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百味书屋 > 武侠仙侠 > 李曼君李丽君重回九零搞事业小说

李曼君李丽君重回九零搞事业小说

李曼君 著

武侠仙侠连载

李曼君刚到家门口,就发现自家院门大开,里面传来母亲王晓娟大咧咧的嗓门。“别的咱们不说,但男的最好是有个稳定工作,这样以后夫妻两个日子才好过,吴姐你说是吧?”吴阿姨手里捧着热茶,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王晓娟:“我家曼君你是知道的,那身条又高又瘦,脸像我,长得也不差,之前在咱们厂里,还有人说她是厂花呢。”“咱们家曼君现在是还没找到工作,但她有手艺在,以后我跟她爸随便给她盘个裁缝店,那养活她自己完全不是问题......”王晓娟一边说,吴阿姨就一边点头,嘴里一直说对对对,是是是。站在门外偷听的李曼君诧异的挑了挑眉,她倒是没想到父母还有这番打算。开裁缝铺,还真是个不错的想法,以后大家生活越过越好,人也越来越忙,再加上干洗之类的业务,生意是...

主角:李曼君李丽君   更新:2024-11-24 19: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曼君李丽君的武侠仙侠小说《李曼君李丽君重回九零搞事业小说》,由网络作家“李曼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李曼君刚到家门口,就发现自家院门大开,里面传来母亲王晓娟大咧咧的嗓门。“别的咱们不说,但男的最好是有个稳定工作,这样以后夫妻两个日子才好过,吴姐你说是吧?”吴阿姨手里捧着热茶,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王晓娟:“我家曼君你是知道的,那身条又高又瘦,脸像我,长得也不差,之前在咱们厂里,还有人说她是厂花呢。”“咱们家曼君现在是还没找到工作,但她有手艺在,以后我跟她爸随便给她盘个裁缝店,那养活她自己完全不是问题......”王晓娟一边说,吴阿姨就一边点头,嘴里一直说对对对,是是是。站在门外偷听的李曼君诧异的挑了挑眉,她倒是没想到父母还有这番打算。开裁缝铺,还真是个不错的想法,以后大家生活越过越好,人也越来越忙,再加上干洗之类的业务,生意是...

《李曼君李丽君重回九零搞事业小说》精彩片段


李曼君刚到家门口,就发现自家院门大开,里面传来母亲王晓娟大咧咧的嗓门。

“别的咱们不说,但男的最好是有个稳定工作,这样以后夫妻两个日子才好过,吴姐你说是吧?”

吴阿姨手里捧着热茶,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

王晓娟:“我家曼君你是知道的,那身条又高又瘦,脸像我,长得也不差,之前在咱们厂里,还有人说她是厂花呢。”

“咱们家曼君现在是还没找到工作,但她有手艺在,以后我跟她爸随便给她盘个裁缝店,那养活她自己完全不是问题......”

王晓娟一边说,吴阿姨就一边点头,嘴里一直说对对对,是是是。

站在门外偷听的李曼君诧异的挑了挑眉,她倒是没想到父母还有这番打算。

开裁缝铺,还真是个不错的想法,以后大家生活越过越好,人也越来越忙,再加上干洗之类的业务,生意是能好起来的。

不过,这是对原身来说。

对她自己,李曼君可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完美继承裁缝的手艺。

倒是让母亲王晓娟自己去开一个洗衣店,感觉更合适。这不正好下岗待业在家吗?

李曼君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着这些,院里的两人已经提到人选了。

吴阿姨试探性的先拿出两张照片,递给王晓娟看,

“喏,两个都是铁饭碗,就是长得可能没有咱们家曼君那么靓,但男人嘛,脸好看又不能当饭吃你说是吧?”

李曼君亲眼看到她妈嘴角狠狠的抽了一下,也不知道那两张照片上的人到底如何“惊为天人”。

她妈王晓娟自己就是个颜狗,六十年代末那会儿,李家连个好房子都没有,李大为在家里也不得爹妈关心,老大个单身汉也没人帮忙张罗。

但就是因为那张酷似当时文工团某歌星的脸,王晓娟什么都不要,就跟他去打了结婚证。

这事现在还被李大为常提起,属于是年轻时对他颜值的最大证明。

李曼君摸了下自己的脸蛋,翘鼻子大眼睛瓜子脸,确实有点资本。

过于投入自己的美丽颜值中,院门不小心“嘎”的一下,门板往里倒去,李曼君在吴阿姨吃惊的目光下,一个踉跄跌了进来。

“啊这......吴阿姨你来了呀!”李曼君迅速调整尴尬,没事人一样跟吴阿姨打招呼。

两个操心她终生大事的女人正聊到颜值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李曼君主动积极搬了个小板凳加入。

“我看看照片。”李曼君笑着伸出手。

王晓娟一副活见鬼的样子,她可没见这老闺女什么时候对相亲这么积极过。

要是早这样,那不早就找到啦!

