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七牛朱象的现代都市小说《爱卿,你是文官,打打杀杀成何体统!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封侯书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二天。朱象一大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去找私塾先生了。私塾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大户人家专门请老师在家里开的学堂,一种是村里凑钱开的学堂,老师也是聘请的,一种则是老师自己开的学堂,自主招生。大河村的私塾属于第三种情况。私塾先生是个秀才,姓李,今年已经四五十岁了,几年前眼看科考无望,索性在村里开了个学堂,教书为生。大河村因为前元战乱的关系,曾经的人口大量遗失,又有许多外地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因此姓氏比较杂,有朱、黄、李、陈、徐等等,其中李姓较多,有十几户。李秀才就是李家人,朱七牛的二伯母三伯母是亲姐妹,也都是李家人,和李秀才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妹。有这层关系在,朱七牛的入学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束脩也不可能减免。朱七牛年纪小,不懂这些人情往来。吃...
《爱卿,你是文官,打打杀杀成何体统!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第二天。
朱象一大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去找私塾先生了。
私塾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大户人家专门请老师在家里开的学堂,一种是村里凑钱开的学堂,老师也是聘请的,一种则是老师自己开的学堂,自主招生。
大河村的私塾属于第三种情况。
私塾先生是个秀才,姓李,今年已经四五十岁了,几年前眼看科考无望,索性在村里开了个学堂,教书为生。
大河村因为前元战乱的关系,曾经的人口大量遗失,又有许多外地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因此姓氏比较杂,有朱、黄、李、陈、徐等等,其中李姓较多,有十几户。
李秀才就是李家人,朱七牛的二伯母三伯母是亲姐妹,也都是李家人,和李秀才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妹。
有这层关系在,朱七牛的入学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束脩也不可能减免。
朱七牛年纪小,不懂这些人情往来。
吃过早饭后,小家伙就牵着妹妹、跟着六个哥哥姐姐出去玩儿了。
朱家这一代八个兄弟姐妹里,最小的朱八牛才两岁,话还说不太利索,最大的朱大牛也才九岁。
朱大牛曾经上了一段时间的学,因为学不下去就被家里人退学了,农忙的时候会帮着家里干点活,平时就负责带着弟弟妹妹们到处玩儿,也算是给大人分担了。
朱家在村子的东头,屋后面就是一座小山,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山脚下玩儿,爬树、荡秋千、捉迷藏之类的。
有时候闹别扭了,最大的朱大牛会‘蹭蹭蹭’爬上树,站在树干上往下吐口水。
每每这个时候,经常和朱大牛闹别扭的朱三牛就会因为年纪小、爬不上树而急的嗷嗷哭。
可见就算是孩童干仗,占据有利地形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们正玩儿着,天上不知从哪里忽然掉下来一个桃子,正好落在了朱七牛怀里。
“这个季节怎么会有桃子?”已经九岁的朱大牛多少知道些时令,‘蹭’的就从树上下来了,一脸好奇。
朱七牛才不管反季节不反季节,自从入冬以来,家里就没怎么见过新鲜蔬菜,更别提是水果了:“我们把它分着吃了?”
一听这话,就连最小的朱八牛都有些馋了:“吃桃桃。”
朱大牛咽了口口水:“好,分了,老七你先吃。”
朱七牛点点头,率先咬了一口,却没急着吃掉,而是将咬下来的桃肉递给了亲妹妹朱八牛。
朱八牛接过跟自己小手差不多大的桃肉,眉开眼笑,两只手抱着小口啃了起来,像一只小松鼠。
朱七牛又咬了一口桃肉,然后将桃子递给了朱大牛。
朱大牛最大,嘴巴也大,但是他并没有狠狠啃上一口,只是小小吃了一口,就又把桃子递给了朱二牛。
朱二牛也是小小啃了一口,复又把桃子递给了朱三牛。
如此递了一圈,八个兄弟姐妹愣是每个人吃到的桃肉都差不多。
这就是朱家的公平了。
平时有什么好吃的,奶奶都是这么分的。
美美的吃完桃子,朱七牛将朱六牛丢掉的桃核捡了起来。
“我要把这个种下去,以后好结出更多更多桃子。”
其他兄弟姐妹想到方才好吃的桃子,也都很期待将来的硕硕果果,齐齐点头。
“好,加油,老七。”
“七哥,我还要吃桃桃。”
“老八乖哈,以后再吃。”
话是这么说,但小孩子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更别提种桃树这种事。
不大会儿功夫,再次玩疯了的八个兄弟姐妹就都把这一茬给忘了。
直到晚上赵兰帮朱七牛脱衣服时,这才摸到了这个硬硬的东西。
“七牛。”
“怎么了娘亲?”
