚在一起,就也凑了过来。
“你们也是再说昨天晚上的事儿吧?”
“怪我,都怪我。”
“要不是我出来的时候,把赵和平看成是贼,跟他扭打在一起,那贼也跑不了。”
“不过我想了一宿没想明白,那个时间,四合院里的大家伙儿都在睡觉,赵和平是怎么发现有贼的?”
“而且还是在朱寡妇的门前?”
“这大半夜不睡觉,盯着一个寡妇家的习惯可不太好。”
小说《为了改命,在新婚夜撒腿就跑》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当初街道办的主任亲自来,说起过这些事儿。
可是当时她就只顾伤心了,什么也没听进去。
所以这时候,只能让儿子去办了。
“好吧,那就麻烦嫂子了。”赵和平答应了。
主要是他现在确实是太累了,身体又虚脱,实在是不愿意再出去跑。
至于朱春梅的帮助,以后再加倍回报也就是了。
朱春梅还是很豪爽的样子,说:“你别跟我客气了,还是赶紧把自己收拾收拾吧,看着挺惨的。”
“我这回去热饭去,一会儿送过来。”
说着转身风风火火的走了。
剩下屋里许秀英和儿子。
“和平,要不你带上钱,去外面澡堂洗个澡,换上身干净的衣服吧。”
“我刚才没想起来,柜子底下,以前我还藏了十块钱大票儿,应该还有。”
“我这就拿给你,你别怕花钱。”
说着又要起来,被赵和平给按住了。
“妈,您身体还虚,先别忙了。”
“我身上有钱,这就去洗。”
赵和平也能闻到自己身上臭烘烘的味儿,在陶家村,根本没有洗澡的条件。
不要说热水,井水都很金贵。
那个村子的人,常年不洗澡是常态。
到夏天下雨,让雨淋一下,就算是洗澡了。
赵和平偷偷洗过几次,但是也不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臭烘烘的。
这样的情况,在家冲洗完全不行,必须要泡一泡,彻底清洗一下。
所以这个钱,还真不能节省。
让老妈躺好,赵和平去找了两件自己的衣服,带上洗漱的牙刷洗发水一类,出了四合院,去了街口的澡堂子。
一张澡票一毛五分,有人一泡就是一天。
不过赵和平太脏,只能买了两毛钱一张的一等票,可以单独泡,不会影响别人。
赵和平惦记着家里老妈,边泡边搓,加快时间。
就是头上的伤不敢弄水,还是脏兮兮的顶着干了的血渍。
洗干净穿上新衣服,整个人都舒坦了。
抱着脏衣服,赵和平从澡堂先去了一趟诊所。
头上的伤虽然不流血了,但是毕竟伤口还在,要是处理不好,说不定会留下后遗症。
还好,老大夫给检查了一下,并没有大碍。
用剪刀给剪去了被血渍凝固的头发,清洗伤口,撒上药粉包扎好。
算是又解决了一件事儿。
赵和平处理完伤口,抱着破衣服回到了四合院。
四合院里,现在只要在家的,都知道赵和平回来了,有三四个大妈,都到了赵和平家里,跟许秀英说话。
看到赵和平进屋,都纷纷跟他打招呼。
“和平回来了?还真是瘦了,我就说那么远的农村乡下,肯定不如咱们城里的条件。”
“是啊,一看就是吃了不少苦。不过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有你在身边,你妈也能放心。”
“说的没错儿,和平年龄也不小了,早点儿成个家,娶了媳妇儿有个孩子,你妈也就没心事了。我姨家孙女就挺合适的,回头我领来你们见见。”
“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大舅家的那个孙女,跟和平也挺合适的,她也是高中毕业,跟和平两个人都是大学生,般配。”
这几个大妈,说着说着,竟然做起媒人来了。
一年前,赵和平在家的时候,可没见她们这么热情。
“谢谢您几位,不过我有对象了,等她回城,我们就会结婚。”
赵和平又想起了沈清如。
也不知道那位宋书记,是不是已经开始救人了。
他决定办完家里的事儿,就再去找宋书记问问。
“有对象了?”介绍姨家孙女的黄大妈,有些诧异。
介绍她大舅家孙女的刘大妈,也有些奇怪:“不是,和平啊,你这一年不是去偏远乡下当知青去了吗?”
“哪里来的对象?!不会是一个乡下丫头吧?”
她怎么那么不相信呢?
去乡下一年,难道赵和平还能看上一个农村女人?
而且还是那么偏远地方的。
不会是赵和平觉得,能领到好几百块钱抚恤金,又能分配到工作,就看不上一般人,所以故意找的借口吧?
赵和平解释说:“我对象不是乡下的,是跟我去一个地方的女知青。”
“她这几天应该也就回来了,等她回来,我们就结婚。”
他已经答应沈清如要娶她,而且两个人也洞房了。
所以结婚是已经确定好的事情。
几个大妈面面相觑,许秀英也是刚听儿子提起。
不过这是好事儿,不管是男知青女知青,都很光荣,也般配。
几个大妈瞬间就失去了说话的兴趣。
正在这时候,朱春梅端着饭菜进来了。
“来,和平,吃饭了,婶子说什么也要等你回来。”
“我怕凉了,一直放在锅里。”
“刚才看你回来,就加了一把火。”
说着把手里的菜放在桌上,菜盘子上面,放了两个二合面的饼子。
几个大妈对视了一眼,说:“你们要吃饭了,那我们回头再来。”
“是啊,和平刚回来,让他好好吃饭吧。”
几个人一刻也不想多呆,往外就走。
赵和平给送了出去。
然后回来,扶着许秀英下床,一起吃饭。
许秀英也吃不了多少,就看着儿子吃饭,一边好奇的询问:“和平,你刚才说的是真的?”
“你真谈了一个女知青的对象?”
“她是我们北京的吗?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家里是干什么的?”
赵和平不得不打断他妈一连串的询问,说:“妈,先吃饭。”
“至于我对象,等她回城,我就带她来见你,你当面问她,怎么样?”
儿子不说,许秀英也没办法。
只好把许多问题,都先放在心里。
吃完饭,赵和平去粮站,买了一些米回家。
然后到傍晚的时候,看着四合院的工人下班回来,就去找了马五爷,把家里老妈生病,钱票和米面被偷的事儿,说了一遍。
“五爷,我妈当时病了,所以也不知道是谁拿了。”
“还要麻烦您给开个会,说说这件事儿,能主动还了话,我们家也就不追究了。”
他就没想偷了的人会还。
只是总要让马五爷开个大会,他才好观察谁能露出马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