王晓娟爽快把照片递过去,李曼君打眼一瞅,咽到一半的口水卡了一下,使劲一用力,才强逼着自己咽下去。

“不行,脸上别的地方我都能接受,但牙我真不行。”李曼君把那两张照片倒扣放到桌上,退给吴阿姨。

“这两人的牙隔着照片我都能感觉到有多龅多丑。”李曼君面上也没有嫌弃的神色,但她坚决的目光,让吴阿姨感受到了她内心巨大的抗拒。

“哎呀,这怕什么啊,他们有工作的,父母也都有工作,还是城里人,家里房子自行车都备好了哎!”

吴阿姨觉得这是什么奇葩理由,怕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女孩不知道挑,忙把对方家里情况说了一遍。

“那这张嘴凑上来亲您的嘴,您受得了吗?”李曼君一句反问,把面前两个中年妇女齐齐恶心得皱了眉。

被这样的嘴亲?还是亲嘴?

退退退!

“吴姐。”王晓娟狂摆手,“下一个下一个!”

吴阿姨代入自己想象了下那可怕的画面,摇摇头,把照片收起来,打定主意,下次再不给这两人介绍对象了。

这要是万一结婚后姑娘家接受不了两人闹离婚,那她不成罪人啦!

“喏,这个模样好的啊,不过条件就没那么好了,是隔壁镇上粮油厂的,家里兄弟姐妹多哦。”

吴阿姨倒是诚实,优缺点都给李曼君说了,并没有只谈优势避开缺点。

说媒是她的副业,这些年发展得越来越好,全是因为她做媒诚实,不搞那些虚的。

相亲不就是大家男男女女把条件和要求的摆出来,各自配对嘛。鱼和熊掌都想要的那种,她都不想介绍的。

王晓娟跟李曼君凑一起看了下照片,确实是个俊小伙,长得白白嫩嫩的,清秀得很。

“曼君,这个不错。”能得到亲妈认证的颜值,李曼君也没话说。

“吴阿姨,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呢?”李曼君好奇问。

吴阿姨先喝口茶水,这才伸出一个拳头。

王晓娟顿时炸了,“十个?这啥家庭啊,家里有皇位啊!”

吴阿姨被王晓娟这一惊一乍的弄得怪尴尬,李曼君忙拉了拉亲妈衣角,提醒她别这么过分。

吴阿姨这才没好气的瞪王晓娟一眼说:“不喜欢就下一个呗,我这又不是没别的,之前还担心你们只看城里条件好的,现在曼君说要好看的,条件无所谓的话,我这还有一个,你们再看看。”

十个兄弟姐妹,吴阿姨也不赞同,她也不知道自己刚刚脑子怎么想的,把这个拿出来给曼君看了。

“喏,最后一个了,再不行我真没办法了。”吴阿姨拿出一张泛黄的一寸免冠照,挥开王晓娟伸出来的手,直接递给李曼君。

王晓娟没好气的笑,“你个小气鬼。”

吴阿姨不搭理她,对李曼君说:“这个模样也是好的,我亲眼看过,高高大大一个俊小伙,独子,家里今年刚起了新砖房,工作也不错,在城里一个化工厂上班,单位过两年就能分套房子,能搬到城里住。”

“但阿姨也跟你说,他爸身体不好,常年卧床,你要是选了他,得帮忙照顾老人。”

李曼君其实根本不想结婚,但万一相到合适的对象,她也不排斥试一试。

所以格外理智,并没有被照片上的帅气小伙蒙蔽双眼,冷静问:

“他家的新房子是不是借钱了?”