“你兜里什么东西硬硬的?”
朱七牛伸手将东西刚掏出来,赵兰立刻一把将它夺了过去。
“七牛,你这是哪儿来的?”
朱四虎好奇的看了过来,只见赵兰握在手里的郝然是一个鸽子蛋那么大的银铃铛。
朱七牛挠了挠头:“这不是我的东西,我揣在兜里的是一个桃核,我还要用它种桃树呢。”
赵兰敏锐的察觉到了奇异,连忙哄着朱七牛将白天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赵兰和朱四虎听完,全都十分难以相信。
天上掉下来一个桃子?
桃核在兜里放了一天,然后变成了一个银铃铛?
县城的说书先生都没讲过这么夸张的事情吧?
朱四虎看向了赵兰:“你觉得我们要不要把这个铃铛……?”
赵兰下意识回应着:“我们既然一直没有跟爹娘和三个哥哥分家,一年下来的粮食、钱都由老爷子管着,按理说这个银铃铛我们不能私藏。”
顿了顿,赵兰又说:“但是这件事太奇怪了,你说会不会是天上的神仙看上了我们七牛,所以赐给了他这桩机缘?”
朱四虎神色郑重:“不会吧?那你的意思是?”
赵兰放低了声音:“我的意思是这个银铃铛得给七牛随身佩带,但这会引起三位哥哥和三位嫂嫂的怀疑,万一他们觉得是老两口偏袒我们七牛,特意买给他的怎么办?还是把实情告诉他们,也好叫他们安心。”
朱四虎和三个哥哥一向很好,不想因为这件事恶了关系:“好,那就这么办,等七牛睡着,我们就去找他们说一下这件事。”
小两口看向朱七牛,却哪里还用等他,他早就已经睡着了,藕节一般的小手向上举着,像一只小青蛙。
赵兰笑了笑,将朱七牛抱进了被窝。
小两口随即来到了朱象屋里,把事情大概讲了讲。
朱象和朱刘氏很是惊讶,让朱四虎和媳妇去把朱狮和其他三房的大人都喊了过来。
朱四虎又将事情大概讲了讲。
小朱刘氏张大了嘴巴,语气酸酸的说着:“还真有这事儿啊,我还以为我家两个孩子故意说谎骗我呢,这才刚开春,没想到他们真的吃到桃子了。”
朱二虎的媳妇儿大朱李氏附和着:“我也听三牛和四牛说过吃桃子的事儿,他们还嚷嚷着明天还要吃。”
朱三虎的媳妇儿小朱李氏心中格外发酸。
因为那个桃核原本最后是在她女儿朱六牛手中的,只不过被朱六牛给扔了。
这要是没扔,这个银铃铛不就归我们这一房了吗?
朱象看向朱狮:“老二,你怎么看?”
朱狮摸了摸胡子:“我常年进山采药,倒是知道山里山外、山上山下的气候会有些不同,但要说开春的时候有桃子,这也太扯了些,更何况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桃子。”
朱狮从赵兰那里接过银铃铛看了看:“这确实是银的,七牛这孩子看来是个有运道的,我同意四媳妇儿的想法,就把这银铃铛戴在七牛身上吧,兴许将来这孩子能有出息。”
一听有出息,务农了几十年的朱象立刻想到了科考、功名、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看来咱们家小七以后要当官啊,这可太好了,将来咱们家的田地都不用交税,收多少粮食都是自己的。”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免税的诱惑那是相当大,朱大虎、小朱刘氏……赵兰也纷纷向往起来。
就连小朱李氏都顾不上遗憾了。
上学、放学、梦里读书。
这三件事逐渐成为朱七牛生活的常态。
如果非要往里面加些什么的话,那就是上学、放学、梦里读书、吃饭、拉粑粑、玩耍。
大多数玩耍的时候都是和家里的兄弟姐妹,少数时候是和村里的小伙伴。
其中也包括黄月英。
所不同的是,她一般都是在家里待着,很少出来。
朱七牛也只有在学堂的时候才能跟她多相处一会儿。
平淡的日子过起来是很快的,一天一天,一月一月,甚至一年一年。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咳咳,夸张了。
总而言之,两个月就这么过去了。
四岁的朱七牛已然……四岁了。
谁也不会想到,三年前,他竟然只有……一岁!
