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倓李亨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全文》,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时,外面传来声音:“圣人驾到。”宫娥们连忙行万福礼。秦国夫人连忙道:“妾身给圣人问安。”“你来了,免礼,免礼……”李隆基脸上已经忍不住露出笑容,他走到杨玉环身后,轻轻搭在杨玉环的香肩上,“爱妃……”“三郎不是要去找梅妃么,还来妾身这里做什么呢?”“什么梅妃,我就想爱妃,我心里只有爱妃,这些天我日思夜想。”李隆基就像一个陷入热恋的少年一样,语气温和,眼神饱含柔情。见杨玉环还不转身,李隆基哀怨道:“难道爱妃就一点都不想我吗?”“妾身也一直思念三郎。”说着,杨玉环转过身,那一脸的芦荟,顿时吓得李隆基一跳。看见李隆基被吓到,杨玉环突然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得花枝乱颤。“三郎没事吧?”高力士立刻上前搀扶住李隆基。得知眼前的女子是杨玉环,李隆基才...
《大唐闲人:我在后宫吃软饭全文》精彩片段
这时,外面传来声音:“圣人驾到。”
宫娥们连忙行万福礼。
秦国夫人连忙道:“妾身给圣人问安。”
“你来了,免礼,免礼……”李隆基脸上已经忍不住露出笑容,他走到杨玉环身后,轻轻搭在杨玉环的香肩上,“爱妃……”
“三郎不是要去找梅妃么,还来妾身这里做什么呢?”
“什么梅妃,我就想爱妃,我心里只有爱妃,这些天我日思夜想。”
李隆基就像一个陷入热恋的少年一样,语气温和,眼神饱含柔情。
见杨玉环还不转身,李隆基哀怨道:“难道爱妃就一点都不想我吗?”
“妾身也一直思念三郎。”
说着,杨玉环转过身,那一脸的芦荟,顿时吓得李隆基一跳。
看见李隆基被吓到,杨玉环突然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得花枝乱颤。
“三郎没事吧?”高力士立刻上前搀扶住李隆基。
得知眼前的女子是杨玉环,李隆基才缓过神来。
“三郎莫怕,妾身正在敷面膜。”杨玉环连忙站起来行万福礼。
方才看见李隆基被吓到,杨玉环心中的气也全消了。
这女人的气一消,整个人都变得柔软而明媚起来,尤其是漂亮的女人。
哪怕杨玉环脸上涂抹了芦荟,李隆基也感觉到了无比的舒适。
“何为面膜?”李隆基好奇地问道。
“妾身之前不是也制作过吗,只不过是用珍珠粉,涂抹在脸上,能驻容养颜。”
“哦,倒是想起来了。”李隆基这才点了点头,又问道,“那眼下这是何物?”
“这是芦荟研磨的面膜。”
“芦荟能驻容养颜?”
“能。”杨玉环得意地说道。
李隆基倒是也没有继续追问,他对这些无甚兴趣,倒是见杨玉环心情好了,他也开心了。
李亨回了太子别院,看见李倓和李俶正在吃茶,他叹了口气,将门关上。
“阿耶回来了。”
“坐吧,坐下说话。”李亨有气无力地说道。
“阿耶,情况如何?”李俶问道。
“被圣人骂了一顿。”李亨说道。
李俶微微一惊,迟疑道:“那岂不是……”
李亨又说道:“好在我在圣人面前好好求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边的李倓心里忍不住笑道:李亨啊李亨,你就继续编吧,这种驾驭人的小伎俩,老子以前不知用过多少次。
“三郎。”李亨瞥了一眼正在专心致志吃茶的李倓。
“嗯?”
“以后行事要稳住,做任何事之前,要来先跟阿耶商量,这朝堂上下,比你想象的还要凶险,知道了吗?”
