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朕也是无奈之举!”懿安皇后见崇祯不松口,缓缓站起身跪了下去:“陛下,抄家的事臣妾不想管也管不了,臣妾想知道,成国公会有什么下场?”“皇嫂的意思是?”“只抄家吗?”“...朕还没想好。”“陛下应该知道,如果成国公死了,整个大明会掀起一股滔天巨浪!武清侯的事很可能会再次发生!”懿安皇后用带着警告z的语气。皇嫂的威胁让崇祯很是生气,就算有天大的恩情也不能对皇帝使用这种态度。而且明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懿安皇后此举已经越权了。崇祯表情严肃:“即便是巨浪滔天,朕也要泛舟而行。武清侯之事,朕错就错在没有坚持下去。”懿安皇后沉默片刻:“陛下,能留成国公一命吗?”崇祯不说话。他并不想放过朱纯臣,这厮在历史上的表现非常差劲。历史上他一毛不拔,眼睁睁看...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朕也是无奈之举!”
懿安皇后见崇祯不松口,缓缓站起身跪了下去:“陛下,抄家的事臣妾不想管也管不了,臣妾想知道,成国公会有什么下场?”
“皇嫂的意思是?”
“只抄家吗?”
“...朕还没想好。”
“陛下应该知道,如果成国公死了,整个大明会掀起一股滔天巨浪!武清侯的事很可能会再次发生!”懿安皇后用带着警告z的语气。
皇嫂的威胁让崇祯很是生气,就算有天大的恩情也不能对皇帝使用这种态度。
而且明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懿安皇后此举已经越权了。
崇祯表情严肃:“即便是巨浪滔天,朕也要泛舟而行。武清侯之事,朕错就错在没有坚持下去。”
懿安皇后沉默片刻:“陛下,能留成国公一命吗?”
崇祯不说话。
他并不想放过朱纯臣,这厮在历史上的表现非常差劲。
历史上他一毛不拔,眼睁睁看着大明走向灭亡。
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热脸贴冷屁股,率领众臣投降。
没想到的是,李自成最恨这种没骨气的人,加上他是一等公,便毫不犹豫的将朱纯臣处死。
万贯家财也被农民军抢的干干净净。
反正早晚都会死,与其将家产送给流贼,不如交给朝廷!
见崇祯不说话,懿安皇后顿了顿,继续问:“陛下真不留情面吗?”
崇祯缓缓摇头,“为君者,言出必行!”
“好!”懿安皇后站起身。
崇祯以为她要走,刚想站起来送客,却见懿安皇后再次朝他施礼。
“陛下既然心如磐石,臣妾就放心了。”
“若是陛下军饷筹备不足,家父太康伯府上还有十几万家产。”
崇祯急忙说道:“皇嫂见笑了,朕并未针对太康伯。”
懿安皇后一脸认真的摇头:“陛下,臣妾不敢玩笑,此次前来也并非求情。若京师告破,纵有千万家产,也会被流贼洗劫一空。”
“现在朝廷缺钱少粮,臣妾势单力薄帮不上忙。不过,若是张家人与此事有关,要杀便杀,要砍便砍,我绝不阻拦。”
崇祯愣了,没想到懿安皇后竟然如此大义。
他双手合拳,深深的朝懿安皇后深施一礼,“朕明白皇嫂的意思了,有皇嫂在,实乃大明之幸!”
......
成国公府外。
灯笼火把将黑暗驱散,照亮了府门外的青砖路。
府门旁边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王之心面色沉重坐在椅子上。
随着厂卫们进出,府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被一件件搬出。
“金钗一支,重五两六钱。”
“珍珠项链一条,二十两金锭十个......”
旁边负责记录的小太监笔走龙蛇,将搬出来的财物全部登记造册。
成国公夫人穿着一身华服,站在王之心前面咬牙切齿。
成国公虽然贵为一等公,府上却只有寥寥数十个家丁,根本无法抵抗这帮见钱如命的厂卫。
王之心只抄家不拿人,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多的往身上藏钱。
可藏得再多也只是数十万家产的九牛一毛!
成国公夫人怒道:“王之心,你就不怕遭天谴吗?”
