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韩辰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瞎眼帝师,打造不朽盛世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胜者即是正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监国一职,历朝历代皆由太子全权负责。而朱允炆监国,也就意味着朱元璋,要将他培养成大明下一代君王。这几乎是一件默许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听后差点一头栽倒,姚广孝更是怀疑自己面相的能力。毫无疑问,朱允炆监国一事,对朱棣打击巨大。这几日,一到深夜,朱棣便会提着一壶酒,在燕王府大堂前买醉。他时而痛恨自己的无能,又时而向已逝的大哥哭诉,满脸的醉态,毫无半点王爷风采。“殿下,您这又是何苦呢。”一旁的张玉忍不住劝说道。朱棣瘫坐在椅子上,很是随意的摆了摆手道:“世美,你不懂。”“本王为大明操劳一生,到头来却换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至极啊。”咕嘟!说罢,又是一大口酒下肚。张玉知道,自家燕王殿下若是再这样颓废下去,到时候别说是皇帝了,只怕这个燕王都要保...
《大明:瞎眼帝师,打造不朽盛世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监国一职,历朝历代皆由太子全权负责。
而朱允炆监国,也就意味着朱元璋,要将他培养成大明下一代君王。
这几乎是一件默许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听后差点一头栽倒,姚广孝更是怀疑自己面相的能力。
毫无疑问,朱允炆监国一事,对朱棣打击巨大。
这几日,一到深夜,朱棣便会提着一壶酒,在燕王府大堂前买醉。
他时而痛恨自己的无能,又时而向已逝的大哥哭诉,满脸的醉态,毫无半点王爷风采。
“殿下,您这又是何苦呢。”一旁的张玉忍不住劝说道。
朱棣瘫坐在椅子上,很是随意的摆了摆手道:“世美,你不懂。”
“本王为大明操劳一生,到头来却换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至极啊。”
咕嘟!
说罢,又是一大口酒下肚。
张玉知道,自家燕王殿下若是再这样颓废下去,到时候别说是皇帝了,只怕这个燕王都要保不住了。
于是他灵机一动,说道:“殿下,既然你这么想坐上九五之位,那为何不等明日去请教韩先生,让他帮你想想办法?”
唰!
话音刚落,朱棣眼神大变。
原本醉醺醺的丑态,一扫全无,转而代之的,是一副锐利无比的气势。
“解铃还须系铃人,本王怎么就没想到呢?”朱棣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说道:“走,世美,我们现在就去找韩先生。”
“现在?”张玉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有些担心道:“殿下,要不你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去找韩先生?”
“不了,就现在!”
朱棣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
他似乎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当即前往府上膳堂。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韩辰的话,让他寝食难安了这么多天。
如今,也只有韩辰才能解决他这块心病了。
......
......
燕王府,膳堂内。
今日酒馆的生意有些火爆,韩辰很迟的才打烊。
“又是忙忙碌碌的一天,话说,有两天没看到燕兄了吧。”
不得不说,韩辰还是很想念自己这位老东家的。
自从,上次在他身上赚取了13点声望值后,他就尝到了甜头。
一直盼着下次,再从对方身上压榨声望值。
可惜,这几日一直没等到这位老东家的出现。
就在韩辰准备期盼于明天的时候,店外却传来一道熟悉的呼喊声。
“韩先生,备二两小酒!”
“嗯?”
韩辰眉毛微挑,有些诧异。
这么晚了,燕兄还来喝酒,当真是性情中人啊。
“燕兄,快快里面请。”
韩辰连忙将朱棣引进了店内,张玉紧随其后。
“天色这么晚了,不耽搁燕兄明日做买卖?”
韩辰客套性的问道。
在他印象里,一般的商人,都是早早就睡了,然后第二天大早起来做买卖。
朱棣摆摆手,道:“明日并无生意可做,所以今晚我便想着前来陪你喝喝酒,说说话。”
韩辰点点头,转身从后厨取来了酒壶酒杯,并为其满上。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燕兄这次前来,是想继续聊上次的事?”