两个月下来,朱七牛学会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等启蒙读物,并把大部分常用字熟记于心。
由此,压力来到了李先生这边。
四岁的孩子,已经在丙室教无可教了。
可是挪到乙室去的话,李先生又恐拔苗助长,最后搞出个伤仲永。
因此,李先生百般思虑,并没有再教朱七牛新的东西,近来一直在让他练字。
朱七牛是个老实孩子,先生特意不教,他也就不特意去学了,就连隔壁乙室正在念诵的四书五经,他也统统屏蔽了。
因为将大部分心思花在了练字上,他的字可想而知是越来越好看,一笔小楷写的像模像样。
白天不学新东西,到了梦里可就由不得李先生,甚至由不得朱七牛了。
毕竟他是个小孩子,爱玩儿、坐不住等等毛病都有。
让他一晚上都在梦境书房里呆坐着,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乎,他也记不起从哪天开始,他迷上了书架中的一本书。
这本书名叫《三国演义》。
比起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三国演义通俗的多,也离经叛道的多。
它里面有淫秽后宫的董卓,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有抛妻弃子的马超,朱七牛看的时候就在想,如果被李先生知道世上有这样的人,恐怕要拿着锄头去跟他们拼命。
但不可否认,这书是真好看,非常能调动人的情绪。
一开始,朱七牛本以为刘皇叔会重铸大汉。
毕竟卧龙凤雏、五虎上将、廖化、姜维等都贼厉害贼靠谱,尤其是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简直多智近妖。
可还不等朱七牛高兴太久,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二爷便被鼠辈所杀,人头还被送去了曹操那里。
接着便是张飞睡梦中被杀,刘备起兵报仇,又被火烧连营,损兵折将。
看着看着,朱七牛不禁泪流满面,恨不得进入书里去提醒他们一声,改变他们的悲剧。
后面的剧情发展就更让人遗憾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兢兢业业,最终还是病逝五丈原。
结果后主刘阿斗最后直接来了句‘此中乐,不思蜀’,朱七牛看的那个气啊!
直接给他气哭了,哇哇的哭。
……
这天早上,睡梦中的朱七牛再一次哇哇哭了起来。
因为睡梦中的他正在回头去看北地王刘谌自杀殉国的那一段。
刘谌,刘禅之子,刘备之孙,听闻刘禅要向曹魏投降,刘谌苦劝无果,回天乏术,于是先杀妻、后杀子,以免他们受辱,最后自杀殉国!
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
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这孩子最近是怎么回事?睡着之后不是笑就是哭,这是做啥梦了?”已经起床的朱四虎有些无语的嘀咕着。
赵兰苦笑了两下:“谁知道呢,许是做噩梦了。”
伸手摇了摇朱七牛,赵兰柔声喊道:“七牛,起来吃早饭了。”
朱七牛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早饭?”
“嗯,快起来吃吧,吃完好去上学。”
“哦……可是,刘谌死了,呜呜呜。”
“刘谌?那是谁?你同窗?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死了。”
“不是,我同窗都活得好好的。”
“那就好。”
哭了一会儿后,朱七牛擦了擦眼泪:“娘,帮我穿衣服吧。”
“不哭了?”
“嗯,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赵兰莞尔一笑:“你这孩子,真是叫人不知道说你什么好。”
直到如今,朱四虎和赵兰还不知道朱七牛的梦中奇事,所以他们的反应完全是正常的,也根本不能理解朱七牛为啥每天睡觉后不是哭就是笑。
朱七牛倒不是特意瞒着爹娘。
主要是李狗蛋退学了。
而他的爹娘对他期望颇高,认为他将来能中举做官,于是乎,在他死活要退学的那天,他爹娘怀疑他是被什么鬼怪附了身,所以去隔壁村请了个道士来驱邪。
当时朱七牛就在现场。
那道士有没有法力,朱七牛不知道,但他知道被那道士折腾了半天后,李狗蛋一条命已经去了半条。
比起李狗蛋,朱七牛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更离奇,所以就不敢跟爹娘说实话了,生怕自己也被那道士折腾一通。
就……挺无奈的。
轻轻叹了口气,穿好衣服的朱七牛去洗了个脸,然后就吃早饭、上学去了。
一如既往的练了一会儿字,先生就让大家中途休息了。
朱七牛轻车熟路的来到黄月英身旁坐下,却见黄月英今天有些不同,手里竟还拿了本书。
“小妹……小姐姐,你在看什么?”
