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百味书屋 > 其他类型 > 为匡扶汉室,开局我起兵靖难!刘安刘邦全文免费

为匡扶汉室,开局我起兵靖难!刘安刘邦全文免费

鱼白安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只有小人才会产生这种想法。”刘安淡淡的说道,“孤乃大汉宗亲,讨吕不过是为了匡扶汉室,等到孤攻破长安之日,皇位自然也还给兄长的后人!”“随你怎么说吧。”吕祿摇了摇头,根本就不相信刘安所说之言。这天底下,怎么会有人打下了天下而不占为己有呢?更何况刘安还与吕氏不同,他是刘氏皇族,高祖的亲侄子!倘若他坐上的皇位,那断然不会像吕氏一样遭到众人反对。倘若刘安真的打下来天下,却将皇位还给刘邦之后人,那这般举动,恐怕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出来了。可就高祖刘邦的品行而言,刘氏一族的品行又能好到哪里去?吕祿不相信刘氏皇族会有这样的圣人。“吕氏篡权,凌辱皇族,违背太祖高皇帝所立白马之盟,其罪当诛。”刘安将腰间佩刀丢到了吕祿的面前,“念你父亲曾随高祖平秦灭楚,...

主角:刘安刘邦   更新:2025-05-09 21: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安刘邦的其他类型小说《为匡扶汉室,开局我起兵靖难!刘安刘邦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鱼白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只有小人才会产生这种想法。”刘安淡淡的说道,“孤乃大汉宗亲,讨吕不过是为了匡扶汉室,等到孤攻破长安之日,皇位自然也还给兄长的后人!”“随你怎么说吧。”吕祿摇了摇头,根本就不相信刘安所说之言。这天底下,怎么会有人打下了天下而不占为己有呢?更何况刘安还与吕氏不同,他是刘氏皇族,高祖的亲侄子!倘若他坐上的皇位,那断然不会像吕氏一样遭到众人反对。倘若刘安真的打下来天下,却将皇位还给刘邦之后人,那这般举动,恐怕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出来了。可就高祖刘邦的品行而言,刘氏一族的品行又能好到哪里去?吕祿不相信刘氏皇族会有这样的圣人。“吕氏篡权,凌辱皇族,违背太祖高皇帝所立白马之盟,其罪当诛。”刘安将腰间佩刀丢到了吕祿的面前,“念你父亲曾随高祖平秦灭楚,...

《为匡扶汉室,开局我起兵靖难!刘安刘邦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只有小人才会产生这种想法。”刘安淡淡的说道,“孤乃大汉宗亲,讨吕不过是为了匡扶汉室,等到孤攻破长安之日,皇位自然也还给兄长的后人!”

“随你怎么说吧。”

吕祿摇了摇头,根本就不相信刘安所说之言。

这天底下,怎么会有人打下了天下而不占为己有呢?

更何况刘安还与吕氏不同,他是刘氏皇族,高祖的亲侄子!倘若他坐上的皇位,那断然不会像吕氏一样遭到众人反对。

倘若刘安真的打下来天下,却将皇位还给刘邦之后人,那这般举动,恐怕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出来了。

可就高祖刘邦的品行而言,刘氏一族的品行又能好到哪里去?

吕祿不相信刘氏皇族会有这样的圣人。

“吕氏篡权,凌辱皇族,违背太祖高皇帝所立白马之盟,其罪当诛。”刘安将腰间佩刀丢到了吕祿的面前,“念你父亲曾随高祖平秦灭楚,死于战事,孤赐你全尸。”

吕祿捡起长刀,苦笑一声。

事已至此,辽东王能赐他全尸已是万幸,吕祿输得心服口服,俯首道:“谢王上。”

他紧握剑柄,锋利的刀刃划过脖颈,滚烫的鲜血洒在雪地之上,将厚厚的积雪融化成一摊血水。

吕祿的身体也随之倒在地上。

刘安对此并未多看,他将目光望向长安所在的方向。

“发兵,长安!”