“不错。”朱棣索性也不隐瞒了,说道:“韩先生知道,我对燕王一向很敬重,也想多听听关于他的故事。”
“自从上次你说,他无法继承皇位后,我回去寝食难安,着实为燕王殿下打抱不平。”
“如果仅仅因为一个规矩,或者说因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就否定燕王殿下的功绩,那未免也太欺负人了吧?”
这一番话,朱棣几乎是一口气说完。
这是他这几日,一直埋藏在心头的疑惑。
此刻,一口浊气长长吐出,朱棣心头有过前所未有的舒畅。
而韩辰听闻之后,也是淡淡一笑,权把眼前人当做是一个对历史求知欲极强的好奇宝宝。
韩辰拿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轻叹道:“我也极为欣赏燕王,只是可惜,洪武老爷子却看重的是皇孙朱允炆。”
韩辰说的是历史上,朱元璋让朱允炆克继大统的事。
可朱棣听在耳中,却认为是韩辰已经知道了皇太孙监国的消息。
朱棣眼中光芒一闪,十分不甘的问道:“难道,这件事真就只能如此?”
“燕王注定坐不上九五之尊?”
此刻,要不是韩辰双目失明,真想白自己这位老东家一眼。
这燕兄对洪武一朝的史事,了如指掌。
怎么却对后面的永乐一朝,几乎是断层似的不知道?难道,他也是在抖音上学的历史?
“谁说燕王注定坐不上九五之尊了?”
“我只是说在皇位的争夺上,燕王落败了。”
“但俗话说得好,怎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呢?燕王日后,还是能坐上那张皇位的。”
朱棣:“.....”
得,这些天的苦酒白喝了。
这臭小子,怎么每次说话都只讲一半?
真是气死人也!
“不知先生有何良策,能够消灭掉北元呢?”
朱棣还琢磨着,灭掉北元,好给自己增长声望,从而能够继承大统。
灭掉北元这个问题,很复杂,韩辰皱起了眉头,以他的见解,这个北元,为什么非要灭掉呢。
“北元已经无法再度崛起了,灭不灭的,其实也不重要,他们会自己衰落下去,从而灭亡。”
韩辰说道。
“可是,北元可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朱棣有些急了,他看得出来,韩辰似乎有什么良策。
韩辰有些无言,这个朱棣对于明朝的事情,倒是很上心的吗?看来是喜好明史,就是研究得不深。
“要灭掉北元,主动出击,只怕是不行,逮不住他们,而且,长途进军,也消耗国力,因此,只能先进行逐步削弱。”
“先引蛇出洞,然后关门打狗,北元确实一到冬天,就要抢粮抢人,既然要来抢,就是机会,把他们消灭,就可以打击到北元的有生力量。”
“北元人口少,军力不足,采取逐步消灭的办法,才能将其覆灭,一口气是吃不掉的。”
韩辰一本正经的说道。
“可是,北元的骑兵很厉害,行踪诡秘,而我明朝边境过于宽广,难以完全防御。”
朱棣脸色有些难看。
韩辰无语,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想要关门打狗,也不容易啊!
“这只是战争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我这里,有三策,可供使用。”
韩辰曾经授课的时候,做过这样的试题,那就是为了削弱北元势力,避免北元和各族联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先生果有良策也?”
朱棣眼睛一亮。
“这第一策,就是以以夷制夷,通过扶持别的部队,从而去牵制北元,让他们互相撕咬,从而起到削弱北元的作用。”
韩辰甩出了第一策来。
朱棣点了点头,这倒是一个好计策,只不过需要以朝堂的名义,可是不由他们做主的。
他还是主张选择以武力消灭北元,从而增长自己声望。
如果采取这样的计策,根本就不会有自己的功劳。
“第二策,就是招抚,令其归顺,不过,这一策不会实行,明朝是不会对北元,有任何妥协的。”
韩辰也清楚,以洪武大帝的脾气,怎么可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朱棣点了点头,这不可能,谁要是提出这样的条件,恐怕会触怒到圣威,那是只有人头落地的下场。
“第三策,就是和亲了,通过联姻来改善关系,这也不可实行。”
韩辰摇了摇头。
朱棣有些不满,这三策听上去,也就只有第一策可用。
另外两策,那就是馊主意。
“难道,就没有通过武力的方法,去灭掉北元吗?”