黄月英头都没抬:“话本小说。”
“是哦,讲的是什么?”
“讲的是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
朱七牛微微一惊,随即又释然了。
既然千字文、三字经等书都在梦里书房,想必三国演义在梦里书房之外也是有的吧?
“原来你在看三国演义。”
黄月英疑惑的看向朱七牛:“什么三国演义?”
朱七牛反问道:“你不是看的三国演义吗?赵子龙不是三国演义里蜀汉的大将吗?”
黄月英没有说话,将书一合,递了过去。
朱七牛一瞧,乐了:“赵云英雄传?原来三国演义还有别的版本啊。”
黄月英仔细一琢磨,终于明白了过来:“你想的简单了,像这样的话本故事可不是某一本书、某一个人就能写完的,听我娘说,类似的魏蜀吴的故事很早之前就有了,甚至可能比宋、元还要早,如今流传于世的话本不知道有多少,你看的那个三国演义应该也只是其中之一。”
黄昏时分。
朱家的男人们还在田里忙碌。
厨房里,几个妯娌做着饭菜。
寥寥炊烟升起,带着几分诗意。
又消散在微风里,像是高洁的隐士。
厨房门口,朱大牛照例带着几个弟弟妹妹玩耍,欢声笑语响成一片。
朱七牛没有参与进去,独自一人拿着根棍子在院子泥土地上写写画画。
朱狮平日里不怎么参与家里的务农,而是以上山采摘草药为生,眼下万物还没开始生发,山上也大多光秃秃的,他也就闲了下来。
在朱七牛旁边看了一会儿,朱狮夸赞道:“大、明、朱、七、牛、天、地、人,七牛可以呀,上学第一天就学会这么多字了?”
朱狮并没有上过学,但早年间曾在一个药铺当过一段时间学徒,跟着药铺掌柜、大夫学了些字,因此能够认得这些字。
受到二爷爷夸奖,朱七牛眉开眼笑:“二爷爷,我厉不厉害?”
朱狮慈祥笑着:“厉害的很呢。”
朱七牛这下更加高兴,语气带着几分炫耀:“我今天还学了别的。”
“哦?还学了什么?”
“是隔壁丙室的孩子背的书,我在旁边听了一会儿,记下了几段。”
朱狮知道李秀才的学堂分了四个班室,而朱七牛是新生,所在的班室肯定比其它三个低:“你学会其它班室的东西了?这么厉害!”
“是啊,你听我背给你听,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哟,看来咱们七牛真是读书的苗子,这书背的真好听。”大伯母小朱刘氏从堂屋里出来了,乐呵呵说道。
赵兰昨天说是小时候读不进去书,只是为了不让其她不识字的妯娌难堪,实际上她还是有些才学的,一听就知道这是千字文的头几句,也很是欣喜:
“七牛进学后是在丁室,一般丁室学生学会几百个字后才会被李先生挪去丙室,然后才会学习这千字文,没想到咱们七牛直接提前会背了这么多。”
一听这话,家里人都高兴得很。
哪怕是朱七牛的三位伯母。
虽说朱七牛不是他们的儿子,却也是他们的侄子,都是她们看着长起来的,见他聪明,心里跟喝了蜜似的。
不一会儿,朱象带着四个儿子扛着农具回来了。
性格颇有些豪爽的朱二虎媳妇、大朱李氏喳喳哇哇就把朱七牛的神童壮举讲给了男人们听,朱象和朱家四虎顿觉一天的劳累都消除了。
“好哇,咱们老朱家也要出一个读书人了。”
“是啊,七牛,以后要更加好好读书。”
“等你正式挪到丙室去,三伯非得去山上弄点野味来让你解解馋。”
朱三虎是兄弟四个里干活最麻利的,只要是农活,同样的工作量,他每次都能提前完成。
因此能有更多时间去搞别的,比如和二叔朱狮上山采药,又或者和村里相熟的男人去山上打猎。
有时候运气好,他会捉些兔子、野鸡、斑鸠之类的野味,家里人也就能跟着改善一下生活。
朱七牛可太馋肉了,忙不迭点头:“好的三伯,过几天我就挪去丙室。”
朱三虎揉了揉侄子的头:“哈哈哈,几天时间怕是不够,怎么也得等你学会几百个字才行。”
朱七牛拍了拍小胸脯:“放心三伯,我会尽快学会的。”
“好,有志气。”
说着说着,大人们又说到了大河村黄家的女儿身上。
黄家在大河村定居好些年了,据说前元的时候就在这儿,黄老太爷好像还是前元的官员。
黄大爷虎父无犬子,也在当今皇爷举办的第一次科考中拿了功名,之后就常年在外了。
因其一家低调,所以村里人都不清楚他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或许黄大爷也是个官儿?
