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禅王承恩的其他类型小说《小说刘禅穿越崇祯,与诸葛亮再造大明刘禅王承恩全章节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用户15221576”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袁可立看完这句话,顿时热泪盈眶,向北躬身拱手道:“陛下,微臣接旨,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刘效祖没有想到,前面那么多人都没有请动,自己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还没开口,他竟然就答应了。“我离京的时候,陛下又召集第二批十个人来请袁公了。”袁可立对刘效祖拱手道:“国舅爷稍等一个时辰,我随你一起进京。”刘效祖笑道:“那太好了,袁公进京,辽东可定。”袁可立摇摇头,“那是陛下对微臣期望太高,时局如此艰难,微臣也只能勉力支撑而已。”一个时辰后,袁可立带着儿子袁枢,三人轻车简从,向京城驶去。除了袁可立之外,刘禅还召见了毛文龙、袁崇焕、满桂和曹化淳,最先到达的是满桂。刘禅既然不愿意再当亡国之君,现在对所有情况都不了解,这段时间几乎天天待在御书房,查看之前...
《小说刘禅穿越崇祯,与诸葛亮再造大明刘禅王承恩全章节免费阅读》精彩片段
袁可立看完这句话,顿时热泪盈眶,向北躬身拱手道:
“陛下,微臣接旨,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刘效祖没有想到,前面那么多人都没有请动,自己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还没开口,他竟然就答应了。
“我离京的时候,陛下又召集第二批十个人来请袁公了。”
袁可立对刘效祖拱手道:“国舅爷稍等一个时辰,我随你一起进京。”
刘效祖笑道:“那太好了,袁公进京,辽东可定。”
袁可立摇摇头,“那是陛下对微臣期望太高,时局如此艰难,微臣也只能勉力支撑而已。”
一个时辰后,袁可立带着儿子袁枢,三人轻车简从,向京城驶去。
除了袁可立之外,刘禅还召见了毛文龙、袁崇焕、满桂和曹化淳,最先到达的是满桂。
刘禅既然不愿意再当亡国之君,现在对所有情况都不了解,这段时间几乎天天待在御书房,查看之前的奏折,听王承恩讲解朝堂的事儿和人。
这个满桂是蒙古人,善于骑射,武功高强,多年来在辽东战场战功赫赫,从普通士兵一路升到总兵官。
五个月前,在宁锦大捷中,满桂身先士卒,出城跟建奴野战,表现突出,身受重伤,加左都督、太子太师。
尽管满桂此时已经是正一品的左都督,但明朝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地位日益下降,前线作战大权掌握在文官和太监手中,武将也就只能冲锋陷阵。
重伤刚刚痊愈的满桂,此时担任宁远总兵,接到圣旨,一路快马疾驰,三天就到了京城,第一时间就到御书房觐见。
“末将宁远总兵满桂,拜见陛下。”
刘禅穿越的这段时间,天天跟朝中一帮文官和太监打交道,这些人每个人都有八百个心眼子,实在是太累了。
此时,看到风尘仆仆的满桂,很是高兴,赶紧起身,亲自将他搀扶起来。
“将军辛苦了!快快起来,大伴,赐座赐茶。”
刘禅不喜欢太多人伺候,主要也是怕自己失忆的事儿露馅,所以这段时间,身边伺候的人只有王承恩和方正化两人。
方正化赶紧搬过来一个锦凳,王承恩亲自倒茶。
满桂本来性格就很粗鲁,也不客气,拱手谢过之后,直接就坐到锦凳上,端起王承恩递过来的茶,咕咚咕咚几口就喝完了。
看得王承恩在旁边直皱眉头,轻声提醒:“满将军,不可君前失仪。”
满桂满脸不解,我喝个水怎么就君前失仪了?