“知道了。”
“那个澄心堂,所有的账目,都拿到我这里来,明日我让大郎与你一起过去,澄心堂现在正式交给我来管。”
“恐怕不行。”
李亨脸色一沉,立刻借机开始发飙:“你知不知道现在情况有多危险!”
李倓不急不缓地问道:“阿耶现在急着接管过来,不怕右相趁机借题发挥吗?”
一提到李林甫,李亨的脖子就忍不住缩了回去,刚才那股气焰,立刻被压了下去。
当今大唐,不仅安禄山畏惧李林甫,太子李亨也同样害怕李林甫。
但李亨转念一想,李隆基那一关都过去了,李林甫还能翻出什么浪来?
他又要开口,岂料李倓说道:“阿耶是觉得,圣人都没有追究,李林甫那边就翻不出什么浪来了么?”
“这……你……”
“阿耶还是低估了右相,这样以后还会吃亏的。”
李倓的语气就是那种平静如水的,他坐在那里,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但他的每一句话,都能让李亨刚提起来的气势,瞬间落下去。
中午的时候,将水碓竖起来后,刘志也来了。
“以后就在这里造纸。”李倓指着前面的空地,“那里是种竹子的,我已经命人买了一些,下个月刚好可以开始种植。”
李倓又指着前面那些人说道:“我还让人去购买了足量现成的竹子,都是去年的,造纸没有问题,第一批纸四月出成品没问题吧?”
“没问题!”
随后,李倓又把刘志带到清明渠边,很严肃地说道:“废水一定不要排到这里,自己单独处理掉。”
“好,郎君放心,我都造了十年纸了。”刘志笑了笑,他的笑容很憨直。
“兄长,兄长……”这时,一道清丽的女声传来。
李倓转过头去,看见一个妙龄少女一身绿衫,骑着一匹矮小的马,朝这边行来。
这少女肤白如雪,明眸善睐,笑容如清晨的阳光般,正是最美好的年纪。
“郎君莫要见怪,是我家小妹。”
“兄长,你让我购买的所有器具,都已经买好了,还去找了一批有经验的人,另外,他们的住处,我也让他们自己打扫出来,日常睡觉、吃饭,也都已经安排好,这里是账本,全部记录得一清二楚,还有每一个人的公验,保证没有一个黑户。”
说完,这少女递过来一份文书。
刘志呵呵笑道:“这位是我之前提的李小郎君,就是他让我们来这里造纸的,这些你给他看便是。”
说完,又向李倓介绍:“我阿妹,我让她来帮我,小郎君莫要见外。”
“无妨,这里都让你来做,我是放心的。”
李倓自然派人查过这个刘志,不是黑户,是正儿八经的良家子弟,他也知道刘志有个妹妹。
李倓接过刘志妹妹的文书,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也拿出一份文书,说道:“你写得很好,不过关于接下来的人员分工,以及配方,我这里也有一份,你可以拿去看看,用你的尝试一遍,再用我的尝试一遍,如果我的不行,就用你自己的方法。”
少女怔了怔,从李倓手中接过来,颇感兴趣地看起来。
李倓写得很多,很详细,从流水线分工,到卫生纸的配方,到竹纸的配方,每一个细节都在里面。
刘志突然说道:“郎君,前面那个好像是水碓?”
李倓说道:“是的。”
“是要在这里打粮食吗?”一边的刘婉凑过来,好奇地问道。
“不是,我想用他打纸浆。”
刘婉顿时有些意外:“这可以打纸浆?”