“那黄家大爷的大儿子二十多岁,都当爹了,黄大爷又在前几年生了个小女儿,目前就随她娘住在咱们村,只不过她们一直不怎么出门,所以村里人很多都不认识她们。”
“听说黄家的小小姐也在私塾里念书,每天都由家丁抬着小轿子送来送去,是私塾里唯一的女子。”
“这位小姐是有福的,爹似乎是个官儿,哥哥将来也很可能是个官儿。”
正在吃饭的朱七牛忽然抬起了头:“你们说的是黄月英?我跟她一个班室。”
朱家人尽皆侧目。
我们七牛居然和黄家小小姐一个班室?
这倒是个好事,将来就算七牛读书不成,或许也能借助这层关系在黄家谋个差事?
但朱家人都没有把这层心思流露出来。
毕竟孩子还小。
是夜,朱七牛再次梦到了那个有很多书的房间。
他还试着翻开了其中一本书,可惜除了第一页的‘天’‘地’‘明’之外,其它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一觉睡醒,朱七牛又跟娘提起了做梦的事情。
这一次,赵兰终于微微有些惊奇。
连续两个晚上都梦到有很多书的房间?
但赵兰到底也只是个读过一些书的农妇而已,见识有限,并未联想太多,鼓励了朱七牛几句,就催着他去吃早饭、上学了。
来到学堂,朱七牛他们照例又被先生教了几个字。
不同的是,先生检查过后,得知朱七牛、黄月英把昨天的生字学会了,所以教了他们新的生字。
而李狗蛋他们几个则睡了一觉起来就把昨天教的字给忘了,今天先生不得不再教一次。
中途休息时,黄月英依旧还是坐在那个小凳子上,并不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儿。
搬了个石头到黄月英旁边,朱七牛坐在了石头上,偏头看着黄月英:“小妹妹,你怎么不跟我们一起玩儿?”
黄月英一仰头,像一只高傲的白天鹅:“我不喜欢玩这些。”
“那你平时都玩儿什么?”
“放学回家之后,我母亲会教我一些其它字。”
“啊?你回家之后还要练字吗?在沙盘上?”
“不,在宣纸上,用毛笔写。”
宣纸?吃的吗?
朱七牛再次不明觉厉。
短暂的课间休息过后,李秀才跟赶鸡似得把朱七牛他们赶回了各自的班室。
结果李狗蛋这家伙跑错班室,跑到人家丙室去上了半节课。
偏偏先生老眼昏花,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直到先生让李狗蛋站起来背诵‘昔孟母’的下一句时,李狗娃终于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进错班室了。
“先生,洗孟母我不知道,但洗衣服我知道,我娘经常帮我洗衣服。”李狗娃挠了挠头,一脸憨笑。
他一出声,对各班室学生了如指掌的李先生立刻察觉到不对。
“李狗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挺机智?”
李狗蛋继续憨笑着:“我不知道我机不机智,但我知道朱七牛一定是个鱼唇的小孩。”
李先生嘴角抽了抽。
人家才上学一天已经学会好些字了,比你入学以来加起来学会的字都多,人家会是愚蠢的小孩?
“因为他昨天忘记让他哥哥们来揍我了。”李狗蛋得意的补充道。
“你给我滚回丁室。”
“好勒。”
与此同时,黄家也在说着黄月英挪到丙室的事情。
得知朱七牛跟黄月英一起挪到了丙室,并且朱七牛满打满算也才上了两天学,黄月英的母亲黄王氏微微一惊。
“月英,你那个同学才上了两三天学?”