吴阿姨惊讶的瞅了她一眼,而后点点头。

王晓娟当即就叹了一口气,李曼君忙给她倒了一杯水,好让她堵住嘴,免得多年老姐妹,反目成仇。


废旧站的龙梅打着哈欠一开门,就见到拉着满车钢筋的李曼君几个,吓一跳。

“这么多?”龙梅小小吃了一惊,她前天就听见李曼君三个说要去弄废弃厂,本以为这三个人顶天了也就弄个百多斤。

没想到,李曼君居然告诉她,除了面前这一车,后面还有三车。

龙梅老公也被惊动走出来,实打实佩服面前这是三个年轻人。

“收吗?”李曼君问。

夫妇俩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收,当然要收。

不过也告诉李曼君,下次这么大的量,他们可以自己送进城里去卖给工地,还能赚多点。

龙梅今天得用上计算器了,一边摁一边拿铅笔在草稿纸上核对。

“一共是915斤,废钢筋一块二一斤回收,你们这还带了点水泥,我再打个九五折,总价算下来是......”

李曼君抢先道:“1043,多的一毛就算了。”

此时龙梅面前的计算器才刚把价格算出来,1043.1元,还真和李曼君算的一样。

“你这口算可以啊。”龙梅戏谑道。

李曼君谦虚的笑了笑。

龙梅老公把现金拿了过来,递给李曼君。

除钢筋之外,李曼君和刘燕还捡了不少零碎,加起来也有52块钱,总共便是1095块。

钢筋全部送到废品站后,郝建三兄弟就被刘成带到早餐店里吃早餐去了。

刘燕跟着李曼君在这边结算,见李曼君拿着钱出来,眼睛都亮了。

她发现,她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财迷,见钱眼开。

“怎么样?卖了多少啊?”刘燕小声问。

李曼君把总价告诉她,刘燕实在没忍住激动得挥了挥拳头,“太好了!这一宿没白熬。”

李曼君也笑,“本来我困得要死,但现在把账一结,那是一点困意也没有了。”

刘燕哈哈笑出了声,她也一样。

两人去马街那边买了十二斤肉,让老板娘给分成两斤一条的,用粽叶叶子穿起来,拎着这加班费去找刘成四人。

他们四个早吃完了早餐,蹲人家店门口巴巴盼着李曼君两人回来,见到李曼君和刘燕手上提着的五花肉块,欣喜的笑着站了起来。

李曼君把郝建三人的肉条递上,又给他们结算了工钱。

刘成通知兄弟来时并没有说工钱多少,郝建三人估摸着应该能跟城里工地上的小工差不多,十块到十五块这样子。

没想到李曼君直接一人给了三十,说给他们按两天工时来算的。

再加上两斤好肉,郝建两个堂哥都不敢伸手接钱。

“这、这太多了吧。”

两位堂哥性格老实,觉得自己就是帮一下朋友的忙,十块五块意思意思就算了。

更何况,还多给他们加了两斤肉,这也太不好意思了。

李曼君直接把钱交给郝建,经过两次的相处,她知道这个话不多的年轻弟弟,其实才是三兄弟里拿主意的人。

郝建是初中文化水平,两个堂哥小学文化,思想上也要开通一些,人比较灵活。

他看了刘成一眼,见刘成笑着不停催促自己收钱,才把李曼君递来的钱收下。

“忙了这么一天一夜,你们辛苦了,早班车快发了,赶紧回家补个觉。”李曼君笑着说。

郝建三兄弟拿着工钱,拎着肉,欣喜的点点头,搭下村的班车回去了。

走前,郝建还跟李曼君说:“下次要是还有这样的活,曼君姐你给我打电话,我马上就能来。”

李曼君应了好,目送三兄弟搭乘班车离开,这才开始跟刘燕姐弟分账。

钢筋这一笔,除去刚刚买肉的钱和给郝建三人的工钱,还剩下919块,扣除200成本,余下719块。

怎么分?

这次的酱油厂是刘燕主张拿下的,本钱是李曼君出的,两人一人拿四,刘成拿二。

“你有意见吗?”李曼君问刘成。

刘成挠了挠头,没说话。

他现在算是搞清楚了,能找到活和能出得起本钱的人,比出力的人能赚更多。

李曼君入账287块,但现在这几百块钱,已经不能令她生起任何波澜。

刘燕刘成也是一样,姐弟两都想着休息两天后再下乡收鸡鸭毛,要是顺便打听到老物件,那就赚大发了。

三人分了钱,姐弟两回家补觉,李曼君的事却还没忙完。

她拎着肉到家时,李大为正好出门上班,李曼君忙问:

“爸你帮我叫大牛哥了吗?”