朱棣就不信了,没有相关的手段。
“也可以,但需要长期的战争,可能打个上百年,也能灭掉北元,但明朝受不了啊!百姓需要休养生息,长期战争,必定导致民生凋敝。”
韩辰向来的思维,就是不以战争角度考量。
这个战争,那是矛盾的最终结果,而解决矛盾,不一定非要战争,而是要以制止战争的角度考量。
朱棣目瞪口呆,打个上百年,那还打个啥啊!
如此看来,这些韩先生,看来是没有良策了,尽管有一些独特的看法,但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
“先生还是有高见的,可惜,跟我想得不一样,我的主张是以战争解决问题。”
朱棣有些无奈。
“好战必亡!历史就是如此,好战,是王朝坍塌的根基。”
“秦朝就是如此,他们修长城,滥用民力,就是为了对付匈奴,可是最后结局呢?”
“战争会直接削弱国力,打得久了,打得多了,那就积重难返了。”
敢情不是你自己去打。
打仗不死人的啊!韩辰想来反对战争,那死得都是平民家的儿子,打赢了,也得不到什么,打输了,命没了。
好战必亡这四个字,对于朱棣那是如雷贯耳一般。
他作为边王,怎么可能不好战呢?
“先生,我还有些事情,就告退了。”
朱棣拱了拱手,而后就提着番薯走了。
这玩意,得种一种试试。
真是莫名其妙的,韩辰把最后一个红薯吃了,就在院子里散步去了。
他也不是天天说书,大概三天说一次。
消灭北元这事,似乎就如同镜花水月一般。
朱棣很无奈,这样看来得话,给自己扩大声望这事,就无法实现了。
“这玩意,种一季,能够当半年粮?”
朱棣把红薯拿给了张玉看。
张玉根本就不相信,这太过天方夜谭了。
“是韩先生说的,我看不像有假,我们种一种试试,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可得天下民心。”
朱棣也是觉得事关重大。
毕竟,有粮就有兵,有粮就能安抚人心。
张玉点了点头,试一试也好。
“殿下前去,就是问韩先生,关于北元的事情吧!”
张玉如何看不出来这一点。
朱棣苦笑了一声,而后把韩辰的见解给张玉说了一下。
他完全不能接受,因为只有战争获胜,自己的声望,才能震慑天下。
“我看先生说得还是很对的。”
张玉迟疑了一会儿,而后微微点头。
“确实有道理,不过跟我们的利益不符。”
朱棣摇了摇头。
“他还不是我们的人呢?怎么可能为我们考量呢。”
张玉笑了。
............
又到了说书这天了,人还是那些人,韩辰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总是一批人,难道就没有新客吗?
这地方,应该娱乐非常少,不然的话,说书根本就没有市场。
韩辰今天讲得那是春秋礼法。
春秋的礼法,就如同空气一般,那是无处不在,包括发型穿戴,交往规则,战争规则。
礼法是无处不在。
听客中的姚广孝,那是频频点头,这位韩先生,对春秋的事情,倒是如数家珍,学识渊博啊!
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学识,以后前途必定远大,难怪能够得到燕王殿下的赏识。
说书完了之后,其他人都撤了,姚广孝留了下来。
“先生安好,在下姓姚,第一次来。”
姚广孝对着韩辰拱了拱手。
听声音,是个新客,熟客的声音,韩辰都是很熟悉的。
“姚先生有何见教啊?”
韩辰一听此人说话,应该是个文化人,这是不是要跟他讨论一下春秋礼法啊!