黄月英在外人面前虽然一直傲娇的跟个天鹅似得,但她毕竟只比朱七牛大了几个月,在母亲这里也是嗲嗲粘粘的,一看自家母亲对别的孩子感兴趣了,黄月英有些不高兴的在母亲怀里蹭了蹭。
“是啊,也不知道先生怎么想的,那个朱七牛不就是会背几段千字文,能写二百个生字吗?没什么了不起的。”
黄王氏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会背几段千字文、能写一二百个字,确实没什么了不起,可对于一个才上了两天学的孩子来说,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朱七牛家里也有人教导他吗?”黄王氏让丫鬟带着黄月英下去玩儿了,转而问询起了自己的大丫鬟。
黄王氏的大丫鬟是她的陪嫁丫鬟,跟了她几十年,一下子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朱家都是庄稼汉,就算有识字的,认识的字也肯定不多,拿什么教朱七牛?更何况那个朱七牛才四岁,就算是回家后和小小姐一样,也在被大人教授,他能写这么多字,还能背千字文,也称的上一句天才了,是否要派人施恩于朱家,提前笼络一下?”
黄王氏摇了摇头:“黄家虽然不是高官显贵,但也有头有脸,平白施恩一个农户,未免小题大做。但老爷常说,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这个朱家小子嘛……再看看吧,如果再过几年他依旧天才,倒是可以让老爷提携他一下,将来或许也能成为老爷和大少爷的帮手。”
大丫鬟笑了笑:“老爷指缝里随便漏点东西,都够他受用无穷了,那……。”
“既然月英想去他家玩儿,就让她去吧,家里没有同龄的孩子,月英也挺孤单的,记得去的时候带些礼物,不要失了黄家的礼数。”
“是。”
……
春风润物无声。
春雨昂贵如油。
春风加春雨,便是大自然最好的催生剂,每一丝,每一缕,都在加速植物的抽芽。
不知不觉间,大河村的绿色变多了,枯黄变少了,就连鸟儿的鸣叫声也变多了。
在夕阳的欢送下,朱三虎提着两只野鸡和一只兔子下了山。
他这次上山运气不错,只一趟就打到了三只猎物。
远远看见朱三虎回来,以朱大牛为首的朱家八牛立刻迎了上去。
“三叔。”
“爹。”
“三伯。”
“吃肉肉。”
朱三虎听着耳边连成串的鸭子叫,心中颇有些自得。
“孩子们,回家吃肉喽。”
朱七牛等立刻‘嗷嗷’叫了起来,不像是牛崽子,倒像是饿得眼睛发绿的狼崽子。
在朱三虎的带领下,一帮孩子回到了朱家。
快速将野鸡处理了,朱三虎将光溜溜的野鸡送去了厨房。
四个妯娌连忙忙了起来。
不多时,道道香味飘了出来,一路飘到了院子外面,那叫一个引人入胜。
一个二人抬恰好在此时路过。
二人抬上的黄月英闻到这股香味,忍不住吸溜了一下鼻子。
大丫鬟梅花也闻到香味了,回头笑道:“小小姐,这是野鸡肉的香味,看来朱七牛的三伯打回猎物了。”
黄月英‘嗯’了一声:“朱七牛应该庆幸没有让我白跑一趟。”
梅花笑了笑,小小姐虽然是个小孩子,但似乎比大少爷都有威严呢。
正在厨房门口蹲着等吃饭的朱七牛、透过矮矮的院墙看到了二人抬上的黄月英,连忙迎了出去。
“小妹妹,你来了。”
黄月英‘哼’了一声:“叫小姐姐。”
朱七牛撇了撇嘴:“这种事情,谁先喊算谁的。”
“不行,叫小姐姐。”
“不叫可不可以?”
“不行。”
“好吧,小……姐姐。”
黄月英傲娇一笑:“乖。”
听到外面声音,早就从朱七牛那里得知黄月英会来的赵兰走了过来。
“这就是黄家小小姐吧?”
黄月英虽然在朱七牛面前有些傲娇,见到大人了倒也不失礼数,微微一福:“婶婶,打扰你们了。”
梅花适时将手里的礼盒递给了赵兰。
“冒昧打扰,请别见怪,这是我们夫人让人准备的礼物,请收下吧。”
赵兰有些不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呢。”
“请收下吧,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礼物。”
“那好吧。”
赵兰伸手接过礼盒,顿觉手里一沉。
黄家还真是大方,这里头不会装着一盒子钱吧?
