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龙凤大唐》,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盗墓贼误打误撞回到唐朝,居然成了高宗皇帝,在太宗贞观之治完美的阴影中,在女强人武则天的咄咄逼人的感情攻势和政治手腕面前,父子情,兄弟谊,夫妻爱和皇帝无上的权威,何去何从。是顺应历史做一个受后人诟病的懦弱庸主,还是奋发图志成就一代明君?穿越者迷茫在了深邃未知的时空中.............
《龙凤大唐》精彩片段
“好得很!”李世民听说了这门亲事,非常高兴。而且为了庆祝自己得这个儿子,皇帝下令给与九郎同时生的孩子每人一斗粟。
百日,上皇亲为九郎赐食(开口,表示孩子开始断奶吃东西。)
贞观四年,这是新兴的唐帝国彰显其强大力量的一个年份,也可以说是大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的前奏调。
正月刚过,李靖在恶阳岭突袭*的军队,然后是东面的李世勣出云中又给了颉利背后一刀。
投靠突厥的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和炀帝的老婆萧云儿一并被康苏密送到唐朝。
二月,唐军大破颉利,李靖挥军冲入了颉利的附离营,缴了突厥可汗的金顶白狼大纛。没多久就传来了捉获颉利可汗的消息。
李世民非常高兴,笑声也多了起来,但是杜如晦的病情让他本来愉快的心境多少有点阴霾。
“承乾,你代朕去看看蔡国公。”皇帝是九五至尊,而且不能进病房的,倒是太子很合适,未来的皇帝去看望老功臣,说实在的聪明如杜如晦,几乎是要下床往北顿首了。
自从上皇搬了后,我们一家人都住进了太极殿。太极殿是个建筑群,皇后住在太液池西边的丽正殿,我因为太小,也住那里。
皇家规矩多,在喜欢繁文缛节来彰显“衣冠文华”的李唐皇家更是如此,连小孩子学走路都要搞个扶床之礼。奶奶个熊,真够折腾人的。
人都去忙了,奶妈好象也到皇后亲妈那里去做报告,几个小宫女忙着做事没看顾我,我就爬下了胡床,早点学会走路,好去见识一下这大唐的宫殿。
在以前那个时候,当我打算“进军”摸金这个行当的时候,老头什么也不说,提了一大捆书:“先把它们看完。”全是历史书,我的亲娘啊。
“不了解历史,你连怎么下嘴都不知道。”老头不屑地说道,“咱们这行其实和考古的在技术上没多大区别,只是目的不一样而已,甚至某些方面我们还比搞考古的知道更多。毕竟这个行业也有几千年历史了。”
“好东西!”望了一眼那桌子上的文房四宝,这些东西真要拿到两千年后,天价去了。我在原来那个时空受祖父影响,就是对书法有兴趣,后来家里有变故,我再也没心思练下去了。
抓起了大笔,我在纸上折腾,可惜自己力气没那么大,字写不好,算了不写了,免得被人发现被喷黑狗血。画个乌龟算了,想起金老笔下的那个可乐人物,我有点恶搞地整起“创作”来。
“啊!”一声起码到G调的尖叫,一个宫女愣在门口声音发自她的喉咙,可惜唐朝没有“超女”要不她也能去PK一下。
抄作并不是21世纪的专利,在唐朝宫廷,我的“伟大”事迹马上就上报到了大唐最高话事人,我的便宜爹李世民耳朵里。
“不得了啊!”某马屁精拿着我的“杰作”,“咦,这,这…….”
“有什么不妥?”李世民其他缺点没多少,就是好个好名声,拿现代话叫:“喜欢作秀”事关自己的儿子,他也真有点担心。
“陛下,九殿下所书,依臣看,竟然藏着个字。”马屁精也分层次,使用诈术也是一招。
“哦?”李世民有点晕菜,“什么字?”
“是个‘敕书’的‘敕’字。”
李世民本来就黑的脸,这下可真沉了下来。虽然他老是说不信鬼神什么的,但是骨子里却不一定。莫非这是上天的提示?