李大为点头,“说了说了,昨晚上就给村长打电话让他帮忙说了,一会儿应该就到。”

“你这一宿都没回来啊?”李大为看着李曼君眼下浅灰,皱眉问。

李曼君点点头,拎着肉进厨房,李大为忙着上班,也来不及问她怎么现在这么能吃苦了,夹着公文包一路小跑到汽车站牌下,赶车下乡。

蒋主任那边也不知道是怎么的,说他送的兰花不错,但关于他回办公室这件事,却一字不提。

李大为心里隐约已经猜到,蒋主任的胃口大了,他那盆小兰花,人家看不上。

况且蒋主任已经跟他透露了福利房的事,在人家眼里,人家也没白拿他的兰花。

“唉~”想起手里这个不讨喜的差事,李大为就长叹了一口气。

班车司机见他唉声叹气的,主动跟他说起话,说他家曼君了不起啊,都给家里装热水器了。

全镇第二家,第二天就在小镇上传开了,谁听了不得说上一声羡慕。

李大为脸色好起来,自豪的点点头,“那是啊,我家曼君能吃苦又有头脑,年轻人敢闯敢干。”

司机嘴角微抽,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

李曼君可不知道她爸正在外头夸她能干呢,用剩饭给自己炒个蛋炒饭,炒到一半王晓娟发现了动静,走进厨房里一看那乱七八糟的一锅,“去去去”的把李曼君赶走,接过锅铲亲自给她炒了一盘。

李曼君发现,自从她说了要出一半钱买福利房后,王晓娟就对她好起来了。

这种感觉很是微妙,但总体来说,还不赖。

李曼君吃了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困意上来,但她还不能回房间躺下,隔壁镇上的酱油厂还等着她去送瓶子。

用毛巾沾冷水敷了一分钟的脸,清醒过后,李曼君拿着包又出门了。

王晓娟惊讶的问:“熬了这一宿了你还不歇一会儿?”

李曼君摆摆手,歇不了。


“好像是因为二姐今天没去学校上课,她说她不读书了!”

李建军急急的问:“大姐,二姐是不是真的不上学了?”

李曼君皱起眉头,李丽君刚刚那样子,哪里还有一点学生的样子?

怎么会这样,昨天人都还好好的。

李曼君把手上东西交给李建军,让他先拿回家,小心的喊了王晓娟一声,“妈?”

王晓娟正撑着扫帚大口喘气,一副气狠了的样子,浑身都在抖。

李曼君真怕她喘上来气厥过去,忙走上前,抬手拍背给她顺气,

“有什么事我们回家说,丽君跑也跑不到哪里去,应该是去她同学家了,不用担心她。”

李曼君担心二字一说出,王晓娟瞬间炸毛,“我担心她?我巴不得她给我死外头再也别回来!”

都是气话,谁也不当真,王晓娟要是真这么舍得,她就不会特意留在家里给姐弟两做饭,等李丽君到中考结束。

眼看街坊邻居被动静吸引过来,王晓娟这才跟着李曼君进家。

“你跟赵勇的事情办妥了?”

李曼君把户口本拿出来递给王晓娟收好,又把属于自己的那本红本子递给她看。

看到这个红本子,再想想英俊帅气还懂事的女婿,王晓娟总算气顺了些。

把红本子还给李曼君,叮嘱她收好,又看了看她买回来待客的烟酒糖果,原本大喜的日子,应该高高兴兴的,结果李丽君给她来这出!

王晓娟又有点上火,李曼君给李建军使了个眼色,李建军会意,忙去倒了一杯水回来给妈妈,“妈你喝杯水休息一下。”

王晓娟看他也不顺眼,“你刚刚拦着我干什么?要不是你拦着我,她李丽君今天的腿就得给我断在这!”