王之心面无表情:“夫人,想骂便骂想打便打,我只是奉命行事。你打我骂我都可以,但不要映射陛下,否则我绝不客气!”
此言一出,成国公夫人瞬间冷静了下来。
她回想刚才说出的话,顿时脊背发凉。
她对着地面狠狠地跺了一脚,转身朝皇城方向走去。
......
皇城外!
京师大部分官员都来了,在名单上的来此是随太子南迁,有些不在名单上的来此是为了送行。
安排完这些后,崇祯开始复盘计划。
太子去南京是朝堂上商议好的事,就算内阁和六部没换人,这道圣旨也会顺利下发。
水师总兵黄蜚是忠君派,自幼在辽东跟随舅舅黄龙抵抗建奴,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率军南下驻守镇江。弘光帝死后他誓不投降,率水师再次南下进入舟山,辅佐隆武皇帝。最后兵败自杀未遂,被清军杀害。
崇祯相信,黄蜚肯定会按照他的旨意办事。
唯一的变数是刘泽清。
此人生性狡诈,万一他不上当,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想了想,说道:“王承恩,发给刘泽清和黄蜚的圣旨都加一句话,拖欠的军饷已交于太子,届时太子会替朝廷补发军饷。”
明军缺钱,不止刘泽清,大明所有军队都缺钱。以太子和军饷为诱饵,对方即便不去南京会前往铁门关领取军饷。
如此一来,变数就成了定数。
“去吧,让内阁即刻拟旨,顺便把李若琏喊过来。”
“遵旨。”
不多时,一身大红朝服的李若琏满怀期待的来到偏殿。
吴梦明和王之心都被负以重任,也该轮到他了。
明朝锦衣卫并非人人都有飞鱼服,飞鱼服也不是锦衣卫的常服。
比飞鱼服尊贵的还有蟒服,斗牛服,他们都来自皇帝的赏赐,被赏赐的人可以是文官,也可以是武将。
总体来说是一种荣誉,清朝的黄马褂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李若琏是崇祯元年武进士,此时已年近四十。虽人到中年,体型却保持的非常好,脸颊消瘦,双目炯炯有神。他脚步轻快,三步并作两步,很快来到崇祯面前。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参见陛下。”
“起来吧。”崇祯仔细打量对方一番后问道:“京师三千锦衣卫,战力如何?”
李若琏面沉似水的思忖片刻后说道:“陛下,锦衣卫早已是徒有虚名了。锦衣卫内部普遍的吃空饷,莫说监察百官,就是与普通士卒对战都不一定打得过。”
“吴指挥使对东厂言听计从,锦衣卫处处受东厂辖制。再加上欠饷严重,臣手下有本事的人早就寻了其他出路。剩下的要么老弱病残,去别的地方也没活路,不如在锦衣卫待着最起码还有口饭吃。要么混日子,混一天是一天。”
崇祯对李若琏的话没有任何意外。
但凡锦衣卫还有一战之力,大明朝也不会亡的那么快。
“锦衣卫都会使火器吧?”
“回陛下,锦衣卫每年都有考核,火器,弓弩,近战,骑马是必考项,虽然成绩造假做不到精通,但熟练使用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就好!
崇祯松了口气,锦衣卫再差也比三大营的人强。
“锦衣卫内部的事先放一下,朕有个关于流贼的问题。朕听说流贼有一首诗,你可知道诗的内容?”
李若琏沉吟片刻,“陛下,臣不敢念。”
“无妨,朕想知道。”
“是,”得到崇祯的允许后,李若琏才小心翼翼的念道: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崇祯跟着李若琏念了一遍,又在心里默念几遍。
稍微熟悉后,崇祯问:“李若琏,朕把这首诗改一下,传遍京师最快需要多久?”
“改诗?”李若琏挠着脑袋有点迷糊。陛下怎么了?流贼的诗是禁诗,能改成什么样?
不过作为臣子,他没有多问。锦衣卫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形形色z色各种人都有。
想了想回答道:“如果郎朗顺口,最快需两日。”
“好!你拿笔记一下,朕现在就给你改,前面不要,直接从后面改。”
李若琏不敢怠慢,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记录。
随身携带纸笔是锦衣卫的老传统了,这一点他从没忘记过。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崇祯刚说了一句,李若琏差点跪下。如果不是在皇宫,他有十足的理由怀疑皇帝是假的。
这哪是改诗,分明是替流贼搞宣传!