“这个事情不要传扬了。”李世民冷冷地说道,马屁拍到马蹄上了,失手啊。
于是这个传闻没掀起大的风浪。而我隐隐在皇帝老爹的心里就有了点谱,何况我还占了嫡出这个巨大的便宜。
“报——”打马御道飞捷传,骑着马的前军校在宽有一百二十米左右的天街(朱雀大街)飞驰,身后的红色令旗是他的专属标志。军民人等撞死不论,凡冲撞、阻挡快骑者,流刑十年去岭南数荔枝去吧。
“生擒颉利!”
大安宫
“好,好,好!”上皇李渊连说了三个好字,“当年汉高祖有白登之困,而饮恨不得报仇。而我的儿子能灭突厥(一洗当年向突厥称臣的屈辱),我所托得人。当浮一大白。”这口鸟气憋闷得太久了。
是夜凌烟阁
上皇宴请十多个老臣和亲王、公主,李渊亲自弹琵琶,而李世民起身跳起了胡旋舞,众大臣、亲王也非常高兴伴着快乐的音乐翩翩起舞。我因为岁数太小,也没办法吃东西不是,白白错过了这场盛大的宴会。
四月二十四日顺天楼
李世民叫人把一些以前和突厥打仗所俘获的东西摆了一大屋子,让大臣们来“瞻仰”。然后把那个倒霉的颉利可汗弄了上来。
李世民历数了他的罪状,颉利可汗也是一代枭雄,长叹道:“悔听妇人(前隋义金公主,颉利可汗的可贺敦)言。”
“大丈夫为事,何用推委一妇人?”李世民和颉利是老相识,当年雁门关前两个人还曾经是同事。不过任颉利都想不到,当年那个十八岁的小毛头居然成了他最大克星。
颉利可汗老脸一红,也说不出什么来只好耍蛮横:“李世民,是英雄,你给我来个痛快的!”
“杀你?放心好了,朕不会杀你的,还要好好把你养着,看朕是如何领牧万邦的。”李世民把手一摆,侍官就把颉利拖了下去。
李世民为了庆祝伟大的胜利,又穿上了黄金甲,亲自出承天门迎接凯旋的军队。
李靖的战旗出现在了朱雀门外,李世民亲自上前拉住缰绳:“药师兄,辛苦了。”
李靖慌忙下马,叩首。
“药师兄辛劳了,朕请兄为右仆射,在长安过几天太平日子。”李世民搀起他笑道。
李靖做感激状:“出将入相,人生何幸啊?”君臣二人唱得一出好戏。李靖也终于为他军旅生涯挽上个句号。
“好家伙,这得多少黄金啊!”一个角落一双幼稚而贪婪的眼睛盯着那金晃晃的人堆。我正被奶妈抱着看希奇,虽然远是远了点
贞观五年,便宜爹李世民册封我为晋王,我也带着一帮子人从翠微宫滚蛋搬到了西边的掖宫中的一个承德殿的地方住了起来,到我成年后便要搬出皇城自己开府。
我的母亲又给我们添了一个妹妹,她就是晋阳公主李明达,小名兕子。到这一年皇宫里已经有十个皇子和五六个没出嫁的公主。
依礼制,我要进太学去读书,太学在东宫,专门为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的子孙设置。而长安里的国子监则是为那些名门子弟设置。
太学的规模后来不断扩大,许多贵族留学生也到这里读书。比如后来创造“和字”平假名的吉备真吉,还有那个李白吊过的阿倍仲麻的高丽种假倭人。
平时几个兄弟姐妹很难得在一起,因为各自母亲的关系,所以皇子公主也就分成了几个小集团。我们嫡出的和被长孙皇后抚育的是一堆。
大姐长乐公主二月嫁给了长孙冲那个楞小子,想起她平时很照顾我这个小老弟,一时间就成了别人的老婆。不过身为公主本来就是为自己的家族,为自己的父亲兄弟而活的,长孙冲按照原来的历史应该过得还比较滋润吧。
承乾整天跟着老爸学习怎么当一个皇帝,他一个人住在东宫这边,还有一套自己的班子,俨然是个小朝廷。
而我的四哥李泰这家伙成天写些狗屁不是文章往皇帝老爹那里送,非常接纳那些儒生,浑身上下冒着酸气。出口子曰,闭嘴诗云的,仿佛不那么说话就显不出他啃过几本书。我看这家伙就是一个标准的伪君子,那看到美丽的小宫女不也眼睛发红,上下其手吗?