嗯……加入朱家之后,赵兰也开始财迷了。
据说她也在房中某处藏着一个扑满,和朱象、朱狮一模一样。
据说还不只是她,朱家所有大人都有这个习惯。
将梅花和黄月英请进大堂,赵兰先将礼盒放好,然后就去给二人倒水了。
路过厨房时,赵兰挥手示意三嫂小朱李氏过来,在她耳边小声说:“黄家带了一盒子礼物,估计值不少钱,把那只留起来的兔子也宰了吧,再添一道菜,不然就太寒酸了。”
小朱李氏是个文静的,平时话语很少,闻言没有说话,径直宰兔子去了。
天黑之后,饭做好了,干农活的朱象、朱大虎、朱二虎、朱四虎也回来了。
洗过手,一大群人围上了饭桌。
四个妯娌一边忍着口水,一边将几道菜端上了桌。
几道菜分别是野鸡炖蘑菇、干豇豆炒野鸡、干黄瓜炒兔肉、清炒地菜、小咸菜。
就算是过年,朱家以前也不曾吃的这么好过。
其中的重头戏自然是野鸡炖蘑菇。
新鲜的野鸡没有太大的腥味,加过朱象每个月才舍得喝上一口的小酒,那点肉腥味更是被掩盖了。
再撒上一些盐,与花椒等同煮,临出锅时已经熬的没什么汤了,适时撒上一把葱花,那叫一个美。
就连黄月英这样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也不禁有些侧目。
见朱家这样的穷苦家庭愣是搞出了三个肉菜,梅花心中十分满意。
倒是没有扣扣索索的,比一般庄户人家大方多了。
小客套一番后,大家开始动筷子了。
夹上一块鸡肉,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野鸡肉特有的鲜香味立刻在嘴里爆发开来,上通天灵,下通脾胃。
朱家人全都吃美了。
o(* ̄︶ ̄*)o
就连黄月英也不能免俗,就着野鸡炖蘑菇吃了小半碗饭。
饭罢,黄月英和梅花回去了。
关上院门,朱象第一时间拆开了黄家带来的礼物。
盒子里装的却是一些精致小巧的糕点和柿饼等吃食。
“原来不是装着钱啊。”朱象有些遗憾。
朱刘氏翻了个白眼:“你想钱想疯了吧?黄家就是再有钱,还能装一盒子钱当上门礼物?”
赵兰偷偷笑了两下。
她可不会说自己一开始也以为里面装着钱。
陆续给丙室和乙室的学生上过课,李秀才又转到了丁室来。
在朱七牛身后看着他一笔一划将早上教的几个生字写完,李先生心中一喜。
这孩子这么快就把生字都写熟练了,记性倒是不错,或许我教出来的第一个童生要着落到他头上?
且再看看吧,不能抱太大希望,否则搞不好又是失望。
李先生在朱七牛身旁蹲下,随机抽了几个今天和昨天教的字让朱七牛写,朱七牛每次都是稍作思索就开写了,虽然写的字大的大、小的小,一点都不美观,可到底是全写对了。
李先生摸了摸朱七牛的头。
“两天的学业,加起来二十个字,你竟然全都记住了,倒是比你那几个哥哥强多了,是个读书的苗子。”
李狗蛋‘噗呲’笑出了声:“朱大牛、朱三牛、朱四牛是我们大河村出了名的憨憨小孩儿,朱二牛更不用说,爬树都能睡着,然后摔下来,脑袋一看就不顶用,干脆连学都没上过。”
李先生瞪了李狗蛋一眼:“你又好得到哪儿去?读书这么久了,今天记明天忘,到现在又认识几个字?照你这么下去,离退学也不远了,到时候只能跟你爹妈一样死命种田,将来想找个轻松点的活计都够呛。”
李狗蛋立刻熄火了。
心中却反而十分雀跃。
在他看来,读书太难了,读不好还要挨揍,不如回家种田。
李先生又将目光投到了朱七牛身上。
或许可以再教他几个字?
想了片刻,李先生开始行动了。
拿起木棍,李先生‘唰唰唰’又在沙盘上写下了六个字。
“七牛,这是玄,这个是黄,这个是宇……这个是荒,荒草的荒。”
朱七牛问道:“先生,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后六个字吗?”
李先生神色一喜:“没错,你背过千字文?”