“陛下,这...这不妥吧?”李若琏不敢不问,也不敢多问。
“别急,后面改了。”
“杀儿子,抢婆娘,房子粮食全烧光。”
“来得快,走的忙,留下一地好二郎!”
“不种地,不垦荒,来年全家泪汪汪。”
“就这些吧。”崇祯自己念了几遍,词和韵都顺口,“马上安排人在京师传唱。”
“遵旨!”
李若琏刚要施礼告辞,却见崇祯站了起来。
只见崇祯穿着打补丁的龙袍,慢悠悠的走到李若琏身边,正打算低语几句,却发现李若琏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
李若琏压力很大。
他搞不懂崇祯皇帝离自己这么近是要干什么。
虽然皇帝一句话也没说,但是那股帝王之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李若琏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的说道:“陛...陛下,臣惶恐。”
“不要惶恐,朕还有两件大事要交给你。”
“请陛下吩咐。”
“第一件事是保护好内阁的人,尤其是今日朝堂上朕提拔的那些人,有问题吗?”
放在平时李若琏绝对毫不犹豫的答应,但今天压力太大了,他努力回忆着朝堂上发生的一切,片刻后才说道:“陛下,没有问题。”
“好,出了问题拿你是问。第二件事比较棘手,朕思来想去也就你能胜任。”
李若琏心中的恐惧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来了,终于来了。
陛下要给我安排一件棘手的事。
黄天在上,我李某人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陛下,臣是武进士出身,虽然年近四十,身上的功夫却没落下。只要陛下一声吩咐,莫说刀山火海,就是十八层地域臣也毫不犹豫的跳进去。”
“好,很好,非常好!”崇祯高兴的夸赞起来。
他要的就是这份忠心和勇气。
“不知陛下所为何事?”
“刺杀一个人。”
“不知是何人?”
“是朕。”
“嗯?”李若琏以为自己的耳朵坏了,他抓了下耳朵再次问道:“陛下恕罪,臣刚才没听清。”
“朕让你刺杀朕!”
“啊!”李若琏如遭雷击,他不可置信的抬起头看向崇祯,看清对方的那张脸后,身体向后一仰整个人摔倒在地上。
马车里坐着三个人,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年,身穿衮龙黄袍,头戴翼善冠,皮肤白皙身体娇弱,露出一副惊恐的表情。
另外两人是仆人打扮,穿着太监服,脸色同样苍白,裤裆处湿z了一片。
张能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过程太轻松了,除了那些骑兵,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难道明军已经衰落到这种程度了吗?
还是说,眼前这个太子是假的?
他将刀尖抵在身穿衮龙袍少年的脖子上,冷声问:“你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我...我是。”
张能挥刀将他身边的一个太监砍死,硕大的头颅在身前滚动,腥臭的血液喷涌而出,溅的四处都是。
“我再问一遍,他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张能举起马刀,问另一个太监。
另一个太监已经被吓傻了,他嘴唇惨白,浑身颤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张能有些急了,他用刀背猛地拍向太监肩膀,随后厉声问道:“我再问最后一遍,这个人可是大明太子?”
小太监打了个机灵,瞬间缓过神,他哆哆嗦嗦的说道:“他..他不是。”
“不是?”张能似信非信,“如果他不是太子,那太子人呢?”
“从...京...京师出发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模仿太子。太...太...太子,根本就不在...在车队之中。”
张能犹如中了一道晴天霹雳,整个人木在原地。
被骗了!
被骗惨了。
太子南迁是个彻头彻尾的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诱骗他孤军深入,进而围歼大顺军主力。
不对,他们在朝中的内奸都是位高权重之人,这种消息的真假还是能分辨出来了。
眼前之人极有可能在说谎!
他吩咐左右:“来人,将这二人的裤子拔下来。”
两个亲兵翻身下马,熟练的将两人的裤子脱下。
张能定睛一看,完了!
两人都是太监!