我这两个亲哥哥现在的关系还没后来那么僵,毕竟现在太子的地位是相当稳固的,不过李泰一肚子坏水,要说他没对那个位子存什么心思,那他就不是李世民的儿子。而当年李世民可也不是太子。
“雉奴,你在想什么呢?”一个幼稚的女童声音说道,我一看,是个梳着三丫髻,上身穿着白色短襦,下摆是红色的长裙子的小女孩,有点《大长今》里那个小长今的味道。不是高阳是谁,在女孩子里就数她性子最野,便是武功最好的老三李恪见了她也退避三舍,不敢去招惹。她是天使的面容,人前一副娇弱的可爱的样子,实际上大人一走她就是一匹挣脱了缰绳的小雌马驹子。
所以我就成了她每次“欺负”的目标,谁叫我性子温和呢,而且我和她一样对那些先生们教的东西不感兴趣。
“来,陪我去荡秋千!”她使劲地拉着我。
我算怕了这个小魔女,连忙说:“好妹妹,你饶了哥哥我吧。我还要练描红呢。”
做李世民的儿子真的很麻烦,因为有一个兴趣广泛的皇帝老爹,我们大多秉承他优秀的基因,开始狂练书法、音乐、舞蹈,做一个“四有”好皇子。
李世民是个狂热地书法爱好者,在中国书法史上唐朝许多著名书法家都在他的政府里出任过职务,写得一手好字,那也是门面,而且也是唐朝对公务员考试的一个很严的尺度。而且我的皇帝老爹还亲自为大书法家,他心目中的偶像“二王”做传,把两个偶像吹的神乎其神,“二王”尤其是“大王”能被人称为书圣,和唐朝皇帝的一力炒作是有很大关系的。
哄走了小魔女,我开始描红了,一手烂字肯定不招皇帝老爹待见,虽然我并不想当操蛋的“高宗”,但是能博个好印象——分块好地去当我的逍遥王爷,这事我得做。
“哎呀!你们看看,雉奴这笔‘飞白’,写得真有蔡中郎的风采啊!”说话的是一个瘦瘦的,穿着银团花紫袍的少年,腰里栓了条玉带,还挂着金鱼带。这人正是老五燕王李佑,这个人志大才疏,平时最喜欢和老三较劲,不过对嫡出的几个皇子倒是相当地尊重。
因为他的母亲是阴贵嫔,身份比较低下,而且他的舅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土豪,所以他自尊心很强,一般除了正式场合,谁像他那么二百五成天穿得那么正式啊。
“五哥,你也觉得好啊!”我知道他在拍马屁,也伸出去让人家拍不是。
李祐作欣赏状,我暗自发笑,虽说他读书的时间比我长,字可未必认识得比我多,能把这篇千字文认全,估计也难。
“在看什么啦?”跑过来一个小胖子,比老五小些,虽然老五出身不高,但是看到这个人却一脸轻蔑。
来的是老六原王李愔,和他的名字相反,老六根本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人。虽说和老三李恪是一个妈生的,说实在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这个人肚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还喜欢表现,大概是继承了他外公隋炀帝的基因——小小年纪就是个色鬼,而且不懂掩饰,就两个字:粗俗。
“六哥,听说你又把杨妃娘娘身表的那个叫安儿的小姑娘弄到你的房间里讲故事?”这老五不知道怎么这么厉害,要到后世肯定是干娱记的料。
老六脸皮一红:“哪有,五哥你见笑了。”
我是不想扯到这些操蛋家伙的中,按原来的历史这个老五发动“武装暴动”被捉了,老六呢,下场也不好,在不久之后被我给软禁郁闷而死。
躲开这两灾星,我正往书馆去,不知道会不会被孔老头骂哦?被人拍了一下,我一看,是八哥汉王李贞。说实在的,在庶出的皇子里和我关系最好的就是他了,这个人性格直爽,重义气,也有才干。八哥的文才很不错和十弟(未来,今年才一岁),并称越、纪(后之藩国名,李贞为越王,李慎为纪王,两人长于文才在宗室中有贤名)。
“雉奴,听殿中使说,父皇好象下午要过来,你别又逃学啦。”李贞说道。
我吃了一惊,皇帝爹不是很忙吗?怎么想起来跑到这里来关心他的儿子来啦?他一向是管种不管收,除了那个瘸子太子,他关心过谁啊?