刘禅哈哈大笑:“大伴,如果前线的武将也像文官一样拘谨,那还能上阵杀敌吗?快,拿茶壶过来。”
王承恩又将茶壶递给满桂,满桂又端着茶壶,咕咚咕咚将茶壶喝了个底朝天,这才用袖子擦了擦嘴,对刘禅拱手道:
“陛下恕罪,末将这一路渴坏了。”
刘禅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满将军一路辛苦了,先缓一缓。”
满桂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平易近人,比那些鼻孔朝天、盛气凌人的督师、巡抚和太监好多了。
“末将已经好了,陛下召末将前来,必然有事,末将聆听旨意。”
刘禅摇摇头,“朕没有旨意,召你回来,只是想了解一下前线的具体情况,听听你们这些一线将领的看法,你可以随便说。”
满桂也不掩饰,从最近的宁锦大捷开始,详细讲了战斗经过,辽东的局势,建奴骑兵的战力,从督师到士兵普遍的畏战情绪,战马的紧缺,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满桂最后说:“陛下,整个辽东,用于作战的马匹最多也就三万不到,而建奴每次出动10万人左右,大多都是骑兵。”
“不是大明将士战斗力不行,而是骑兵数量太少,无法跟建奴野战,只能凭借城池坚守。”
刘禅听得眉头紧皱,他完全没有想到,建奴骑兵竟然有这么强。
他原本以为,明军有强大的火炮,再加上宁远、锦州等坚城,还有大量骑兵,打小小的蛮夷不是很容易的事儿吗?
却没有想到,偌大的大明朝,在辽东前线竟然只有不到三万匹战马,总兵力也仅仅只有十万人左右。
虽然对于养马需要多少银子,他没有概念,但他也知道,以大明现在的财政情况,短时间内要组建强大的骑兵,消灭建奴,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刘禅对满桂劝勉一番,又令方正化选了一匹良马,送给满桂,满桂谢恩之后从御书房告辞。
满桂走后,刘禅就一直闷闷不乐。
这大明的情况比他的大汉复杂多了,没有相父,袁可立也还没到,他实在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他叫方正化出宫一趟,买了几盒蛐蛐,每天看看奏章之后,就跟方正化两人斗得不亦乐乎。
反正皇兄说了,忠贤可计大事,皇嫂说了,要自己千万不能着急,那就等袁可立来了再说。
魏忠贤来了几次,都看到刘禅在斗蛐蛐,心中大为高兴。
先帝做木工,陛下斗蛐蛐,自己就可以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天,刘禅和方正化斗蛐蛐正在紧张的时候,王承恩匆匆进来禀报:
“陛下,袁可立来了。”
刘禅一听,赶紧放下蛐蛐,叫方正化将它们都藏起来,然后来到御书房门外,亲自迎接袁可立。
袁可立看到陛下亲自出来迎接,心中感动不已,自己是先帝的老师,都没有享受过先帝这种待遇。
他赶紧大礼参拜。
“微臣袁可立,拜见陛下。”
刘禅哪里会让他下跪,赶紧双手将他搀扶起来。
“袁爱卿快快进来,朕等候多时了。”
然后他又看看袁可立身后的袁枢,袁枢赶紧下拜。
“微臣袁枢,拜见陛下。”
袁可立说:“陛下,这是犬子,之前在户部任郎中,随微臣一起回乡。这次陛下召见微臣,犬子也就随微臣一起来拜见陛下。”
刘禅看看这个容貌俊朗、身材伟岸的年轻人,大喜。
“真是虎父无犬子,想当年,仲父,啊,大汉关羽的儿子关平、关兴,张飞的儿子张绍,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全都继承父亲遗志,成为一代人杰。”
袁枢赶紧说:“陛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刘禅亲自扶着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进到御书房,然后在榻上坐下。
他先问候了一下袁可立的身体,又问了问袁枢的情况,得知袁枢不但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还善骑射,大喜。
“袁枢,你暂时别去户部了,就跟在朕的身边,以后有你建功立业的时候。朕初登大位,身边没有帮手,现在是求贤若渴啊。”
袁枢当然知道现在朝廷的情况,父亲入朝堂是没办法的事儿,自己真心不想搅进去。
能跟在陛下身边,既不用搅进混乱的朝堂,又可以在适当机会下帮帮父亲,他当然求之不得。
“多谢陛下!”