几人好奇地走过去。
此物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经过历代改良。
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水利和杠杆的原理加工粮食。
“对啊!这可以打纸浆!我怎么没想到!”刘志几乎差点蹦跳了起来。
以前水碓都是来打粮食的,用水碓打纸浆,是宋代的事了。
这大大节约了造纸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刘婉也惊讶地看着李倓,她本以为这小郎君衣着华丽,是一个纨绔子弟,没想到还能想到这一出。
“另外,切记我的配方上说的,将植物捣碎,收集里面的粘稠汁,加入纸浆中,这可以改进纸张的韧性。”
“知道了,我会好好去处理的。”
有了刘志这种专业造纸的,李倓就放心了。
“李郎君,除了造你说的那种纸,能不能造写字的纸?”刘婉突然说道,“现在很缺写字的纸,用来……用来……用来如厕有些浪费。”
“当然可以,但先给我把如厕的纸造出来。”
大唐缺纸,不是一般的缺。
不仅民间却,连朝廷都缺。
朝廷各个衙门的文案记录,既有用纸的,也有用竹片的。
从开国累计到玄宗时代,税务的记录、田地的重新统计,都因为缺纸,无法详细展开。
现在外面的纸是有钱都买不到。
“郎君为何如此着急造如厕的纸?”刘婉好奇地问道,前几天她听兄长说了就感到很震惊。
“当然是用。”
“哪些人用呢?”
“我用。”
刘婉更好奇:“你自己用,于是便开了个造纸坊?”
“对!”
刘婉又说道:“那这些纸能对外卖吗?”
“能,多余的就对外售卖!”
刘婉立刻来了兴趣,她说道:“若是用水碓打纸浆,我们的纸张价格是不是可以比市面上的都低?”
“按道理来说是的。”
“竹子的原料丰富,那我们岂不是可以造许多许多纸?”刘婉又说道。
“按道理来说是的。”
“那我们岂不是可以赚很多很多钱……”
“咳咳。”刘志咳嗽了两声说道,“这些都是李郎君的钱。”
刘婉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知道,我只是一想到好像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就感到很兴奋。”
她又拿着李倓刚才给她的那些文书说道:“小郎君,我先去读一读。”
“去吧。”
见刘婉转身离去,李倓问刘志:“你妹妹叫什么名字?”
“刘婉。”
“她似乎擅长算账?”
“她从小精打细算,我的一双鞋穿多久,她都安排好了。”
李倓笑了笑,拍了拍刘志的肩膀说道:“你有一个好妹妹。”
从造纸坊回去后,李倓在宅院里继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不过偶尔也会爬起来,骑骑马,跑跑步,挥舞挥舞武器。
平时还会拿着一些工具,在后院不知忙活什么。
日复一日,来大唐的日子好像突然变快了。
到了天宝五载二月,一场春雨之后,李倓命人在昌明坊种下的竹子,有一部分在一夜之间破土而出,那新嫩的竹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竹子的生长非常快,如果不出意外,两个多月就能长高。
但长高后还不能立刻用来造纸,目前所用的原料,都是从城内其他人那里购买。
此时此刻并没有人知道,在长安城这个偏僻的角落,正在悄无声息发生一些改变。
这些改变,尚不足以撼动目前的大局一分一毫。
但改变却已经开始,风暴正在形成。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韦坚案也有了定论。
韦坚被贬,皇甫惟明被贬。
皇甫惟明陇右节度使的兵权移交给了王忠嗣。
等李俶和李媃离开了昌明坊,李倓才在前面另外的街道急匆匆赶来。
至少他看起来是急匆匆的。
“兄长,阿妹……”
“三郎,你没事吧?”
看见李倓又出现了,李俶连忙骑马过去关切地问道。
“我没事。”
“我们派人去周围寻过你,却没有寻到。”李媃说道。
“无妨无妨。”
“那你现在……”
“好多了,对了,你们买到纸了吗?”
“买到了。”
“买到了就好。”
回去的路上。
李媃问道:“三郎,你可知那造纸厂的主人是谁?”
“阿妹为何问这个?”
“这造纸厂好生奇怪。”
“哪里奇怪了?”
李媃说道:“一人一天只能买100张纸。”
李倓说道:“可能是因为有许多人到他们这里买纸的缘故。”
李俶也疑惑道:“不过这纸确实不错,为何以前我在长安从未听人提及有造纸如此之好的地方?”