如果是拐卖来的,韩辰可不敢要。
“她父母双亡,是我收留了她,先生尽管放心,此女身世清白,而且手脚勤快。”
朱棣笑道。
哎呀,还真可怜呀!这么小的年纪,父母居然都死了。
如此看来,燕四郎还真是好心肠啊!这一般人怕麻烦上身,哪里会收留别人的,顶多就是打发点钱。
“你要听先生的话,不可怠慢。”
朱棣看了一眼跪下的婢女。
“是。”
婉莹点了点头,恭恭敬敬的,来的时候也被交代了,不能叫燕王殿下,要隐瞒身份。
“先生,我还有些事情,就告辞了。”
朱棣还得去运筹帷幄,这次,争取多收拾一些扩廓抢劫犯,好对朝堂邀功。
“燕兄一个月给你多少工资?有没有五千块?”
韩辰询问。
保姆一般工资还算可以,但是,此女太过年轻了,别被忽悠了。
五千块?婉莹愣了一下,这是多少钱啊!
“已经足够我吃穿用度了。”
婉莹必须连自称都得改变了,不能称呼自己为婢子了。
韩辰也没有多问,人家应该是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工资。
扩廓抢得很快,那讲究一个速战速决,男的杀掉,妙龄女子抢了。
分成多路,也是无孔不入。
朱棣已经做了准备,他们逮住了一些扩廓骑兵,全部斩尽杀绝,并且,还进行追击。
但仍然有部分扩廓骑兵得手。
也不过就几天时间就结束了。
总共斩了扩廓骑兵八百多人,自身折损了四百多。
这个战果,朱棣自然是不能满意的,他都不好意思跟朝堂报,至于虚报,也有些不敢,就怕到时候露馅了,成了笑柄。
再者而言,哪怕是歼灭上万,也不足以让朝堂高看他一眼的。
除非,除非是把整个北元灭掉,但那太难了,主要不是军力的问题,而是粮草供应的问题。
死士也死了几个,为了立功,一个个奋勇杀敌。
等他们回到燕王府,朱棣立刻组织这些人去听书,不过他们也是没有兴趣,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兄弟没了,他们正难过呢,不过,王命也不敢不听。
打散工的终于回来了,韩辰非常高兴,不过,他发现,有的人没有来,没有听到那些人的声音。
这些人向来是一起的。
韩辰说书的时候,那是讲究一个互动。
“吴二,陈五,怎么没有来啊?”
韩辰没有听见这两个人的声音。
死士们一片沉默。
“他们回老家了。”
一个年长的死士开口,这么说也对,死了,也算是回老家了。
韩辰诧异,敢情打几天散工就回老家了,话说这路费够吗?可能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吧!
自己又得少挣两点声望值了。
啪。
韩辰拍了一下惊堂木,继续说起了书来。
燕王府书房。
朱棣脸色很不好看,才歼灭这么一点扩廓骑兵,根本不好意思上报,免得遭受羞辱。
朝堂的那些个酸文人,知道他才消灭这么一点敌人,肯定嗤之以鼻,出言讥讽。
倒是不如不报了。
“轮廓的战马,比我们快,追击也很难追得上,年年都来,不深入大漠,进行征讨的话,久而久之,于我不利。”
“我们处在明处,人家处在暗处,殿下要立不世之功,必须灭掉北元。”
张玉忧心忡忡。
“你觉得,灭了北元之后,我就能够继承皇位吗?”
朱棣可不会这么乐观。
从敢情上来讲,他可远远不如朱允炆。
自己远离应天,而朱允炆从小就在朱元璋身边长大,没有可比性啊!
立有不世之功,也不一定能够翻盘的。
“总得试一试,而且,北元对我大明,总是一个威胁。”
“韩先生应该有良策,只要他能够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我们就可以深入大漠,征讨北元。”
张玉说道。
最关键的就是军粮,这是最大的问题。
北元也已经没落了,正面对决,哪里可能是他们的对手啊?
“我待会儿去找先生。”
朱棣点了点头。
用过午膳之后,朱棣就去了韩辰那里,看见韩辰跟婉莹同桌而食,不由眉头一皱,一个婢女,哪里有资格上桌的。
只不过这个韩先生不讲究这些。
朱棣一来,婉莹立刻起身。
“退下,我跟先生有话要说。”
朱棣开口。
韩辰就有些不满了,有什么好说的,还要让人家走开。
“先生,犬子已经痊愈了,多谢先生了。”
朱棣拱了拱手,不过韩辰也看不见。
“这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已。”
一个重感冒,有什么好感谢的,随便找个医生就能治,可惜了,本地是一些庸医。
“先生,我有个问题,希望先生能够赐教。”
朱棣坐在韩辰的身边。
“说吧!我知无不言。”
韩辰还是挺感谢对方的,考虑得比较周到,还给他找了保姆。
“如果数万骑兵,劳师远征的话,如何供应粮草?”