……

谁都没想到,吕祿会败给辽东王。

他们更没想到,朝廷的十万精锐会全军覆灭。

辽东之战,让刘安的名字响彻大汉,这位一直隐忍在边境的太祖之侄,第一次出手便引来万众瞩目,以改天换日之势剑指长安。

长安城里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有太多人都以为刘氏皇族已经没落,选择投靠吕氏。而现在刘安在辽东之战的大捷,让这些人又惊又怕。他们都在害怕,等到刘安攻入长安之日,清算这些背刺刘氏皇族的逆臣。

未央宫里,皇太后吕雉将洛阳之战的战报看完之后,久久无言。

太傅吕产此刻正在破口大骂:“吕祿这个蠢货,废物!

十万精锐!朝廷的十万精锐!

他怎么能败给辽东王,他怎么敢败给辽东王!”

“好了。”吕后疲惫的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安静下来,“事已至此,再说那么多也没什么用了。刘安已经率领军队直奔长安而来了,你整顿一下长安剩余的军队,做好迎战的准备吧。”

“姑姑,吕祿这个废物带着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长安城中剩余的军队连一万人都凑不齐,怎么可能守得住长安!”吕产既愤怒,又无奈的说道,“辽东之战后,刘安仿若日月般当空而立,诸侯皆以他为主心骨前去投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辽东王已经将军队扩张到十余万。

诸侯的军队巴不得我们吕氏亡族,根本不可能再有军队援助我们。

不仅如此,长安城里也不安分,现在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吕氏输定了,我手下的人已经截下了上百个想出城投靠周王的官员。这上百人还只是我截下来的,除此之外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逃出了长安。

内忧外患,现在的长安已经像个筛子一样四面漏风,我只凭城中那些不堪入目的部队,怎么可能挡下辽东军的来势汹汹?”

“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投降不成?”吕后轻轻摩挲指甲,用冰冷的眼神注视吕祿。

在她的目光锁定下,吕产咽了口口水,他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

守是肯定守不住的,这不投降还等什么?

奈何吕后的眼神如同刀剑一样让他感到锋芒刺背,这些话也不敢说出口。

“你以为只要投降,辽东王和诸侯们就会放过我们吗?”吕后忽然一笑,笑声嘶哑而又凄惨,“以我们这些年做下的事,刘氏皇族恨不得将我吕雉剥皮萱草,我死之后你们也难逃一劫。

但我吕雉一生不弱于人,想让我拱手投降,绝无可能!”

吕后从怀中拿出一块由黄布所包裹的物件放在面前,她缓缓打开黄布,里面赫然是一块精美绝伦的玉玺。

此乃传国玉玺!

此玺的原料是当年楚国的国宝和氏璧,后来秦王统一天下,便将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并永传后世。

大秦亡国之时,秦王子婴向刘邦献玉玺,标志“天命”从秦转汉。刘邦将玉玺供奉于长乐宫,每逢大典必将其捧出。

传国玉玺看似只是一块精美的玉石,但他代表着的却是天命所归!

在看到传国玉玺的一瞬间,吕产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没有人能在这块玉玺面前忍住欲望,换做任何人都会对传国玉玺露出贪婪的眼神。

吕后拿出来了玉玺却未曾去看,她的视线越过宫墙,仿佛看见刘安和辽东铁骑正踏雪而来。

“刘安...”

“想要这玉玺的话,那你也得先踏过我的尸骸才行!”

……

长安城外,寒鸦掠过枯黄的芦苇荡,十余万大军兵临城下,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刘安立马于朱雀门外,望着城头林立的戈矛,此时的他已然身在潮头之上,拦在他面前的只有这最后一道阻拦。

“报!长安城外没有设防,敌军全都龟缩城中不敢露头!”斥候滚鞍下马,甲胄上凝着霜花。

“吕氏一族气数已尽啊。”刘安感慨的说道:“南北二军在辽东被一举歼灭,国都之中此刻竟连一支像样的守军都凑不出来。”

一位辽东将领抱拳道:“王上,末将愿为先锋,领兵攻下城池!”

“不必,先派人去劝降。”刘安摆了摆手,道,“告知长安诸将,城若破,非吕氏而不杀。长安乃是我大汉国都,若非迫不得已,孤不想在此与大汉军士兵戎相见,让国都染血。”

“诺!”