李倓说道:“长安如此之大,有百万之众,且不说这昌明坊的造纸厂,即便城北的诸多坊,住了哪些人,平日里做什么,我们也不清楚,即便专门找人去调查,也未必能知全貌。”
“嗯,你说的有道理。”李俶点了点头,“我决定明日多派一些人过来买纸,三郎,你要不要也派人过来?”
“我平日里喜欢骑马射箭,读书写字恐怕非我愿。”李倓叹了口气说道,“若是我也能像兄长和阿妹那样博学多识就好了。”
李媃被李倓这话逗得笑了起来,她一笑,仿佛春天百花齐绽放般明媚。
李媃说道:“大唐以武立国,三郎这样的才是人才。”
第二日,李俶果然派了不少人去昌明坊买纸。
不仅李俶派人去了,李媃也派人去了。
不仅如此!
三日之后,前来买纸的人明显变多。
而且此后,一天比一天多。
从最开始的李俶和李媃买了两百张回去,到二十天之后,一天已经能够卖出去一万张。
按照十文钱的成本来推算,一张纸赚40文钱,一万张就是40万文,400贯!
一天要进账十箱铜钱。
理论上,一个月能赚一万二千贯!
按照这个数量来计算,仅仅卖纸,一年就能赚15万贯。
据说唐代一贯大概等于21世纪的3000元左右,受通胀影响上下浮动。
15万贯,差不多4.5亿吧!
要知道,城北一座五万平的大豪宅才5000贯。
白居易若是得知大唐的钱如此好赚,恐怕会哭晕在厕所里。
足见唐代的钱还是很值钱的,不像大宋,每年都要铸造300万贯铜钱流入市场,以至于铜钱大量贬值。
当然,大宋印钞机马力十足,也是大宋商业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大唐的钱这么值钱,再一看大唐的纸,可想而知更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时代生产力所决定的。
到了四月底的时候,李倓再一次见到刘婉的时候,刘婉脸上的笑容,简直跟抹了蜜一样甜。
“这是所有的账目。”刘婉递过来一份非常相信的文书。
李倓也仔仔细细查看了一番,他很满意地点头。
四月二十五日,天售卖量过万,四月一共进账大概7000贯。
这意味着总共卖出去了14万张纸。
四月的人工俸禄,也不过才300贯,原料成本1400贯,加上其他的总开销不超过2000贯。
净收入5000贯。
但很显然,这才刚刚开始。
根据黑客裂变的获客原理,到商品传播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到了一个即将爆发的值。
那个时候,品牌传播就像病毒一样,会开始快速蔓延。
刘婉继续说道:“按照目前的趋势,下个月一天最高可能会卖到两万张,五月可以卖近50万张,五月可以赚两万五千贯,六月能到四万贯!”
刘婉的语气非常兴奋,她第一次感觉到,做生意越来越如此轻松简单。
钱居然这么好赚?
李倓笑了笑,说道:“钱要是这么好赚,那那些人还挤破脑袋去当官作甚。”
“可是按照我们目前的情况,确实可以做到。”
“现实情况,远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当你赚钱到一定的地步,就会有人找上门来。”
“小郎君的意思是?”
“一旦我们在长安城的名气打出来,就必然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官府难道要让我们停止售卖不成?”
“这倒不是,有些事比较复杂。”
“小郎君,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我们一定要在官府的允许范围内做买卖,不要被人抓到把柄,并且还要定期去打点各方。”
李倓用一种惊讶的目光看着刘婉,他很难想象这话是从这个小女生嘴里说出来的。
看来天赋真的很重要的。
刘志那个憨货,居然有一个如此聪明伶俐的妹妹。
“我这次来,有两件事,一是给我们的纸取一个名字,如果想要在长安城以更快的速度卖出更多的纸,必须要有一个名字。”
“给纸取名字?”
