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朱元璋听完,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水患一直是他心头之患,关乎百姓生计与国家根基。
片刻后,他缓缓道:“此计听来有些道理,朕会派人去斟酌可行性。
若可行,饶你今日不死。
若不可行,刑罚加倍!”
言罢,又命人将苏然押回牢房。
苏然心中稍安,至少今日暂时逃过一劫。
但他明白,未来99天,每一天都如在刀刃上行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回到牢房,他开始思考下一日的计谋,为了活下去,他必须不断想出对朱元璋有用的计策。
第三章:再献强军计缓刑接下来几日,苏然凭借对明朝军事的了解,接连献上改良兵器和加强边防防御体系的计谋。
他向朱元璋建议改良火铳制造工艺,采用更为精良的钢材,改进铳膛设计,使其射击精度和射程大幅提高。
同时,在边防要地增设烽火台,并建立一套完善的信号传递系统,确保军情能够及时传递。
还提出在北方边境设立多个军事屯田区,让士兵在农闲时屯田,战时出征,既解决粮草运输难题,又能增强边防兵力。
朱元璋对军事极为重视,苏然所献计谋引起他极大兴趣,亲自询问诸多细节。
苏然对答如流,让朱元璋对他的态度有所缓和,拷打次数减少,刑罚也有所减轻。
但朱元璋并未完全信任苏然,暗中仍在调查他的来历。
苏然深知自己处境依然危险,每日在伤痛与恐惧中度过,绞尽脑汁思考着下一个计谋。
他明白,只有不断展现价值,才能在这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多存活一日。
第四章:商路谋财引争议苏然思考着从经济方面入手,献上开辟海上商路的计谋。
他向朱元璋阐述,如今大明国力渐盛,应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
可打造大型商船,组建官方船队,开辟通往南洋、西洋的商路。
在沿海设立专门的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关税。
同时,鼓励民间商人参与海外贸易,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保护。
此计一出,朝堂上引发激烈争论。
一些大臣认为海上贸易风险巨大,且可能引发海患,坚决反对。
但也有大臣看到其中潜在的经济利益,持支持态度。
朱元璋陷入两难,询问苏然应对海患之策。
苏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