……

长安的城墙上,军士来报:“报!辽东王派遣信使,意在劝降!”

“把辽东王派来的使者杀了,不用听他废话。”吕产面色冷淡。

投降,投什么降?

太后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倘若反军攻入长安,他们吕氏无一人能得善终!


他这一生都不愿意让别人扶着走,可现在他实在是太过虚弱,迫不得已才只能如此。

如果他不出来,只怕军医当真便要就这么引颈自戮了。

刘安一向爱惜辽东军的将士,就像飞鸟爱惜自己的羽毛。即使如今他已经命悬一线,为了救下军医却还是站了出来。

“太公!”李广眼眶发红,这位以勇武著称被誉为“飞将军”的壮汉,在此刻却潸然泪下,“太公,这厮是个废物,竟然说出救不了您这种混账话,他该死!”

“他救不了我,谁都救不了我。”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刘安的语气平静,“高祖当年亲征英布叛乱,身中流矢,在临终之际曾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医者黄金五十斤,将其驱逐。

若是军医因我而死,后人会笑话我刘安妄为高祖之侄,败坏汉室皇族的血性。”

刘安这番近乎遗言的话语,让营内众将泣不成声。

只有这位白发老人的眼神依旧淡然。

他这一生杀过很多人,年少时他被高祖册封为辽东王,奉命镇守辽东,抵御东胡,他杀过的异族能将尸骸堆积成山,截断河流。

后来吕氏篡权,他起兵靖难,在长安城凡吕氏之人皆杀之,其党羽也被尽数诛灭。

七国之乱,他斩杀七王,荡平叛军。

窦太后与梁王发动政变,意图谋反,也被他赐死。

如今他率军北伐,在阴山杀得昏天暗地,荡寇千里,所杀异族何止十万?

刘安杀的人太多了,如今他自己的生命也已经走到了尾声。

但他并不畏惧死亡,剿灭匈奴之后,他最后的担忧也已经消除,此时的他才算是真的安心的下来,赴死亦能坦然。

“太公!”

众将跪地抽咽,刘安却俯下身子,将众人一一扶起,道:“都是辽东军出来的汉子,哭什么。此事若是传出去,还不让其他人贻笑大方?

你们若是有心,便加快行程,快些回到长安。如果说孤还有心愿,那便是想在临死之前,再见一面陛下。”

听到太公还有心愿,众将赶忙起身点头。

快,要再快些。

一定要让太公回家!

……

辽东铁骑护着主帅的车驾,如狂风般掠过边关古道,马蹄溅起沙尘,旌旗卷破残阳。

而刘安的病况,也已经愈发恶化,甚至是出现了咳血不止的情况。

但好在,他最终还是撑着濒临破碎的身躯回到了长安。

由于病情实在恶劣,刘安已经连路都走不动了,刘潜、李广等人便抬着辇车进宫。

微风拂过枯树,将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吹的摇曳不止。

通往未央宫的这条路,刘安这一生走过无数次,可这却将是他最后一次走了。

汉帝刘彻站在台阶上紧握袖口,想要走上去搀扶太公,可对方却仿佛看破了他的想法,挥手拒绝。

天子不可失仪,即使是最后的时刻,刘安依旧在为汉帝着想。

“你们不用扶我,我自己走。”

刘安艰难的从辇车上下来,强撑着身体一步一步往台阶上走去。

可是未央宫的台阶太高了,他每走一步身体都在摇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地。

两列羽林侍卫的甲胄在暮色中泛起寒光,此刻竟全都垂首肃立。

这位太公戎马一生,历经七朝,先后辅佐了三位皇帝登基。

高祖册封他为辽东王,意在他替大汉守好江山。哪怕是高祖也从未想过,自己死之后,刘安苦守大汉五十年之久!