“是的,取了名字,别人才会记住它,当提到纸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想起我们的纸!”
刘婉又是一愣,李倓这话好像很有道理!
她怔怔地看着李倓,感觉李倓的脑子里仿佛有无数很神奇的主意。
“名字我想好了叫澄心堂,以后我们的造纸厂也叫这个名字,第一批纸就叫澄心堂春雪,像雪一样的白,如同春天一样有希望,这是贵的纸,等我们把这种贵的纸的市场占领差不多,我们再出便宜一些的纸,供那些赶考的士子用的,叫澄心堂夏花,告诉别人,澄心堂夏花代表的是高尚的品格。”
这下刘婉被李倓的这套说辞震惊得已经张大嘴巴,完全说不出话来。
“第二点,就是卫生纸的量产,这个要快,关键时刻,它能帮我们渡过难关。”
刘婉也不知道李倓这一套效果到底如何,她只是连连点头,觉得按照李倓规划的这样做,必然能够有很好的未来。
五月初十,李倓带着一千贯,到了太子别院。
此时的澄心堂的产能还在继续爬坡。
李倓心里感慨着:如果我来执政,大唐的财政可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观。
他知道他这个郡王要执政,难度恐怕比登天还难。
但他却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计划。
如果说造卫生纸,只是为了自己享受,那么澄心堂接下来一系列的布局,都是他从边缘化,慢慢开始影响大唐朝堂的关键。
例如他之前任用张说为宰相。
张说这个人能文能武,是在边疆有过军功的。
但张说在当时文章天下第一,是标准的军事加学术型人才,而学术更胜一筹。
李隆基就是看重了张说的文学水平,他希望通过张说来带动大唐的文学发展,为他的盛世添加文学艺术情怀。
可以说李隆基这个人,政治、音乐、舞蹈等等都样样精通。
客观评价他个人的才华,他是一个天才。
后来的张九龄,是张说的徒弟,也是文辞华丽,丰神俊朗。
当然,张九龄的执政能力也是很强的。
这都说明了,大唐再进入盛唐之后的一些变化。
不仅仅是在政治上面,在社会风气上面也是如此。
享乐、浮夸和奢华主义盛行,工匠这种群体,当然就被看不起了。
眼下李倓干了工匠的活,李隆基表面还是很赞赏的,毕竟真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但内心深处对工匠的成见,不可能消失。
他是一个集政治、权谋、艺术和文学于一身的皇帝,这种人会看得起工匠?
别做梦了!
“他做的很好。”李隆基说道,“澄心堂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李亨犹豫了一下,说道:“暂时不需要什么帮助。”
其实李亨对澄心堂的认识也是一片空白,唯一知道的就是造纸速度很快。
这个时候,有内侍禀报:“圣人,贵妃想见您。”
李隆基正准备宣见李倓的,一听杨玉环,立刻作罢,对李亨说道:“你先退下吧,回去好好安抚安抚建宁,让他不要担心,以后没人会去找澄心堂的麻烦。”
“是,孩儿告退。”
李亨从南薰殿出来的时候,感觉夏风是如此可爱,感觉那蓝天白云是如此美妙。
他急匆匆向别院方向行去。
李隆基此时就像一个终于可以见到心爱女神的屌丝一样,屁颠屁颠往杨玉环的住所赶。
“三郎,您慢一些。”高力士提醒道。
李隆基和杨玉环俩吵架,那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吵完又如胶似漆。
只能说,恋爱中的人的行为,外人无法理解。
此时,杨玉环的寝殿中,秦国夫人正在为杨玉环敷上一瓶芦荟面膜。
“贵妃觉得如何?”
“感觉脸上变得光滑了许多。”这段时间都愁眉的杨玉环,眉目绽开了,脸上也出现了笑容。
“妾身用了数日,感觉效果比以前用的任何一种都要好,比那些御医开的药方也管用。”
“阿姐是哪里得来的此物?”