李建军心虚的耸耸肩,不敢回嘴,退到一边,努力缩减自己的存在感。

李曼君等王晓娟把这口气顺了,轻声问到底怎么回事。

王晓娟不说,估计是要等李大为回来。

李曼君也只能先压下疑惑,见王晓娟并没有要去做饭的意思,冲李建军抬了抬下巴,“你去煮饭。”

李建军错愕的用手指指了指自己,大姐没搞错吧,他什么时候煮过饭啊。

李曼君才不惯着他,飞快看了王晓娟一眼,见她顾着气李丽君都没来得及袒护她的宝贝儿子,踹了李建军小腿一脚,“快去。”

李建军欲哭无泪,又不敢再上去挨母亲的骂,委委屈屈进厨房,淘米煮饭。

家里的低气压一直持续到李大为进门的那一刻才结束。

老夫老妻了,一看对方脸色就知道有大事,李大为把公文包一放,疑惑问坐在凳子上一语不发的王晓娟:

“谁招你惹你了?怎么还没做饭?”

王晓娟憋了许久,李大为一问,一股脑就说了出来。

“做饭?我还有闲心做饭?你家李丽君说她不想上学了,要跟人家李兰芳一样南下打工去!”

李大为神色一凝,“怎么回事?”

抬头看向厨房的李曼君姐弟两,“丽君呢?”

李建军嘴快,“跑同学家去了。”

李大为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孩子们平时打打闹闹他从没管,可现在距离中考不到半个月,这样的紧要关头李丽君说放弃,绝对不行!

“读书是关乎她一生命运的大事,不能这么由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李大为气得拍桌,当即就要去把人找回来。

李曼君怕爸妈都在气头上会起反效果,把李大为拦了下来。

“爸,先吃饭吧,我和建军把剩菜热了热,吃完了我去把她叫回来。”

“建军还要上晚自习呢。”

王晓娟听到这,把李大为叫了回来,“先吃饭。”

一家四口,沉默的吃完晚饭,没人敢提李丽君一个字。

李建军飞快吃完回学校上晚自习,吃过饭的李大为夫妻俩都冷静了下来。

李丽君那性子,吃软不吃硬,越是逼得紧,她只怕还跑得更远些。

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她为什么不想读书了。

“这都马上要中考了,临门一脚的事,之前都好好的,怎么突然说不读就不读?”王晓娟觉得这件事有鬼,“指不定是哪个狐朋狗友教唆的。”

李曼君不这么想,刚刚吃饭的时候她回忆了一下最近李丽君的情况,其实很多次李丽君都流露出了不对劲的信号。

但她们都忽略过去了。

李丽君不可能不想读书,她每天下自习回来都会温习一下功课才关灯睡觉,有时候梦里还在背诵课文。

如果她真不想读书,当初就不会求着爸妈让她复读。

只是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还得问本人才清楚。

“我去找她!”李曼君起身。

她承载了原身的记忆,姐姐一直期待妹妹能继续上学,分配到一个好工作。

就算是李曼君自己,如果她穿越的节点不是现在,而是三年前,她也会努力提升学习参加高考。

文凭有多重要,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她太清楚了。

李曼君拿了一个手电筒照亮,去李丽君同学家找她。

李大为不放心,又怕跟着去李丽君见到自己不敢回来,拿了个手电筒,远远跟在大女儿身后。

李曼君心下微暖。

李丽君果然在她同学家里,见李曼君来,一副“我就知道”的模样,撇了撇嘴,不等李曼君开口,就让她别劝了,她已经决定南下打工。

李曼君看着她已经卸下浓妆,变得干净秀丽的俏脸,勾唇轻蔑的笑了下。

李丽君立马皱眉,“你笑什么!这很好笑吗?我是认真的!”

李曼君在同学书桌前的椅子上坐下,一本正经的问:

“车票买了吗?什么时候走?五号我喜宴你不吃了?”

李丽君一愣,紧接着梗着脖子说:“我吃了再走不行?!你管我什么时候走。”

李曼君打量她身上这身新衣服,“你姐夫给的红包买的?”

李丽君不说话,她手里的钱太好算了,总共就昨天留下的二十块红包钱。

李曼君了然的点点头,担忧的问:“我听说从榕城到东市火车票单程是十五块多点,你有钱买票吗?”

李丽君诧异的看着她:“你居然不是来劝我的?”

看那神情,似乎还有点小失望。


揣着兜里的两块“巨款”,李曼君离开马街,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三条大街的石楠镇上转悠了整整一个中午。

有人摆摊做小生意,卖衣服卖鞋卖零食,只要能卖的,他们都在卖。

而刚从改革开放走出来的人们,消费热情高涨,只要有得买的,他们都会买。

看着那些生意火爆的摊子,李曼君无意识咽了口口水,她馋了。

而后,钻进了镇上唯一的百货楼。

楼高两层,一楼卖日用百货,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茶,样样齐全。

二楼卖服装鞋帽电子表,还有各种时兴的小饰品。

今天赶大集,人流量比平时大很多,每个柜台生意都很好。

“曼君来啦,要买点什么?”