来唐朝这么长时间了,我对李世民的印象变得有些不佳,他可能是好皇帝,好将军,但是他不是好父亲和好丈夫。
我曾经看到过母亲长孙皇后偷偷掉泪,这几年母亲为他生了那么多孩子,加上本身身体也不好,所以真叫人老珠黄了,侍寝的时间很少了。
这几年皇帝老爹这个妃,那个嫔的进了不少,母亲还只能强作喜色,活得真累啊。而我们这些皇子也只有在大庆典的时候能见到他,不过也是很远地看看,也有近的时候,不过脸是看不到了,那双鞋我的印象深刻,多次从我面前走过,就是没让我起身跟他说说话。丢下个“平身!”一群太监宫女簇拥着,人早看不见了。
“还不是你惹出来的。”八哥笑着说,他见到皇帝爹的时间就更少了,不过消息挺灵的。或许是我太闭塞了吧,因为我根本没什么兴趣去鸟那些唐宫里的鸟事,想的就是早点搬出去,自由地做我的逍遥王爷。
原来是这样的,孔颖达老爷子虽然开始编修《五经正义》,但是对皇子的教育没放松过,对我的顽劣,他可没少给皇帝老爹打报告,不过我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还是不错的。直到有一天,我打瞌睡(当皇子的也不容易,清早六点起来读书,迫害青少年啊!),被老孔抓着了,让我背书,背不出来要体罚,当然不是体罚我,而是体罚我的伴读。当时正给年纪大点的哥哥讲《论语》,老孔也知道我比较邪性,不点千字文、弟子规这些东西了,直接让我背《学而》,我当时也是很气愤,没藏拙,一口气把整本《论语》背了个遍。
“光知道背,你不学习怎么能了解圣人的意思呢?”老孔开始教育我了,虽然天资好也要后天学习勤奋。
“孤身在帝王家,不去做博士也不用考取功名,”我辩驳道,“读书只是为了明白道理而已,这些道理我已经明白,而且明理也不尽然要读书啊?圣人之道,应该是身体力行的,而不是拿来死记硬背,或者当成什么邀取利益的工具。”
“小小年纪,你知道什么圣道。”老孔虽然吃惊,但是被一个小毛孩子洗刷也拉不下这张老脸。
“孤是不知道圣道,圣道太飘渺。孤只是从本身而及其他,吾等都是人,都有做人的感悟,只需要了解这些就好,孤又不做天子,何必了解那些能力之外的事。子曰:六合之外,察而不论。”我还在那里现学活用。
皇帝爹一听,愣了,然后安抚老孔:“小毛孩子,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你不必放在心上。朕且去考校一下,看看这小子是不是真的有见地,还是什么人教的。”
老孔没放在心上,皇帝爹放在心上了,熟悉历史的他怀疑有人效法杨修什么的搞小条子,派殿中省的侍御史(专门监察皇宫及诸王)一起去调查,把服侍我的一帮子人全部拉出秘密审讯。当然也没问出个所以,皇帝爹不放心,所以他在百忙之中就突然搞了一下“突袭”。
我们哥俩回到学馆,看到人差不多都齐了,大家消息都挺灵的,还有人打急抓看书,免得在皇帝爹面前出丑。
“大家驾到!”又是王牛儿那个死人妖声气,我们只好跪在榻上等候皇帝的到来。
“参见父皇!”跪下了一色人。
“都起来吧!”李世民一口山东味儿的广东话,刚开始听了认人非常难受,听多了也就这么地吧。
在皇宫里做皇子,你妈的地位决定了你的位置,所以我和李泰是坐最前面的,穿的是金丝团花的淡紫色袍子,扎的是西域羊脂玉做的玉带,金鱼带里。老实说,我更喜欢小兔子造型,可惜在贞观三年的时候朝廷里的大臣纷纷上书,请把兔符改为鱼符,年年有余(鱼)。
虎符肯定是不能用的,谁叫咱有个叫李虎的太爷爷,连带着老虎也被改叫了“大虫”。为了显示李家是纯的汉人血统,所以有时候我们这家人弄的那些东西比真正纯种的汉人(那些山东世家)更过火。其实有什么啊,祖先本来就是胡人,胡人就胡人,何必还往飞将军李广身上去靠捏。