“是和政那小娘子赠予我的。”
“哦,就是太子殿下之女和政县主?”
“是的,和政那小娘子手里可有不少好物。”秦国夫人说着,还让人取来了一卷白色的卷纸。
杨玉环惊疑道:“这又是何物?”
“说是名为卫生纸。”
“卫生纸?”杨玉环靠近,拿在手中轻轻抚摸起来,明亮如玉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手感很柔,但这种纸恐怕无法写字或作画吧?”
“这不是用来写字的。”
“作画也不成。”
秦国夫人笑了笑,说道:“也不是用来作画的。”
“那是……”
秦国夫人在杨玉环耳边低语几句,杨玉环轻吟了一声,张开含珠唇,讶然道:“纸还能有这用处?”
“贵妃在小恭之后,能用,大恭之后也能用。”秦国夫人抿嘴笑道,“我都用过了,出奇地好用,比丝绸舒适得多,主要是吸收融合快。”
“竟还有如此神奇之物。”杨玉环眨巴眨巴大眼睛看着桌案上这卷卫生纸。
其实李倓知道,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卫生纸,其中的原因,不需要多说。
我怎么看?
我坐着看!
有时候还躺着看!
当然,一定是要用眼睛看的!
李倓心里嘀咕着:看吧,这才开业一个多月,就有人想打主意了!
在大唐,有权真好,别人辛辛苦苦,冒着巨大的风险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东西,他们只需要几句话,就能拿过来,据为己有。
李倓问道:“不知阿耶如何让这造纸厂为阿耶所用呢?”
“这还不简单!”不等李亨说话,一边的李儋说道,“一声令下,那兄妹二人还敢违抗大唐皇太子的命令不成?”
工匠的社会地位本身就不高,再加上澄心堂还增加了一层商人的底色。
而皇太子,则位于第八重天和第九重天之间的存在。
想要一个商人配合,还不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看起来很合理吧?
很合理啊!
但李倓说道:“真的就不怕右相又找机会吗?”
他一提到李林甫,李亨的脸色就变了。
刚才还是春风和煦,转眼寒冬腊月。
一边的李儋见李亨面色不悦,对李倓说道:“三郎你又在这里危言耸听,李林甫会为了这点小事大做文章?”
不等李倓反驳,李儋又说道:“再说了,太子殿下想要那造纸厂,是他们兄妹二人的荣幸,那是他们三辈子修来的福,他们必然高兴得跪在门外喜迎,李林甫就算拿这件事攻讦,如何入手?”
李倓却说道:“但朝廷是禁止官员经商的。”
他这话一说出口,现场沉默了一小会儿。
连向来沉稳的李俶都说道:“三郎,你过于小心谨慎。”
李亨的脸色更加不悦,他看着李倓说道:“这种事,你心中应该有数才是,以后不要说如此幼稚的话。”
李倓当然知道他这话背后的意思。
为什么连李俶都说李倓过于小心谨慎了?
因为大唐禁止官员和贵族经商这件事,早已沦为一纸空文。
也许在太宗时代,还执行得非常严格。
但法度,就是这般废弛的。
大唐贵族和官员不经商?
这不是让他们眼睁睁看着大把大把的钱给平民吗?
明明手里有一言决定人兴衰的权力,只需要几句话,就能来钱,忍着?看着钱不要?
大唐贵族和官员表示,我做不到!
所以,即便是李林甫这种法家信徒当政,以严酷的纲纪执政,但对于贵族和官员经商这种事,他绝不会去过问。
别忘了,法家不是法治。
法家的本质,还是维护君主的利益。
要不然均田制到李隆基时期全面崩坏,土地兼并严重,怎不见有人站出来拿着大唐的律法维护天下的公平和正义了。
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李倓说大唐禁止官员经商,这就是个笑话。
在古代,明规则那是给天下人看的,是说给天下人听的。
但在明规则下面,还有一套潜藏的规则,那才是能赚大钱的!