调料柜的售货员大妈对镇上居民了如指掌,一见李曼君,就认出这是镇办公室李会计家的大女儿,热络招呼。

李曼君叫了一声阿姨,在那高高的展示柜上扫了一圈,笑道:“阿姨给我来两斤白糖。”

说着把两块钱递过去。

白糖一斤一块钱,两斤正好两元。

售货大妈把自封好的白糖上称称给李曼君看一眼,整整好两斤,递给李曼君,“买这么多白糖,要走亲戚啊?”

李曼君只笑着嗯了一声,就抱着白糖朝原身死党刘燕家快步走去。

售货员大妈只能遗憾的收回八卦目光。

刘燕家住在肉联厂背后的大院里,几十户人住在一栋五层的筒子楼。

肉厂八十年代末就迁到了县里,现在厂房变成镇上的鸡鸭屠宰场,一进来,到处都是鸡叫声,鸡毛鸭毛满天飞。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味儿,直到跨过大院进入筒子楼,这股味道才消散。

刘燕家在一楼,比楼上住户们多了一个用棚子搭起来的厨房,不用跟邻居抢公共厨房。

这也是李曼君选择来找刘燕的原因。

一个是因为两人关系好,值得信任。

再一个,就是她接下来想做的事,只有刘燕家的单独厨房可以满足条件。

当然了,厨房条件肯定是李曼君自己家的更好,但她可不想让她妈知道她还有私房钱。

这会儿大人小孩都不在家,厨房只属于两人。

刘燕不解的看着李曼君带来的两斤白糖,“你买糖干什么啊?”

“你把煤孔打开,火开大点。”李曼君按着原身的记忆,熟门熟路的在刘燕家厨房架子上取下铁锅和勺子,放到煤炉上。

一边操作一边解释:“熬糖稀稀,拿去换牙膏皮。”

“牙膏皮?”刘燕一头雾水,“你换牙膏皮干嘛?收破烂吗?”

李曼君挑了下眉,“也可以这么说。”

接着,神秘一笑,“我刚刚在街上逛,发现了一个商机,不过能不能成,还得看咱俩今天熬出来的糖稀稀。”

刘燕顿时眼睛一亮,立马积极主动的把炉门打开,对李曼君说:“带我带我!”

煤火舔着铁锅底,锅里很快就热了起来。

李曼君把剪开的白糖哗啦啦往锅里倒,用勺子匀速搅动,一边搅一边往里面舔一点点水,很快,小半锅糖浆就熬了出来。

“你家的花生粒呢,给我拿点。”李曼君问。

刘燕家奶奶在老家种了很多花生,卖不掉的那些就都晒好送到了刘燕家里来给孩子们当零食。

刘燕跑进屋把敲碎的半碗花生粒递给李曼君,花生粒洒下,锅里的糖浆熬着熬着,就成了掺杂花生粒的花生糖。

李曼君用撇好的竹签绞上来一块儿,舔了一口,有点烫,但甜滋滋,香喷喷的。

“好吃吗?”刘燕焦急问,手里端着一个洗干净的敞口陶罐巴巴等着。

“嗯,差不多了,装起来吧。”李曼君点点头,把竹签上剩下的绞丝糖递到刘燕嘴边。

她舔了一口,幸福的笑了起来,“甜!”

李曼君看着刘燕手里拿的竹签问她,“你知道哪里能弄到这些签子吗?”

刚刚这根,她是顺手在刘燕家碗柜里翻到的,可能是之前买炸串之类的小吃食剩下来,还没丢。

刘燕想了想,说有,让李曼君等她一会儿,转头就朝楼上邻居奶奶家跑。

这家有个卖糖葫芦串的老奶奶,她家肯定有竹签。

李曼君等了一小会儿,刘燕就冲回来,跑进屋里去拿她奶奶送来的花生袋子,用碗舀了一碗,端上楼,换了一把干净的新竹签下来。

“这一把得有两百根了吧,够吗曼君?”刘燕喘着气问。

李曼君连连点头,“够了够了,一根掰成两根,咱们现在还差一个袋子。”

刘燕立马说:“我有个旧书包,布的,你等着,我去拿!”