朱棣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韩辰有些诧异,这种问题,应该去问军事家才对。
“古代战争,如果都是骑兵的话,粮草供应确实是一个问题,人数少了还行,人数多了不成,骑兵不能跟步军相比,骑兵跑得快,粮草供应那是赶不上的。”
韩辰研究古代战争的时候,也会研究粮草的供应问题。
其中骑兵的粮草供应,是最难的。
“可是像是扩廓的骑兵,就不会担心这种问题。”
朱棣皱眉,扩廓每次来抢劫,也跑得挺远的,却没有粮草之忧。
“他们有肉干呗,这个肉干能够保存得久,人家是游牧民族,每天都是吃肉,因此肉干非常充足,再加上,还有各种牛羊奶,体力补充,完全就没有问题。”
“而中原王朝,哪里有那么多肉啊!”
韩辰曾经分析过这样的问题。
朱棣点了点头,有道理啊!他们军中,也不过偶尔间,能够沾上肉食,平民百姓家里,就更不用说了,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肉。
“因此,只能是骑兵携带干粮了,打得久,得多带一些,要利于保存。”
韩辰说道。
“带不了多少,战马本身就负重过多,不能随身带多少粮食。”
朱棣摇了摇头,利于保存得干粮当然有了,比如说干饼子。
但是要考虑到战马的负重问题。
骑兵加上武器,已经就很重了。
“最主要还是水的问题,大漠里的水,是不能随便喝得。”
朱棣叹了一口气。
“嫂子好。”
韩辰笑了笑。
嫂子?徐妙云诧异,这应该叫他夫人才对,真是不懂礼数,要叫他嫂子,那得是皇室子弟。
不过考虑到韩辰救了朱高炽一命,徐妙云也就不计较了。
“可惜啊!现在不是种番薯的季节,我打算大规模种番薯。”
这番薯,得在合适季节下种,不是想种就种的。
韩辰就不明白,那番薯有什么稀奇的,至于在这上面说来说去的吗?
“先生觉得徐达这个人怎么样?”
朱棣突然话锋一转。
徐达?
韩辰愣了一下,这个人物,韩辰可是并没有仔细研究过的。
徐妙云诧异,为何提及她死去的父亲。
“徐达这个人,为人谨慎,是一名良将,善于领兵,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韩辰开口。
徐妙云一听这话,还非常满意。
不过韩辰接下来的话,她可就不满了。
“不过就历史的名将而言,还是排不上号。相比较于韩信,王翦李牧等将领而言,还是要差上一些。”
这没有可比性的好不好,朱棣有些无言,就名气而言,那三人都是要大上不少的。
“可惜,要是徐达能够多活上十年八年的,那就好了。”
朱棣叹了一口气。
他这位老丈人,在洪武十八年就已经挂了,以其威望,要是不死,对于他而言,也是一大助力。
额~
这个徐达,好像是活了五十多岁吧!古人活到这个岁数的话,那也算是寿终正寝了,也算不上短命鬼了。
这个徐达,是不是朱元璋弄死的,也是一个谜题啊!朱元璋杀功臣,那是在历史上首屈一指的。
韩辰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他推断,徐达应该是被黑手做掉的,其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
位高而危啊!
朱元璋不能允许这么高威望的人活着。
说起来,两人还是亲家呢,徐达的女儿徐妙云,那可是嫁给了燕王朱棣。
说起来,这大明从永乐之后的皇帝,也都是有着徐达的一份血脉。
“人到七十古来稀,徐达活了五十多岁,也不算是短命了,相比之下,那常遇春才是短命鬼,不过朱元璋算是活得比较久的了,活了七十岁。”
韩辰说道。
朱棣脸色骇然大变,一旁的徐妙云是目瞪口呆。
这人好生大胆啊!这不是诅咒皇帝吗?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先生难道会算命吗?”