《汉书·靖祖纪》:景帝六年春,吴王刘濞纠诸侯联军五十万,举兵反叛。叛军势大,七国祸乱不可挡也。

时靖祖年已六旬,然景帝仍以其为帅,领兵南下。

三月丙申,七国之乱平。

景帝诏曰:“太公功在社稷,当册为周王。”然刘安固辞封赏,唯请削诸侯兵权,以绝后患。

赞曰:靖祖起于辽东,定吕氏之乱,扶文帝之业,平七国之祸。终其身不蓄私兵,不谋帝位,汉祚得昌,皆其遗德也。

……

七王伏诛,叛乱被平定,但诸侯留下的烂摊子还是得有人收拾。

这场史无前例的叛乱浩浩荡荡,对刚刚兴起的大汉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尽管掀起叛乱的吴王刘濞等人已经身死,但七国留下的残余军队仍需规划治理,而七国的官吏与百姓也得慎重考虑如何重新管理。

但刘安此时已经没时间去亲自管理了,他下令让自己的儿子刘潜代替自己主持大局,由周亚夫来管辖军队,收拾残局。

而他自己则悄无声息率领五千轻骑,连夜赶赴长安。

国都长安,出大事了。

汉帝刘启病倒不起,窦太后暂摄国政,命梁王领兵入京。

梁王入京,看似是太后在稳定大局,实则傻子都知道这事另有隐情。

一时间,长安城里乱作一团,朝臣们也都被这档子事整的不知所措。

刘安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决定亲自赶回长安。而他率兵回京的消息,除了刘潜与周亚夫之外便没有任何人知道。

动摇汉室的叛乱才刚刚结束,另一场大乱却又已经悄然发生。

……

长信宫中,梁王刘武来回踱步,额头上的汗水直往下流,后背的衣衫都已经湿透了。

窦太后看的也有些烦了,不耐的说道:“你能不能沉稳一点,瞧你这忐忑不安的样子,像什么话。”

“沉稳,母亲你让儿臣怎么沉稳?”

梁王强压下内心的惶恐,紧咬牙关道,“母亲你这次可把我害苦了啊,我未经皇命,擅自率兵入京,这是谋逆的大罪啊!”

其实梁王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被太后忽悠到了长安。

太后让他领兵入京,梁王本以为是长安发生了叛乱,要他率领军队勤王,所以他才来的。

可他到了以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个事,事实是皇帝被太后气晕了,然后太后擅自摄政。而梁王领兵入京,事实上是帮助了窦太后控制长安。

这他妈跟谋反有什么区别?!

得亏辽东王带着军队平叛去了,要是他还在长安,没等梁王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被擒下来软禁了。

可就算如此,梁王的内心已经很害怕。

他已经收到消息,七国之乱已经平定,等辽东王回过神来,他梁王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你怕什么,皇帝卧病不起,现在长安在我们的手上。”窦太后淡淡的说道,“我以太后的身份摄政,下旨命你领兵入京,这都是合情合理的事。”

“母亲,话是这么说,可辽东王他能就这么放过我们吗?”梁王头上青筋暴起,声音颤抖,“那可是辽东王啊,大汉谁人不知他的威名!

七王集结了五十万大军,他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叛乱击溃,七王全部伏诛!

他现在也就是刚刚平定叛乱,没时间管我们,等他回过头来要来处理长安的事情,不弄死我们俩都算是他仁慈了!”

“他敢!”窦太后的声音尖锐,“我是大汉的皇太后,先帝的遗孀,当今陛下的生母,他敢杀我?”

“辽东王又不是没杀过太后!”

梁王只是回忆起了便觉得恐怖,“当年辽东王奉天靖难,起兵反吕,纵然是吕太后不照样被他的三尺白绫给赐死了?

吕太后,那可是高祖遗孀,惠帝之母,二少帝之祖母!

论权势、论地位,吕太后都胜母亲你远矣!

尽管如此,吕氏结局如何?吕太后被辽东王赐死,少帝被废,吕氏一族满门被诛!

若非他拱手相让,也轮不到先帝坐上皇位!

杀你一个太后,杀我一个梁王,他有什么不敢的?”

梁王的话语,让窦太后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好像还真是这么个事...

她窦太后跟当年那位操控朝野的吕太后能比吗?

比不了,她窦太后连吕太后的一根毛都比不上。

可就算是吕太后,照样都被辽东王给杀了,她窦太后又算个什么东西?