他挥刀将其中一人砍死,指着另一个吼道:“太子呢?朱慈烺人呢?”
“我我,我说的都是真的!太子...太子真不在车队之中!”
张能暴怒!
他连日来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了南迁的队伍,没想到竟是这种结果。
举起手中的马刀蓄力一劈,将假扮太子的人劈成两半。
鲜血飞溅,脑浆横流,死尸倒地。
“将军,怎么办?”一个亲兵见张能有些发愣,提醒道。
“剿灭流贼,就在今日!”
“杀!”
张能刚要发话,后面传来震耳的喊杀声。
回过头,月光下只见明军千余骑兵从他们来时的方向掩杀过来。人数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盔甲,鸟铳,弓箭,盾牌一应俱全。气势如虹,刀斧明亮,在月光下宛如一群饥z渴的猛兽。
那些在后面抢钱、杀人的顺军来不及逃跑,瞬间被明军淹没。
片刻间,张能损失了百余骑兵。
张能见状立刻做出判断:“撤!与大部队会合!”
他的手下虽然都是精锐,但连日来疲于奔波人困马乏。其次在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的情况下盲目迎战,实属下策。
张能带着队伍转身就跑,迂回半圈后朝大部队所在的方向奔去。
那里还有两千轻骑,是他的主力和底气。
只要双方会合,眼前这些明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喊杀声也越来越响亮。
主战场已经陷入焦灼之中。
张能留在这里的两千骑兵虽然都是精锐,但为了追击朱慈烺,都是轻装简从。
为了降低战马负重,他们绝大部分人穿的都是棉甲,只带三天口粮,路上边走边抢。
他面无表情的吩咐:“王承恩,你出去一下关好殿门,不准任何人进来。”
等王承恩走后,崇祯才淡淡说道:“李若琏,你可曾听闻世修降表衍圣公?”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脸色怔了怔,然后大吃一惊地低声说道:“陛下...陛下难道是要...杀衍圣公?”
“陛下万万不可啊!”李若琏的一脸的惊慌。
如果不是君臣有别,他甚至想爬到崇祯的脚下求情。
“孔子乃历代读书人的榜样,孔门世代子孙也都是书香世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王朝皆以儒学为正统,大明朝亦是如此!太祖皇帝一统天下后,亦是册封孔希学为衍圣公。”
“儒学影响深远,衍圣公更是文学泰斗,被天下读书人奉若神明!”
“如果陛下将他杀了,不但会动摇大明国本,更将会受到满朝文武官员,天下读书人,乃至天下百姓的唾...指责!”
在得知崇祯想要杀衍圣公后,李若琏甚至冒出一个想法:崇祯疯了!
贪官污吏杀就杀了,老百姓户会拍手称快。
杀勋贵和商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老百姓对他们的死只会幸灾乐祸。
杀读书人也可以,但杀读书人的代表衍圣公不行!
崇祯淡淡一笑,反问道:“你不敢?”
李若琏跪倒在地,“陛下,臣并非不敢,而是不能!臣可以不要名声,但陛下不能。一旦走漏风声,陛下圣明将严重受损,臣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若琏,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啊!”
李若琏刚想继续解释,却听崇祯说道:“朕没有傻到招惹天下读书人的地步!朕是让你去衍圣公府杀人,不是杀你杀衍圣公。”
呼,原来如此!
李若琏伸手擦掉额头上的冷汗,在深呼吸的作用下心跳慢慢恢复正常。
不杀衍圣公就好!
再说了,衍圣公身在山东,就算想杀他也得去千里之外的兖州府(曲阜隶属于兖州府)才行。
“请陛下赐教。”
崇祯没有直接说,而是话锋一转问道:“朕让百官、勋贵派家丁协助守城,衍圣公府可曾派人?”
明朝有两座衍圣公府,一座在曲阜,另一座在京师太仆寺衙门旁边。是明英宗赐给孔子后裔的府第,亦称衍圣公府。衍圣公凡遇进京朝贺,都在此居住。
不在京时,由后代打理。
“回陛下,派了一个张姓仆人,在西便门守城。”
“那就好,今夜你前往太仆寺衙门旁的衍圣公府,杀一个孔家的后人,记住只许杀一人!死状要惨不忍睹。”
一人?是不是少了点?