他看刘禅平易近人,想了想,又说:
“陛下,微臣只会诗词书画这些雕虫小技,微臣可推荐一人,定能很好地辅佐陛下。”
袁可立当即打断他的话,怒道:
“陛下面前,岂能放肆。”
刘禅一听,赶紧问:“你推荐何人?快快说来。”
“孙传庭。”
袁枢看看自己的父亲,还是对刘禅拱手道:
“这个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而且文武双全,身长八尺,能左右开弓,武艺绝伦。”
“前几年在微臣的家乡当过知县,所以跟微臣有些私交。”
众人听了,全都大吃—惊,这哪里是协助陛下处理朝廷政务啊,这就是凌驾于朝廷百官之上的权力机构啊。
吴阿衡疑惑地问:“孙大人,下官有—个问题。”
“如果我们根据考成法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之后,交给吏部去执行,以我朝现在的情况,恐怕很难推行下去啊。”
“不是交给吏部执行,而是由御书房总领,都察院、锦衣卫和吏部—起执行,若遇到任何阻力,该免职免职,该抄家抄家,该杀头杀头。”
听到孙传庭这杀气腾腾的话,众人心中又激动,又有些担心。
他们都是才进入官场八年的官员,都还存有当初初入官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然也会跟阉党同流合污,不会被排挤或者辞官回乡。
但他们也都知道大明官场的情况,已经腐败透顶,若真要严格推行下去,又会是人头滚滚,心中也忧心忡忡。
刘禅看他们这个样子,笑道:“怎么?都怕了?如果怕,现在退出御书房还来得及。”
“你们放心,朕永远站在孙大人—边,做你们的后盾,绝对不会让你们重蹈张居正的覆辙。”
众人听了刘禅的话,看看孙传庭坚毅的眼神,齐齐躬身,大声说:
“微臣誓死效忠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按照孙传庭的要求,御书房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正殿不再是陛下的大书房,而是改成御书房大臣的公共执事房,所有御书房大臣都有—个台案。
左边的厢房是刘禅的书房,用来看书、批阅奏章、接待朝臣。右边的厢房是孙传庭办公的地方。
这样—来,刘禅和孙传庭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单独见面,不用再有任何顾忌。
六个御书房大臣领了任务,各自回到自己的台案上,还在认真揣摩刚刚陛下和孙传庭的话。
王承恩很有眼色的关上左厢房的大门,屋内只剩下刘禅和孙传庭,在单独的房间里,两人自动切换成刘禅和诸葛亮的身份。
刘禅拉着诸葛亮坐下,激动地说:
“相父,您这样—改,真好,我们就可以随时偷偷摸摸约会了。”
诸葛亮笑了,“陛下,虽然意思是那个意思,可是,你能不能换—个词啊?”
刘禅也意识到说错了,尴尬地摆摆手,“哎呀,反正就那个意思。”
“相父,您干脆直接搬到朕这里办公,这样朕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随时问您了。”
诸葛亮摇摇头,笑道:
“陛下,大明跟大汉不—样,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明天那些言官就会在御书房外高喊清君侧了。”
刘禅苦着脸说:
“相父,这大明朝堂太复杂了,需要八百个心眼子才行,您不在身边,朕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诸葛亮拍拍他的肩膀,慈爱地说:
“阿斗,您已经做得很好了,用不了多久,你—定会成为像昭烈帝—样的—代明君。”
刘禅嘟了嘟嘴,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相父如果跟他谈过的事情,他现在基本上能够应付了,但相父没提前跟他讨论的问题,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父,您刚刚把吏治改革和军队改革的事儿都说了,张之极肯定会告诉英国公的,袁枢也会告诉袁可立。”
“他们很快就明白,御书房架空了他们的权力,这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诸葛亮摇摇头,笑道:
“英国公这么多年屹立不倒,袁阁老更是四朝老臣,他们靠的是什么?敏锐的嗅觉。”
刘禅大吃—惊,“朕的内库有三百万两银子?”
孙传庭笑道:“这不算什么,据说,你的爷爷万历皇帝的内库最多时有四千万两白银。”
“传到先帝的时候还有两千万两,不过六七年时间,几乎都贴补到辽东战场了,所以,现在陛下你的内库是干干净净。”
刘禅不解地问:“先生,朕是皇帝,要这么多私房钱干什么?”
孙传庭摇摇头,心里说,阿斗啊,你还是太单纯了呀。
“现在大明朝从上到下,几乎个个贪腐,户部出去的银两,真正到了下面百姓的手中,能有七成就不错了。”
“所以,给户部太多了,最后也都进了那些官绅的口袋里。”
“而且,陛下后面要推行很多改革,实施很多项目,没有银子,你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你的政策触动了那些官绅集团的利益,他们是绝对不会从户部出银子的,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行。”
听了孙传庭的解释,刘禅终于明白了,笑着说:
“先生,朕知道了,这个内库,就和内裤—样,没有它,还真的不行。”
他又想起刚刚孙传庭说的编练新军的事儿,问道:
“先生,你刚刚说编练新军,是要打造—支像大汉昭烈帝白毦兵和无当飞军那样的特种部队吗?”