“我也没想到,七国叛军竟然如此废物,这么轻易的就被刘安给击溃了...”

窦太后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倘若七国叛军能再拖延一下,再给我一些时间,定能...”

“定能什么?”梁王的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窦太后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锋芒:“倘若时间再富裕些,我定能把你推上皇位!”

“母亲你疯了吗?!”

梁王人都傻了。

他想都不敢想,窦太后是真敢干啊!

背着辽东王偷偷摸摸的换个皇帝,这他妈是真疯了啊!

“你喊什么!”窦太后呵斥一声,看向梁王的眼神中满是宠溺,“我做这一切,不还都是为了你吗?”

梁王都想骂人了。

什么叫都是为了我,你倒是事先问一下我想不想当这个皇帝啊!

...想肯定是想的,但他是真没这个胆量啊!

梁王知道,虽然同父同母,但窦太后一直都偏爱于他,薄情于哥哥刘启。

对此梁王当然是很开心的,也正因为窦太后的偏爱,所以他的封地梁国才能比其他诸侯更富庶,就连皇帝哥哥也一直对他都有着额外的照顾。

梁王也想当皇帝,但凡是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野心。况且梁王还是皇帝的亲弟弟,再加上窦太后的偏爱,他还真有机会去坐上皇位。

可如果是谋逆去当皇帝的话,梁王断然是不愿意的。

“事已至此,你也别想那么多了,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窦太后轻抚座椅扶手,眼神锐利,“当务之急,是去考虑下一步怎么走,该如何把他推到皇位上去。”


虽然霍去病自己不在乎这个罪名,但他却害怕给辽东王府抹黑。

靖祖刘安摄政而不篡位,曾立下无数丰功伟绩;第二代辽东王刘潜一生都对汉廷忠心耿耿,在老迈之后自愿辞去职务;辽东王府显赫,但身为靖祖后裔的他们也从未逾越。

这就是口碑!

也正是因为这份口碑,所以汉帝才不会对辽东王府产生怀疑,一直对其委以重任!

霍去病自觉亏欠辽东王府太多了,更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而抹黑了靖祖后裔的口碑。

“小妹,带我去看一眼我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吧。”霍去病的声音有些沙哑。

刘染玉轻叹一声:“我早知道你会这样选择。”

为了维护靖祖后裔的口碑,霍去病厌恶霍家,最终却还是会选择接纳自己那个弟弟。

……

王府的一间客房内,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坐立不安。

他叫霍光,他本以为自己会继承父亲霍仲孺的职务,成为平阳县的一员小吏,娶一个不算漂亮但很贤惠的老婆,最好再多生几个儿子,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

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的转变来的如此之快。

他的父亲忽然告诉他,其实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在长安城的辽东王府,十八岁封冠军侯,年仅二十多岁便当上了朝廷的大将军!

父亲让霍光去长安投奔自己的哥哥,毕竟以辽东王府的影响力,随便说句话都能让他咸鱼翻身。

但霍光来到辽东王府以后又变得忐忑了起来,他来到这里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那个素未谋面的哥哥是私生子!

霍仲孺这个抛妻弃子的混蛋,从未对霍去病尽过一天父亲的责任!

“哥哥不会见到我的第一面就想着杀了我吧?”霍光捏紧了袖子,后背已经被吓出来的汗水浸透了。

如果换做他是霍去病,不说灭了霍姓满门,也绝不会让霍家好过!

实在是霍仲孺干的事也太畜生了!

就当霍光胡思乱想的时候,房门忽然被推开,将他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一男一女走了进来。

少年英姿飒爽,颇有武将风范,只是此刻的面色有些阴沉。

而少女则是清冷绝色,霍光发誓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姑娘,一时间竟看的有些愣神了。

但霍光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赶忙拱手问道:“二位是?”

刘染玉的态度不冷不热,道:“既然你是去病的弟弟,便也跟着叫我小姨就行。”

霍去病的语气就显得较为冷淡了的,道:“我是你哥,但我不想听你叫我哥哥!