又是一阵风似的冲进屋,回来时手里就多了个布袋子。

刘燕把糖罐和竹签放在竹篮里跨在手上,李曼君抓着大布袋,两人封好煤炉,锁上们,兴冲冲朝附近居民区巷子里蹿去。

“咱们要怎么收啊?”刘燕新奇的问。

李曼君说:“吆喝呗。”

刘燕顿时怂了,她不好意思张开嘴。

李曼君笑了笑,没逼她,想着票子,深吸一口气,完全没有心理负担的大声喊:

“牙膏皮换花生糖嘞!花生糖,香喷喷甜滋滋的花生糖!”

刘燕脸腾的一红,硬着头皮跟在李曼君身后,生怕左邻右舍发现自己。

好在这片居民区离她家挺远,附近认识她的人应该没几个,听着李曼君若无其事的喊了一会儿,刘燕就越来越自然了,也跟着吆喝起来。

“牙膏皮换花生糖嘞!换糖啦!换糖啦!”

很快,就有还没上学被留在家里的小屁孩们从门里窗里探出头来。

“怎么换啊?”

李曼君大声回:“小的牙膏皮五块换一根糖,大的三块换一根!”

小孩点点头,咚咚咚跑到屋里,把先前藏好的牙膏皮拿上,跑过来换糖。

有个五岁大的小孩,吸溜着鼻涕把小黑爪里的牙膏皮递过来,李曼君数了数,全是小牙膏皮,只有四个。

“还差一个哦。”

说罢,绞了一根花生糖递给另外一个牙膏皮够数的小孩。

五岁小孩垂涎的望了一眼花生糖,狠狠吸了吸鼻,眼珠子咕噜一转,不知想到了什么,让李曼君等等他,转身就往家里跑。

跑到家门口,又放轻脚步,瞄一眼躺在屋里眯觉的奶奶,偷偷摸摸来到窗台下,踮起脚,把还没用完的牙膏抓在手里,拧开盖子,把牙膏挤干净,欣喜的拿着空掉的牙膏皮又来找李曼君换糖。

“好,这是你的。”李曼君把糖递给他,小孩吸溜着鼻涕,舔着糖,乐坏了。

“我也要我也要!”其他孩子嚷道。

就这片刻功夫,李曼君和刘燕已经被这附近的小孩们包围起来。

家里有大人的,想让孩子们高兴高兴,也把家里剩下的牙膏皮递给孩子,让他们拿去跟李曼君两人换糖吃。


傍晚,李曼君经过秦叔,打听到了隔壁镇酱油厂的联系方式,马上打电话过去,问对方要不要收瓶子。

“什么价啊?”对方问,听起来不是很感兴趣。

李曼君报价:“一只一毛八。”比市面批发价格还便宜两分钱。

对方想了想,有点心动,问他们能不能送,能送货的话他就收了。

李曼君心头算盘打得飞快,“那我得算上运费,三十块。”

对方一口答应,“行,那你什么时候送?”

“后天吧。”

对方也爽快,就这么答应了,让李曼君后天把瓶子送过来。

搞定了瓶子,三人一心都扑在明天的废弃厂房上。

李曼君回到家中,李大为那边也把福利房要交的钱打听出来了。

“说是要建大的,八十多平一套,还带独立厕所和厨房,不过这种钱就要得多了,得交五千五。”

双职工家庭,两三年也不定能存下来五千五,单位里很多老同事听了,都在想着怎么凑钱呢。

单位福利房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今年好不容易有了希望,大家都不想错过。

王晓娟听见大房子,还是带卫生间和厨房的,心头痒得不行。

可现实却是钱包不够。

想借钱吧,找谁借呢?

李大为试探问:“要不你跟孩子她小姨那问问?”

她小姨夫和小姨都在县里单位上班,八几年他们就分上房子了,这么多年过去,家里也没什么用大钱的地方,没准能借点。

李大为也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房子,万一借不到钱,手里的钱要买还是买得起,就是没余钱,日子过得紧巴巴。

王晓娟被李大为说得意动,拿起打电话就要给妹妹打电话,想了想,又放下了。

“我、我开不了这个口。”就算是亲妹妹,但姐妹们嫁人后也不常联系,太难为情。

“算了,先不打吧,这不还没确定嘛,万一就跟以前那样,放鸽子了呢?”