李倓自然知晓其中运作规则。
他对李亨的突然嘲讽,视而不见,却又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假设阿耶拿到了这造纸厂,又假设右相不因此事找阿耶的麻烦,但总归是有人说闲话,当然,说闲话也动摇不了太子的地位,只是现在这造纸厂一天才卖出去多少纸啊,一万张?”
“一天一万张多不多?”李倓语速飞快,“多啊!当然多!对于一个造纸厂来说,一天一万张纸已经很多了!但是对于长安城来说多吗?对于京兆府来说对吗?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多吗!”
这下他们都不说话了。
“阿耶是太子,未来的圣人,看的不是一家造纸厂这么简单,是这天下!怎么因这点利益,就坏自己的名声?难道太子殿下,也像某个郡王一样目光狭隘,看到好东西,就要据为己有?”
说到这里,李倓看了一眼李儋,补充道:“二郎,我不是在说你,你不要误会啊。”
“你……”李儋大怒,想指着李倓的鼻子骂,但忽然发现骂不回去。
于是李儋说道:“大郎刚才也说了,可以为阿耶所用!”
李倓立刻又道:“大郎说得对啊!”
李儋:嗯?
李儋呵呵地冷笑起来:“三郎,你的话先后是不是相互矛盾?”
“哪里矛盾了?”
“你这……”
李倓又说道:“大郎说可以为阿耶所用,是对的,但绝不可强取,甚至不能现在就取。”
说到底,一天一万张纸,并不能帮朝堂上下解决太多用纸问题。
李俶问道:“此话怎讲呢?”
“既然这个澄心堂一天能卖出一万张纸,以后会不会一天卖出去两万、三万,五万,甚至十万?”
三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李倓。
李倓说的卖出去,并不是21世纪的人通常认为的受市面欢迎这么简单。
21世纪商业的核心是拉新和留存。
但在大唐,商业的核心还停留在产能!
产能!产能!产能!
意思就是,大唐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蓝海,只要你造得出来足量的纸,哪怕质量不怎么好,在知名度打开后,就能被快速买走。
根本不需要考虑回头客率,搞什么复购促销之类的。
既然是产能,那在唐人的眼中,一天一万张纸已经很神奇了。
李倓说什么一天几万,甚至十万,这就相当于跟21世纪的人说:我十分钟就能从北京到纽约一样。
十分钟能不能从北京到纽约?
可能生产力到一定的水平是可以的。
在大唐,一个造纸厂一天能不能输出十万张纸?
显然,这也是生产力的问题。
李倓却不顾几个人奇怪的眼神,继续说道:“如果能够卖出这么多,到时候,阿耶再派人去拜会,是不是更好?”
李儋却不服道:“若是能卖出这么多,现在和以后收过来,有何区别?”
“问题的关键是不确定,若是收过来,卖不了那么多,为了区区一日万张纸,被人在背后说闲话,这是太子做事的雅量吗?”李倓继续反驳他说道。
“再说了,若是有朝一日,一天真能卖出十万张,阿耶收过来之后,交给朝中心腹去上报给圣人,难道不是大功一件?”
“而且,一个造纸厂能一天卖出十万,在长安再设立几个,长安的用纸紧张是不是可以得到全面的缓解,朝廷是不是还能从中得到一笔额外的收入?这些功劳是不是都可以记在阿耶的心腹大臣的头上?”
说到最后,李倓的目光落到李亨身上:“这比阿耶自己为了这么间小小的造纸厂亲自出手,难道不更强了许多倍么?”
李亨不由得点头起来,却问道:“能卖出十万张吗?”
“若是大唐太子全部用澄心堂的纸,一些官员听闻后,会不会效仿?宫中会不会慢慢传开?”
说到这里,李倓的狐狸尾巴才露出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