朱棣眼睛眯起,今年,他父皇已经六十五了,也就是说,再有五年就没了。?????
什么玩意,这燕四郎喜欢明史,连这个都不知道吗?
朱元璋驾崩,是一个大的历史节点。
“朱元璋确实只活了七十岁啊!这个你都不知道。”
韩辰也是醉了。
“当真?”
朱棣皱眉。
“这还有假啊!我犯得着骗你嘛?”
韩辰撇了撇嘴,不过,普罗大众是不知道的,古时候的皇帝,什么时候死的,自然漠不关心。
“这话,先生可不要对外乱说。”
朱棣提醒。
不过想来,韩辰瞎了眼睛,也不会随便出去走动,自然不会对外人乱语。
“我跟外人说这个干什么?”
韩辰诧异,这跟外人聊天,也不可能谈及某个皇帝的死期吧!
“好了,我还得回去做午饭呢?”
韩辰起身告辞。
朱棣则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还有五年的好日子。
虎毒不食子,父皇在,他就安在,这要是去了,可就不一样了,自己那个侄儿,可不会待见他的。
“此人莫不是有失心疯,胡言乱语。”
徐妙云担忧,莫不是个祸患,待在燕王府,可是不妙啊!
“怕不是有假,韩先生是异人,八成能未卜先知,父皇身体不好,能够活到七十,已然算是不错的了。”
朱棣觉得合理。
自古以来的皇帝,活到七十的,那也是少之又少的。
如此这般,自己当做一些准备啊!
“夫君要小心,不能让此人胡言乱语,这事要是传扬出去,可是麻烦。”
徐妙云提醒。
“他一个瞎子,哪里都去不了,也不会胡言乱语的。”
朱棣倒是并不担心,幸亏这个韩先生瞎了眼睛,否则的话,那才是一个麻烦。
屋内,听到这话的那些家仆们,自然不能存活了。
朱棣扫了一眼,可不能担保这些人不会胡言乱语的,只有死人才可以让人闭嘴。
膳堂内,韩辰正在做午饭,炖排骨。
婉莹在帮忙打下手,自从来到韩辰身边之后,她每日也是同桌而食,韩辰吃什么,她就吃什么。
那是比燕王府的下人,吃得好多了。
每天,都有人给膳堂送菜来。
吃了午饭后,韩辰就去说书了。
八十多个听书的,都是燕王府的死士,对朱棣可谓是忠心耿耿。
韩辰讲得是隋唐演义,从隋朝建立的时候开始说起。
这些人也乐意听,平日里也没有什么可供他们消遣的,他们没有一个,私下里跟韩辰接触,这也是朱棣的严令。
而这时,张玉正在跟朱棣探讨,征讨北元的事情。
等今年番薯收获之后,就能制造很多的番薯干,然后当做骑兵的口粮,就可以深入大漠,攻打北元。
有了这种干粮,作战的时间也会延长,就算不能彻底消灭北元,也能极大的削弱北元。
“韩先生说,父皇活到七十岁就会驾崩,父皇今年已经六十五了,还有五年。”
朱棣此刻并不关心征讨北元的事情。
他在想着,在这五年之内,他如何才能够翻盘。
一旦朱元璋驾崩,他就没有成为太子的机会了,朱允炆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登基。
“这是真的吗?韩先生不会乱说吧!”
张玉吓了一跳。
“他犯不着哄骗我,以父皇的身体,再活五年,也已经算是不错了。”
朱棣知道朱元璋的身体状况,那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也就是说,殿下要在五年之内,立下不世之功,方才有机会。”
张玉眉头一蹙。
朱棣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还只是有可能,并不绝对。
而除了消灭北元,绝无其他办法。
就算能够做到,代价也极大,为大为折损军力。
而军力,是立足的本钱。
应天府,奉天殿。
朱允炆正在批阅奏折,他也是非常勤政,在百官之中,颇有口碑。
兵部主事齐泰突然进来了。
“见过殿下。”
齐泰也是朱允炆的心腹之一,曾经是乡试第一,次年便高中进士。
“嗯?!”