李世民今天是穿便装,头戴儒生文士戴的展角濮头,身穿大红的衣服,腆着大肚子。
这个时候我才得以看清楚自己的老爹: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思想家、化学家、妇女权益保护先锋,大唐帝国最耀眼的灯塔,东亚及中亚地区人民的大救星,少数民族促进会会长,“皇唐大显威勋章”、“皇唐解放勋章”、“文明世界的捍卫者勋章”获得者——被授予“天可汗”称号的李世民同志。
便宜爹李世民,长着一个鲜卑人中最常见的大方脸,虽然刚过而立,但是和后世保养得很好的奶油相比,李世民同志更加沧桑,看上去有四十来岁。被太阳晒得古铜色的皮肤,眉毛不是很浓,一对小眼睛细而长,一个刘德华一样的大鼻子,宽大的嘴巴上下是略有些发黄而卷曲的胡子,腿有点罗圈,这是他经常骑马的见证,双臂舒长而有力,是他常年射箭锻炼的。看来阎立本的那画也有夸张的成分,李世民被美化不少。起码现在看起来他和李逵倒有几分神似,整个一个威风的武夫,却偏穿了一身文人的衣服,实在别扭。
内侍搬来一个马扎,李世民摇摇头,他拖过坐垫自己学着汉人的传统跪坐下来。然后有人搬过一个小几放在他面前,这就算一个尊坐,而我们面前的小几则被撤消了,因为我们是卑坐。太子李承乾随后也赶到了,虽然他并不在太学读书,但是皇帝要考校诸子,他是不能缺席的。李承乾长得很相我母亲长孙皇后,人也很白,衣服还是薰过的,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脸上还抹了点粉,使他的脸色看起来不至于那么苍白,那么病态。不过走路的确是“立场不坚定”,大概是小时候出麻疹引发的后遗症。我在两岁的时候也出过麻疹,好在老天开眼,不然我就要和二哥李宽一样,夭折掉了。李承乾是皇宫里第三个能穿明黄色衣服的男人。因为我的老爹下令要明服饰,皇帝的标准工作服是明黄色,而且是皇家专用,其他人不许用,用了就砍脑壳。
“高明,还不扶你老师坐下!”李世民看李承乾到场就要一屁股坐下,很是尴尬,便出言提醒他。
太子少师李纲颤微微地一拱手,抖了抖紫色的官服,正了正三梁冠,坐了下来。说起这个李纲,倒真称得上“太子克星”。他给前隋的太子杨勇、我的大伯父隐太子建成还有我大哥承乾都做过老师,但是他的这三个学生却无一人顺利登上皇帝宝座,还死于非命。随后的是东宫的左詹事于志宁和右詹事杜正伦等官员。
然后我们这些皇子才正式坐下去,等待皇帝老爹的来考察偶们。
皇帝考的也比较简单,就是帖讲,考的是你对那些书的记忆。皇帝先选出几本书来,然后让你自己选一本。
李泰是第一个出场的,他是皇子里的秀才,挑的也是那个时代进士科考试必读的《昭明文选》,不是有句话吗“文选烂,进士见。”
李泰的脑子也不知道怎长的,这些骈四骊六的文章他居然都记得。
我正听李泰那公鸭嗓子背曹子建的《白马赋》,昏昏沉沉的,快睡着了。
“雉奴,你打算默什么书册啊?”李世民上来直接给我一将军。
“吾家以孝治天下,古先贤或有云:唯《孝经》一卷可治天下。儿不才,想为陛下默此经。”我打算挖苦一下便宜老爹,但是好象老李因为我年纪很小,所以也没往这边想。
后世许多学者都考证过,唐朝初年的历史是被篡改过的,李世民倒不是想避讳他杀兄屠弟抢位子的事情,因为他的文治武功出色,大家几乎都忽略了他在道义上的缺失。而李世民极力想掩盖的,倒是他如何囚禁父亲逼其禅位的事实。因为这个例子太过恶劣,李世民不想他的子孙也效法自己逼父抢权。所以有唐一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是中央政权里最难处理的关系,再加上“未来”我这个“高宗”的操蛋行为,所以唐朝皇帝既希望太子不要太弱,又不希望太子太强削弱君权。“玄武门”情节一直是李唐王朝挥之不去的阴霾。