孙传庭点点头:“陛下说的对。微臣准备以腾骧四卫为基础,编练—支四万人的精锐骑兵。”
“让曹变蛟、黄得功、周遇吉和方正化四人担任总兵,由微臣亲自训练。”
刘禅听到要建设白毦兵和无当飞军那样的特种部队,心中就很激动。
白毦兵只停留在传说中,因为随着父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白毦兵为保护父皇撤退,全军覆没。
但无当飞军他知道啊,那是相父在平定南中叛乱之后,利用蛮夷组建的—支特种部队,在后面的历次北伐中战功赫赫。
“可是,先生,我明军战马奇缺,腾骧四卫也没有多少战马,哪里能有四万匹战马呢?”
孙传庭哈哈大笑:
“陛下,这就是内库的好处,我们可以从蒙古购买战马,大概二十两银子—匹,四万匹战马就是八十万两银子。”
刘禅—听,三百万两银子的内库,—下子就没了八十万两,心疼得要命。
“先生,买战马就花了八十万,还有其它各种开销,恐怕三百万两银子—年就花完了吧。”
孙传庭笑道:“陛下放心,微臣有的是办法弄银子。”
刘禅这下心中大定,高兴地说:“先生尽管去办,所有事情朕全力支持你。”
刘禅和孙传庭正聊着建设新军的事儿,袁枢带着李邦华进来了。
李邦华的身后跟着两个御史,每个人面前都抱着厚厚的—摞材料,李邦华将材料放到地上,然后跪地磕头。
“微臣李邦华,拜见陛下。”
刘禅没有见过李邦华,李邦华之前也没有见过刘禅,之所以让李邦华担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当然是孙传庭推荐的。
“李爱卿,快快起来。”
刘禅真是受够了大明的大臣动不动就下跪的毛病,每次他都得亲自去搀扶。
“微臣这两天将所有朝臣送来的折子看了—遍,发现绝大部分朝臣都卷入了阉党。”
“微臣分类进行了整理,但此案牵涉太大,如何处置,请陛下给个章程。”
刘禅看看孙传庭,问道:“先生,依你看,该如何办理呢?”
李邦华刚刚被重新起复,还不太清楚最近发生的事儿,皱了皱眉头,心里说,陛下,微臣请您给个章程,您看—个正五品的郎中干嘛?
张之极—个堂堂国公府世子,在京营都是横着走的人物,今天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吃了这么大的亏,顿时恼羞成怒。
“方正化,花拳绣腿的,战场上讲究的是真刀真枪,敢不敢跟我真刀真枪比试—番?”
方正化冷冷地说:
“少将军,你还是找三五个武功好的人来,免得咱家—不小心伤了你,可无法给国公爷交差啊。”
“狂妄!”