不等李若琏想明白,崇祯继续说道:“杀完后在墙上面留下血字:开城门迎闯王,否则全城杀光!”
“遵旨。”
对于衍圣公一门,崇祯没有任何好感。
元末明初时期,衍圣公孔克坚向元顺帝上疏献策“今勤王之兵颇众,与之决战,盗(指朱元璋)可平也。”
然而,他上疏的同时又派儿子孔希学代替他自己去南京朝见朱元璋。
如此首鼠两端,实在可恶!
八旗兵入关后,被明朝奉养了近三百年的衍圣公,再一次展现了家族遗传思想: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
赶在所有人面前向年幼的顺治皇帝上呈《初进表文》。
后来顺治让礼部向全国发出剃头令,衍圣公召集众族人商讨后,在衍圣公府门前陈设香案,宣读圣旨,集体剃发。
忠诚与否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孔府有钱!
“账册上记载了自崇祯十五年到崇祯年十七年元月,陈演任户部尚书时,户部雇佣商号为九边大军运粮草,器械的所有记录。”
“总共有二十八家商号,其中陕西商号有三家,山西商号有十家,浙江商号有五家,山东商号三家,南直隶徽州商号四家,湖广商号三家。”
“据账册记载,每次运送时,其中一些商号会向陈演进献数量不等的银子。多则十数万,少则数千,总数加起来已达数百万之巨。”
“陈演收到银子后并不会独吞,而是将银子分成几份,送给朝中大臣。这些大臣多在吏部,兵部,工部和户部任职。”
“臣顺着这条线索,昨夜已将相关商号的人全部缉拿押在诏狱。并在这些商号里找到了被抢财物,经过连夜审讯,真凶已经招供。”
“真凶是谁?”李邦华忙问道。
“凶手有百余人,分属八家不同的商号。他们知道伪装成抢钱杀人的凶手,实际上是寻找这本账册和这些书信。”
八家商号?
晋党领袖党崇雅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等众人缓过神,李若琏高举手中的书信说道:“这些是陈演与朝中大臣往来的信件,还有陈演私通流贼和建奴的铁证。”
“这些商号就是陈演私通流贼的帮凶,他们想杀人灭证。”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他们对陈演贪污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前内阁首辅竟然私通流贼和建奴!
贪墨是一回事,私通流贼和建奴是另外一回事。
前者砍头抄家是上限,后者砍头抄家是下限!
“其中一封信是李闯贼手下大将刘宗敏,亲笔写给当朝户部左侍郎沈维炳的,不知为何落到了陈演手中!”李若琏举起一封信,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脸色难看至极,虽然他知道沈维炳速来贪墨,但给朝廷办事却从来不马虎。
只要户部有钱,前线的军饷和粮饷就不会延误。
这也是他继续重用沈维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万没想到,他竟然私通流贼!
李邦华颤抖着双手打开信纸,里面的内容跃然纸上。
看过之后李邦华咽了口唾沫,“海柯...李指挥使说的可是真事?”
沈维炳虽然非常震惊,但还是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陛下,李阁老,臣冤枉!”
“臣乃大明子民,食君禄解君忧。现在流贼将至,正是用人之际,账册上的内容全是胡编乱造,是流贼的反间计,万万不可相信。”
“求陛下查明真相,还臣清白!”
崇祯面无表情:“诸位怎么看?”
见东林党的沈维炳出事,七八个东林党人纷纷下跪说情。东林党之中属沈维炳官职最高,如果他出了事,东林党将无力与其他党派进行抗衡。
除了这十几个东林党人,其他朝臣站在原地默不作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们巴不得东林党人出事,现在不火上浇油已经算是做善事了。
“臣以为此乃反间计也,目的是让我们君臣离心,陛下千万不要上当!”
众人回头,看到说话的人是户部督饷左侍郎党崇雅后纷纷一愣。
党崇雅是晋党,他怎么会帮着东林党说话?
片刻后,众人了然。
账册上有党崇雅的名字,此时帮沈维炳就是帮他自己。
党崇雅是晋党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十几个大臣纷纷下跪,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党崇雅必须谨慎应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