我站了起来离开自己的座,然后恭立行礼再跪在自己座位边,这叫避席。几位大儒和皇帝都暗自点头。
“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乎…….”
哪知我无心栽花,正挠到李世民的心结之上。说实在话,李世民最担心的儿子们学老子的样,也搞得和当年他们哥们三个一样,自己的儿子里出了这么个讲点情谊的儿子,李世民老怀安慰,这个时候他还没对太子不满意,在我默书后,他也不考较,直接问太子:“歧凤(承乾的小名,作者杜撰),你可为朕解说此经的意思吗?”
李承乾脸色憋得通红,老实说,虽然他是个瘸子,但是爱好弓马。和李世民小时候一样,喜欢的就是角抵(类今天的摔交)、射猎这些带劲的,自从皇帝从东宫搬到太极殿后,更没什么人能约束住他了,所以他有点松懈起来,书也不好好读。憋了半天,只好老老实实地说:“儿臣愚笨,不晓得此中意义。”他也真是够蠢的,其实这就是李世民让他在众家兄弟面前表个态:“我当了皇帝,你们都有好日子过,放心,咱不是那不讲感情的人。”也没真让他来讲解,他这一下,反而失了威风。
“那李泰,你来说说。”李世民当时没发作,让老四李泰出来讲解,李泰这个书呆子当然高兴了,于是大讲特讲,还捎带吹捧皇帝老爹一下。
“圣人的话,一定要好好体会,勤修道德。不能光凭借自己一点点小聪明。”李世民说道,“前朝炀帝何尝愚笨啊?只因为不守道德,失却天下和生家性命,要引以为戒。”
接下来,李世民点了庶出的李恪。
李恪长得很白净,据说非常像他的外曾祖父隋文帝杨坚,器宇轩昂,说话有力度也有节奏,李世民显然比较喜欢这个小帅哥的,但是也仅仅是喜欢而已,其余几个儿子李世民也没什么兴趣问了,吩咐几句带着出糗的太子李承乾去了观德殿。
******************************
大安宫
“皇祖圣安!”虽然说皇孙都要给这位老祖宗请安,但是李渊最亲近的还是我。第一嫡出的三人里我年纪最小,第二,太子是储君不好亲昵过分,越王李泰又是个“恪守礼制”的书呆子性格不好,第三本人身份够重,也不招人嫉,性子还算很随和。本着亲孙不亲子的中国传统,上皇对我是很好的,常常带着我去大安宫里的林苑里摘果子吃。这为老人因为他那个儿子的关系,他的名声和功绩一直被人忽视,而在晚年又发生了儿子们为争夺权利互相杀戮的事情,让他非常心痛。
每天晚上,李渊都会惊醒,他都会想起那天尉迟敬德带着秦王府的甲士杀入他寝宫的情景,那狰狞的面孔,带血的铠甲,还有那一地宫人的鲜血。
他最宠爱的张婕妤和伊妃也被那帮人拖着头发,从他身边拉走。
身为皇帝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他心爱的女人痛苦地死去,只留下几声惨叫。
他睡不着,一合上眼睛就会看到建成、元吉两颗血淋淋的人头,还有那些幼小的孙子们的惨烈地哀告。
他睡不安稳,那双鹰隼一样的眼睛,让他不寒而栗,那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一头准备吃人的野兽。当时他本想抗争,但是他老了,美女和权利让他丧失了斗志,他没有力气抽出宝剑了。
“陛下,事情已经不能挽回,请您赶快下诏让秦王诛灭太子、齐王一党!”