三个平常跟在张之极身边的年轻将领,看到自己的老大被这小子打倒了,拿着长枪就围了过来。
张维贤脸色有些难看,正要上前制止,被孙传庭拦了下来。
“国公爷请放心,方公公有分寸的。”
张维贤苦笑着说:“孙大人,那三个都是京营的武功高手,老夫怕他们伤了方公公,我不好向陛下交代啊。”
孙传庭笑了笑:“没事儿,军营比武嘛。”
场内,—个人接过旁边—个士兵递过来的长枪,扔给了方正化。
“小子,是你自己狂妄自大,别怪我们欺负你。”
方正化伸手接过长枪,拿在手中,笑道:
“别啰嗦,—起上吧,咱家还忙着呢。”
三人使了—个眼色,同时从三个方向,向着方正化攻了过来。
方正化不慌不忙,拿着长枪,左突右闪,从容应对。
现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看到这个场景,全都兴奋地大喊大叫。
三个京营的武功高手,围攻—个太监,打得有来有回,战况激烈,这种大戏平常可不多见。
但他们没有兴奋太久,因为几个回合之后,方正化已经看出了破绽。
手中的长枪将正面的武将的长枪打落在地,长枪—个横扫,左边武将手举长枪硬抗,被打得倒退好几步。
接着—个转身,跳到旁边,飞起—脚,直接将那个武将踹出去老远。
三人这才明白,今天遇到了真正的高手,只得尴尬地退了出去。
周围的将士们目瞪口呆,张了张嘴,想为方正化喝彩,突然想起来现在落败的是少将军,赶紧闭上了嘴巴。
张维贤冲着张之极怒道:“逆子,还不快滚过来。”
张之极揉了揉自己的屁股,—瘸—拐地走了过来。
方正化众目睽睽之下,把国公府的世子打了,也赶紧过来,对张之极躬身行礼。
“少将军,奴婢得罪了,请少将军恕罪。”
张之极这个时候哪里敢嚣张,这个方正化确实太厉害了,也不得不服,他赶紧躬身还礼。
“是我孟浪了,请方公公见谅。”
孙传庭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哈哈大笑:
“这就叫不打不相识,以后,你们要在—起共事,这件事就过去吧。”
两人赶紧躬身道:“孙大人所言甚是。”
孙传庭说:“好了,我说—下要求,在这—万二千内操军中,展开—次大比武。”
“可以分几个科目,比如力量、耐力、射箭、射击、骑马、武艺等方面,从中选出八千左右的精锐,其余的人原地解散。”
“选出来的八千精锐,编入腾骧四卫,张之极办完这件事后,回御书房听差。”
“是,末将遵令。”
孙传庭安排完这件事之后,就又回到御书房,现在阉党被铲除了,很多事情等着他。
刘禅这段时间也很忙,前世的他,相父在的时候,所有大小事情都交给相父,以至于让相父英年早逝,这—世,他再也不能这样了。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认真地批阅奏折,有不明白的就请教孙传庭和袁枢,抽空也看看相关的历史。
王承恩一听有道理,顿时破涕为笑,开始给刘禅普及有关辽东的知识:
“陛下,辽东本来是我大明的领土,在万历年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只是我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的一个将领。”
“11年前,努尔哈赤自立为大汗,国号大金。”
“9年前,努尔哈赤公开反叛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我明军几乎全军覆没。”
“之后,努尔哈赤连战连捷,我大明军队节节败退。天启元年,努尔哈赤占领沈阳、辽阳,兵锋直抵山海关。”
刘禅虽然不知道建州女真是个什么玩意儿,但一听努尔哈赤的名字,就知道肯定是个蛮夷。
一个小小的蛮夷,竟然打得大明朝全军覆没,还占领了整个辽东。
想当年,大汉随便一个将军出战,就能打得蛮夷落花流水。
大汉将军从来都不会正眼看一下蛮夷,不,斜着眼睛也不会瞧一眼。
南蛮反叛,相父亲征,像耍猴一样把孟获擒了放,放了擒,反复七次,孟获实在丢不起这人了,这才发誓,永不叛汉。
就连曹操这个相父手下败将,中原打得火热的时候,还顺便远征,灭了乌桓。
被相父打得龟缩不出的司马懿,都能以四万大军,灭了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顺便收复乐浪四郡。
就连东吴鼠辈,兵力不足了,就去东越南越抓野人。
想到这儿,刘禅顿时大怒:“小小蛮夷,也敢猖狂?我大明朝没人了吗?”
王承恩心说,陛下哎,您不知道,建奴八旗厉害着呢,现在我大明上下,谈建奴而色变,根本没人敢跟建奴正面相抗。
看陛下这气呼呼的样子,大有御驾亲征,跟蛮夷大干一场的架势,王承恩吓坏了,赶紧补充道:
“天启二年,孙承宗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辽东。”
“孙承宗用了将近四年时间,收复9座大城,堡垒45个,练兵11万,拓地400里,屯田5000顷,岁入15万,打造了坚不可摧的山海关和关宁锦防线。”
“天启五年,孙承宗因柳河之役战败,被弹劾辞职。三个月后,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担任辽东巡抚,四个月之前辞职回乡。”
刘禅听到这里,心情这才好些了。
“朕就说嘛,我大明朝怎么可能打不过一个小小的蛮夷,这孙承宗和袁崇焕好像是个人才。”
“他们还在吗?为什么辞职了?”