韩辰缓缓抬起头,脸上露出狐疑。
这燕兄身为商人,怎么连这些历史常识都不知道?
也罢。
或许这里是穷乡僻壤的缘故,燕兄接触不到这些知识,也是情有可原的。
念及此处,韩辰当即端正了身子,重操旧业,讲解道:
“自古皇位传承,乃国之大事,须慎重再三。”
“就拿有明的洪武一朝来说吧,故太子若是不薨,将来势必是一个好皇帝。”
“大明以武立国,洪武帝征战四方,肃杀贪官污吏,搞的朝野动荡不安。”
“故太子朱标若是登基,定然文治天下,百姓不再苦于徭税,大明必将繁荣昌盛。”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朱棣眼神一暗,眸光中满是追忆。
诸位皇子中,他大哥朱标生前对他是为最好。
如今魂归九天上,听到别人这么夸赞他,想必也能安息吧。
韩辰看不见朱棣两人的脸色,继续自顾自道:
“皇位传承,乃天家大事,太子薨逝,站在洪武老爷子的视角下,那谁继承皇位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诸皇子众多,但说来说去,在洪武帝的心里终归就只有两位人选。”
“一位,是故太子长孙朱允炆。”
“至于另一位嘛.....”
朱棣眼神一凛,连忙问道:“另一位可是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
不知为何,朱棣心头莫名的生出了一股迫切感。
他迫切的想要得到答案。
而且,这个答案必须由韩辰亲口承认!
“老大没了,按照皇位传承的规矩,就该立老二为太子。”
“可朱家二皇子,性格残暴,若他即位,定然民不聊生,”
“至于老三,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洪武老爷子当时应该考虑过他。”
咯噔!
张玉脸色一沉,双眼不自觉的瞟向一旁的朱棣。
就见朱棣下意识的握紧拳头,脸色尤为不甘。
“只是,朱家老四就更加出色了,不仅文韬武略样样行,还挣有大把军功。”
“文能让百官俯首称臣,武能号令三军将士,建立不世之功。”
“所以,在洪武帝的心里,除皇太孙外,燕王朱棣也是一个不错的皇位人选。”
唰!
朱棣蓦地站起身,眼中满含惊喜。
其他人说这话,他权当是阿谀奉承。
可韩辰不一样,他的话,必然不掺杂任何利益在里面!
“燕兄,你为何如此激动?”
韩辰眉头一皱道。
虽然他是瞎子,但耳朵却极为灵敏。
朱棣这一起身,他还是听得到的。
见有身份暴露的风险,朱棣赶紧解释道:“燕某十分敬重先生口中的四皇子。”
“听到他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便有些激动。”
说完,还不忘给一旁的张玉使眼色。
张玉连忙说了些,确有此事,当如此等诸多附和的话,这才让韩辰没有起疑心。
强压住心头狂喜,朱棣继续问道:
“那燕王最后,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吗?”
“这个嘛....”韩辰虽然知晓答案,但还是故作沉吟。
毕竟,他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
他习惯性的代入历史人物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燕王能征善战,年少时便跟随徐大将军北征扩廓,立下军功无数。”
“而洪武一朝的许多重臣,也心向燕王,若是登基,燕王的文治武功也必然不差。”
“所以依韩某之见,这皇位的继承者当是.....”
朱棣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儿了。
这不正是在说他吗。
看来,他还是有实力一争皇位的。
“皇太孙朱允炆!”
咯噔!
朱棣心头一颤,如遭雷劈,脸色瞬间发白。
“谁?!”
“自然是皇太孙朱允炆啊,难道还是燕王朱棣吗。”
不等韩辰把话说完,朱棣已然紧咬牙齿,眼中尽显不甘。
甚至,额头上隐约有青筋暴起,久久不能自语。
许久过后,他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缓缓道:
“恕在下无法理解,还请韩先生赐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