无奈之外还是无奈,李渊所能做的只能是保全自己这条老命而已,尽管他还是当时名义上的皇帝。
大安宫,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监和老宫女,其实没什么人能和失去权利的上皇说上话。就是寿仙长公主和丹阳长公主,也是非节日和传诏不得如内,无情最是帝王家,尽管在血脉上他们是亲人,但是在权利的角斗场中,这些人都会丧失人性。
有时候我很想询问一下当年是否有李世民吮李渊胸的事,但是我看到那双苍老无神的眼睛,就不再忍心问下去了。
“上皇,您应该多出去走动一下,老呆在宫里会生病的。”我关心地问道,老李多少有点感动。唐朝的大顶*殿,通风条件远不如后来明朝的高柱大梁的宫殿,而且人又席地而坐,潮湿得很。
这个时候关中气候湿润而温暖,和两千年后的江南差不多,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迹象。估计是畜牧业太发达,牛粪马粪产生N多温室气体直接影响了大气候。
于是在询问了新派来的晋王宾前著作郎萧德言后,由我口述,我想皇帝老子进了一本,他不是最喜欢人提意见吗,于是我就提了一条。
李世民接到我的上书后,很感慨对长孙无忌说:“辅机啊,你这个外甥倒是个孝子啊。看来你推举的萧德言没选错嘛。”
长孙无忌拿过我的奏章一看说道:“也是陛下仁孝,晋王才有此贤德。”
李世民摇头说:“你跟朕就不要来这个虚的了。王牛儿,去把戴胄和段纶找来,朕要重修仁寿宫。”
“奴婢领旨!”
“陛下,那这图…..”长孙无忌看着那图问道。
李世民看了看说道:“这个啊,昨天玄龄和朕说了,现在民力刚刚恢复还不宜大兴土木,而秘书监也昨天也来着朕的袖子说了好大一顿,那唾沫快喷到朕脸上了。还是缓缓吧。”
“诺!”长孙无忌退了下去。
李世民看了看那几张大弓,摸了摸这几张四角雉弓叹气道:“唉,这个皇帝真是不自在。”他又想出去打猎了,不过想想一众老臣的劝谏,还有执思力失那恳切的眼神,阿史那社尔决绝的态度,只能作罢。
内侍连忙把那图收拾了起来,只见图册上写着“大明宫图样”。
***************************************
随着九成宫的落成我孝顺的名声又在皇帝老爹心目里加了几分。
我正的自己的宫殿里和萧宾客探讨,就见东宫的太监曹杯儿跑了过来:“奴婢拜见九大王,太子请大王过去尝樱桃。”不过神色中好象也没多大恭敬的意思,毕竟狗仗人势,太子的奴才也有点档次的。
“老曹啊,太子哥哥真是客气了。”我也不怒,打了个哈哈。妈妈的,这瘸子跟我老死不相往来,今天怎么就把我叫去了捏?古怪啊。
也不容我多想,肩舆已经到了,我只好坐了上去:“去东宫!”
————————————————————————————————————————
咱也不玩深沉,您要觉得顺眼您就给上一票,光叫好不叫座可对偶的创作激情影响很大,不给票也没关系帮着扬个名儿也可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