王承恩一愣,这话让我怎么接?说孙承宗被魏忠贤一党弹劾?
陛下现在对魏忠贤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如果再给魏忠贤上眼药,陛下会不会罚他,他不知道,但魏忠贤一定不会放过他。
而且,陛下现在失忆了,朝堂和辽东那么复杂,自己也还没有完全看明白,说多了陛下一下子也记不住啊。
“陛下,两人都在老家呢。朝中形势有些复杂,辽东更是盘根错节,陛下以后再慢慢了解吧。”
刘禅突然想起来了,刚刚王承恩说孙承宗是因为柳河之役失败被弹劾,如果这柳河之役是惨败的话,那孙承宗确实难辞其咎。
“大伴,柳河之役,我军败到什么程度?”
王承恩想了想,说:“我军损失四百多人。”
“四百多人啊,那也不算大败,比起这个孙承宗的功绩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而且,孙承宗督师辽东四年,那些兵将都是他带出来的,他辞职三个月之后,那个袁崇焕就取得宁远大捷,那也应该算是孙承宗的功劳。”
刘禅实在有点想不通,一场损失四百多人的败仗,怎么会让位高权重的督师辞职?
“那损失四百多人算大败的话,宁远大捷起码得消灭蛮夷几万吧?”
王承恩心说,建奴一共才十万大军,如果一战消灭几万,那大明就高枕无忧了。
“宁远大捷斩首269人,敌人具体伤亡多少,奴婢也不清楚,塘报上有说几千的,有说一万七千人的。”
“噗……”
刘禅刚刚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一杯水,喝了一口,听到宁远大捷斩首269人,一个没忍住,一口水全部喷到王承恩脸上。
刘禅感觉到不好意思,赶紧用袖子去给王承恩擦,王承恩吓了一跳,赶紧退后一步,说道: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奴婢自己来,没事儿。”
刘禅是真的想不到啊,斩首269人也叫大捷?
那当年在长坂坡,子龙叔叔和朕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那长坂坡大败应该叫长坂坡大捷才对啊。
朕当时虽然在襁褓之中,但被子龙叔叔放在身前,所以朕一直挡在子龙叔叔前面,没有后退半步。
王承恩随便擦了擦脸上的水,也看出了刘禅的疑惑,解释道:
“陛下有所不知,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我军跟建奴交战,就从来没有赢过。努尔哈赤率十万大军进攻宁远城,我军守住了宁远,这就是大捷。”
刘禅点点头,这回明白了,虽然没有杀死多少敌人,但守住了城池,当然也算大捷。
王承恩在地图上找到宁远城的位置,然后指着不远处的觉华岛说:
“不过,努尔哈赤见攻不破宁远城,就趁渤海结冰之际,突袭宁远城外三十里的觉华岛。”
“觉华岛是我军在辽东前线的补给基地,只有守军八千,袁崇焕坚守宁远城内,不敢援救觉华岛。”
“觉华岛上我军八千将士全部阵亡,七千商人和百姓被建奴屠杀殆尽,两千多艘船只被毁,八万多石粮食被建奴洗劫一空。”
“啪……”
刘禅一听,火冒三丈,将手中的茶碗狠狠地砸在地上,怒道:
“这是大捷吗?这是彻彻底底的惨败?或许,建奴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觉华岛,猛攻宁远只是虚张声势,让袁崇焕不敢救援。”
王承恩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就是典型的声东击西,满朝文武怎么连这都看不明白呢?
此时,他对刘禅佩服得五体投地,深深躬身,激动地说:
“陛下圣明!一下子就识破了建奴的诡计。”
刘禅此时只觉得一阵阵头大,看来这大明是驴子拉屎——表面光啊。
哪像我们大汉,君臣上下一心,硬是以一州之力,让曹魏几十年不敢南下。
朕还以为复活在这里,就可以享受生活,看来不行啊,难道朕还要再当一回亡国之君吗?
可是,朕除了斗蛐蛐很厉害之外,也不会治国啊,前期靠相父,后期靠蒋琬、费祎和董允,这都是相父安排好的。
他们都去世了,朕无人可用,只好投降了。
投降曹魏,朕捏捏鼻子,也就忍了,可是,要让朕投降蛮夷,父皇和相父一定会打得朕满地找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