她是陛下亲封的长乐公主,你叫她公主殿下就行。”

霍光恭敬的俯身行礼,道:“原来是小姨跟冠军侯,是愚民失礼了。”

见这小子还挺懂事,霍去病的脸色稍微好了些。

他思忖片刻,道:“这些日子你便在长安住下吧,霍家的诉求,我已经知道了,过些日子我会向陛下请奏,让你去宫里当差,也算是为你谋个前程。”

霍光闻言大喜,赶忙道谢:“多谢哥...多谢冠军侯大恩!”

“就这样吧,我先走了。”

霍去病的心情复杂,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索性就直接与刘染玉一同离开了。

霍光则独自留在客房中,眼神恍惚。

……

与此同时的未央宫内,一位老人正在与一位身着龙袍的男人对弈,一旁则有位面容冷峻的中年人侍奉。


直至大汉灭亡以后,辽东刘氏的靖祖后裔,仍然在守护着汉人。

……

元狩五年秋,辽东王刘潜薨。

这位靖祖的嫡长子,曾随父亲南征北战,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霜之后,终究还是没能抵住岁月的摧残。

刘潜死后,刘厌承袭爵位,成为了第三任辽东王。

这一年,还有一个叫霍光的年轻人,被辽东王府举荐,升任奉车都尉兼光禄大夫。

霍光也由此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因为得到了辽东王府的举荐,他很快便得到了侍奉汉帝的机会,并且因为为人谨慎而得到了重用。

光阴如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数十年后,权臣江充与皇太子刘据不和,而此时汉帝的年纪也愈发年迈。他担忧汉帝死后,太子即位将他铲除,于是便心生恶毒之计。

江充向汉帝上奏,说汉帝之所以会生病,其原因就在于有贼人在用巫蛊作祟。

年迈的汉帝刘彻已经失去了分辨真假的能力,竟真的相信了江充说的话,便下诏命江充去彻查巫蛊之事。

而这场巫蛊之祸,也险些让大汉倾覆。

江充以汉帝的名义,大肆抓住行巫蛊之人,甚至将手伸进后宫,牵涉到了卫皇后。

最终,还是在太子的宫中挖掘出了一个木偶。

太子刘据人都傻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宫中会挖出人偶。他想去找汉帝辩解,但此时汉帝刘彻在甘泉宫中养病,不通音信。

如今的太子刘据连皇帝的生死都不知,又被奸臣诬陷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仿佛看到了大秦太子扶苏的悲惨结局。

就当太子刘据已经做好起兵准备的时候,辽东王府出手了。

没等到太子造反,辽东王便亲率禁军,斩杀了散布巫蛊谣言的江充。

而后辽东王又亲自前往甘泉宫中,向汉帝请罪。

当老迈的汉帝从甘泉宫中走出的时候,看到被阴霾覆盖的长安城,这才意识到自己轻信江充犯下了多大的过错。

汉帝哀伤的说道:“若无辽东王,朕真不知将会酿成多大的过错。”

此事过后,汉帝自认年迈不能理政,命太子刘据在辽东王的辅佐下,总领朝政。

太子刘据稀里糊涂的就坐到了监国的位置上。

没过几年,汉帝刘彻驾崩,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后世称之为“汉武帝”。

他临终前只有一个要求,便是将自己埋葬在靖祖的陵墓之侧。

而刘据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大汉的新帝。

……

《两汉讲解·盛世篇》:纵观两汉盛世,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汉武盛世。

继承了文景盛世的经济繁荣之后,靖祖北伐将汉朝的国力与疆域推向了巅峰!

这一时期,是汉朝最辉煌的一段时期!

年轻时的汉武帝刘彻无条件的信任靖祖刘安,赌上国运去支持北伐战役。而靖祖也宛如神明般,在临终前将北伐完成,摧毁了汉朝最大的敌人匈奴。

此后的数十年,汉朝人一直在享受靖祖北伐带来的成果。

直到巫蛊之祸时,年迈的汉武帝失去了判断力,这才险些酿成一场大劫。

从历史所记载各种表现来讲,我们都可以相信,当时的太子刘据绝对已经做好了造反的准备!

他不想当第二个扶苏,在面对奸臣的诬陷时,他不愿束手就擒!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