王晓娟站起身来,进厨房把做好的菜端上桌,叫李曼君:“洗好没?洗好了过来吃饭!”

“来了!”李曼君穿好衣服,一身清爽的从淋浴房出来,拐进厨房盛饭。

李丽君和李建军今天没回来吃,两人带着李曼君昨天买回来的八宝粥,说下午不回家吃了。

王晓娟拿他们没办法,随他去了,但还是给两人留了饭菜,只吃八宝粥不顶用,晚上下自习了肯定喊饿。

三人在饭桌吃饭,王晓娟突然看着李曼君叹气,“你说说,你要是不装这热水器,咱们家就能换套大房子了,唉,浪费。”

李曼君咽下嘴里的饭,觉得亲妈很无语,“昨天您不洗得挺痛快?”

王晓娟被她这话一顶,恼羞成怒,啪的放下了筷子,无由来就要发火,“你怎么跟长辈说话的?”

李大为忙劝,“哎呀,吃饭呢,说这些干什么,房子的事情再想办法嘛。”

说着给李曼君使眼色,“你也是,少说两句。”

李曼君把碗筷放下,王晓娟瞪她,“怎么,你还想跟我撂筷子?”

“没有。”李曼君无奈,“我是想说,福利房的钱我可以出一半,但以后房产证上得写上我的名字。”

夫妻两都楞了一下,王晓娟问:“你不是把钱都花光了吗?”

随即反应过来,女儿变精明了,还知道藏私房钱了,一时间心情复杂,又高兴房子有着落,又有点别扭。

“你弟以后要娶老婆还要养我和你爸,按照习俗,这房子是给你弟留着的,你好心想帮他一把我们也高兴,他也念你的好,可你要在房产证上写你的名字,你不觉得奇怪吗?”

李曼君要不是把碗筷放下了,这会儿听见王晓娟这句话,饭都得喷她脸上。

“妈,看见外头写的标语吗?男女都一样,都是传后人,您怎么还这么老封建?这法律都说明了,儿子女儿一样要赡养父母,也一样拥有遗产继承权。”

李曼君看向李大为,“我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房子我出了钱,我有一份这不是很正常吗?爸你说呢?”

李大为倒是没这么迂腐,只是李曼君这种想法他还是头一次切身感受到,心里总有点不得劲。

他觉得大女儿最近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她现在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她自己。

当然他觉得这也正常,人都自私,可从前,曼君从不跟弟弟妹妹分得这么清楚。

李曼君也察觉到自己的态度让爸妈不太舒服,缓和了语气,有点委屈的说:

“我只是觉得,这样公平点。”

王晓娟问她:“你是觉得我偏心你弟你妹了?”

李曼君很想反问:难道不是吗?

不过话到嘴边又变成了,“你们不想把房子分我一份那就算了吧,这钱我不出了,留着给自己当嫁妆。”

她这么一说,李大为反倒清醒过来,看着王晓娟说:

“我觉得曼君说的有道理,家里存款本来也有她一份,房子有了,如果用这钱去买房子,以后三姐弟分房,她也合该占大头。”

王晓娟光顾着震惊女儿的想法,倒是差点忘了存款里还有李曼君的一份。

现在听李大为这么一说,不自在的咳了两声,再看李曼君低着头一副委屈的模样,想想她这些日子早出晚归,赚了钱还给自己买口红带好吃的,家里又添了热水器,心也软下来。

论孝顺,她家曼君没得说的。

“那你还能出两千多?”她试探问。

李曼君点头,“这几天我把废弃厂收拾出来,凑一凑应该能凑够。”也不能让爸妈觉得她赚钱很容易。

“那行,等那房子弄下来,就写你爸和我,还有你的名,但现在这房子我提前跟你说好,你和丽君,都不能分,这是你弟弟的老婆本。”

王晓娟觉得李曼君也大了,搞不好马上就要嫁人了,所以得提前跟她把情况说清楚。

李曼君没意见,但放学回来的李丽君知道后,当即把书包“啪”的朝李建军身上一扔,气呼呼进屋,摔了门。

那嘭的一声巨响,听得王晓娟和李大为心都抖了一下。

“这丫头怎么这大气性!”王晓娟震惊住。

李建军被书包砸得靠在厨房外墙上,不知所措。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