“嗯,隔壁的二狗他们念诵时,我跟着学了几段。”
“你学了几段?那你背背看。”
“好。天地玄黄……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先生,我只记到了这里。”
李先生眼中精光闪闪,哈哈笑了起来。
“居然连我刚才在隔壁丙室新教的几段都记住了!七牛,你的记性不错啊。”
朱七牛:o(* ̄︶ ̄*)o
李先生激动的在班室里来回踱步了片刻,忽然宣布道:“七牛,你先学玄、黄、宇、宙、洪、荒这六个字,明天我再考教,如果你连之前学的生字都能书写,我以后会每天适度多教你一些字,等到了适当的时候,你就跟黄月英一起搬去丙室吧。”
黄月英偏头看着朱七牛。
这个小娃娃也要够资格去丙室了?
放学之后,得知李先生有意让朱七牛去丙室,朱家上下老高兴了。
“看来七牛真的是个读书的苗子。”
“李先生开学堂好几年了,还没听说哪家的孩子这么快就能换班室呢。”
“七牛,你可得好好跟着李先生学,将来若是你也能考个秀才,咱们可就都能沾光了。”
朱七牛一把抱住了朱三虎的大腿:“三伯,你可别忘了到时候去山上打点野味。”
朱三虎调侃道:“这孩子这么努力读书,怕不是就为了那点野味。”
大人和大孩子们都被这话逗笑了。
朱八牛年纪小,不明白大家笑什么,但见大家都笑了,她也跟着‘咯咯’笑了起来。
夜间。
朱七牛睡着了。
没过一会儿,他再次来到了梦里那个装满书的房间。
“我怎么好像看到这个银铃铛闪了一下?”朱七牛旁边,赵兰疑惑了一下。
朱四虎‘呼’的吹灭了油灯,猴急猴急的:“你肯定是看错了,快睡觉吧。”
赵兰没好气的白了朱四虎一眼:“白天不是犁了一天地吗?你不累?”
朱四虎嘿嘿一笑:“白天犁地,晚上也得犁地啊。”
赵兰:⁄(⁄⁄•⁄ω⁄•⁄⁄)⁄
……
梦境之中。
朱七牛再次拿起了昨晚那本书。
翻开第一页,朱七牛有些惊讶。
“原来第一列天地两个字下面是玄、黄、宇、宙、洪、荒。”
“这么说来,这本书是千字文?”
朱七牛大声的将自己会的千字文段落背了出来,一一对照,竟很快就把先生还没来得及教的‘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等生字认清了。
朱七牛对写字似乎有着某种爱好,并不觉得累,伸手右手食指在桌上一五一十的比划着,愣是把千字文的前176个字来来回回抄写了一遍又一遍。
在不知道抄了多少遍,朱七牛正要再抄一遍时,耳边忽然响起了老娘的声音。
“七牛,该起床了,不然去学堂要迟到了。”
一听‘迟到’二字,朱七牛睁开眼睛,‘咕噜’爬了起来。
赵兰帮他穿好衣服,洗好脸,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
“去吃早饭吧。”
朱七牛‘哦’了一声,来到了大堂。
今天朱家的早饭是窝头和糙小米做的粥,就着咸菜吃,朱七牛端起碗,却半天没喝一口,整个人愣愣的。
因为他发现自己在梦里学的那些生字,竟然到现在都还记得。
可他并不确定这些字是不是对的,毕竟那是在梦里。
一琢磨,就把吃饭给忘了。
见孙子端着碗不动,朱刘氏夹了一筷子咸菜到朱七牛碗里。
“七牛,喝啊,为什么不喝?”
朱七牛‘哦’了一声,‘miamiamia’喝了起来。
吃过早饭,来到学堂,趁着还没到开课时间,朱七牛又在黄月英身边坐下了。
“小妹妹,你会写千字文吗?”
黄月英傲娇的抬起了头:“千字文里的字我已经学会一大半了。”
朱七牛憨厚一笑,拿起她的木棍,在沙盘上‘唰唰唰’写了起来。
“这二十个字你认识吗?”
“简单,不就是千字文的前二十个字吗?”
把沙抹平,继续写。
“那这二十个字呢?”
“一样是千字文里的。”
“这二十个?”
“一样。”
“……。”
好一番验证后,朱七牛惊喜交加。
我在梦里学会的生字竟然都是对的!
这也太神奇了!
朱七牛却没发现,李先生早就过来了,正在门口一脸惊骇的看着他。
这孩子……有点神啊!
竟然能写这么多字!
是他家里人在他放学后又教过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