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耀华阿辉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佳作推荐赶海:我能看到提示》,由网络作家“张耀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都市小说《赶海:我能看到提示》,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张耀华阿辉,由作者“张耀华”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社畜张耀华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相亲遭人嫌弃。他放假回渔村赶海,无意间发现自己能看到提示,金手指到账。从此,龙虾、青蟹、石斑鱼,大黄鱼、金枪鱼等都近在咫尺。甚至还有海底的珍珠、玳瑁、龙涎香、沉船宝藏……......
《畅读佳作推荐赶海:我能看到提示》精彩片段
阿辉始终百思不得其解,运气这东西就真的这么玄乎?
明明一起出海,还是同时下网,在同一海域,可张耀华捞上来的鱼就是多,品质就是比他们的好。
这找谁说理去?
想到前面那条剑鱼自己送上船,阿辉又释然了。
不服不行呀!
“哥几个,怎么说?今天早点收工?”张耀威开口。
水旺哈哈大笑,跟个神经病一样。
“收工,收工!”
尽管今天的渔获不足一千斤,大黄鱼更是只有七十来斤,比华哥少了很多,但他已经心满意足。
在海上浪荡了那么多年,还是头一回捕捞到那么多的大黄鱼,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这回到村子,肯定要把其他人羡慕死。
张耀华也赞同返航,虽然提示箭头还显示大黄鱼的存在,但一网打尽不是他的风格。
于是,两艘渔船踏上回程的征途。
这是他们最近最早的一次收工。
回到村子,才下午两点多,高挂的太阳很猛,很少人出来玩,基本上都躲在家中。
码头处,大良也不在,让张耀华几人稍微有些不习惯。
“大良哥今天这么不敬业?”说着,张耀威就给大良打去电话。
“喂!大良哥……啊!是嫂子呀!我大良哥呢?睡觉?睡什么觉,起来收鱼啦!今天有大黄鱼,我们就等他五分钟,不来我们就送到镇上去。”
捉到大黄鱼,腰杆子直,说话就是硬气很多。
大良在睡梦中被摇醒,一股起床气。午觉睡得真爽呢!尤其是这种天气,吹着空调。一般情况下,他得睡到下午三点。
“才两点多,你干嘛呀?”
“华仔他们回来了,有大黄鱼,让你去收鱼,五分钟不到,他们就送到镇上去,还不快去?”他老婆将其衣服扔过去,让他赶紧穿上衣服出门。
大黄鱼?
大良怔了一下,随即快速穿衣服,拿上手机和记账本就往小码头跑去。
等他赶到码头的时候,张耀华就看到他两眼的眼屎都还在,差点笑出声来。
“华仔、辉仔,捉到大黄鱼啦?多大的?”他急声问道。
水旺:“不是,你不应该问我们捉到多少吗?”
呃!
大良满脸古怪。
大黄鱼,你还想捉到多少?捞到三五条,就算运气好的。
但他还是配合问一句:“多少?”
“我家的不多,才七十来斤。华哥的多,应该超过三百斤,最大的超五斤重。”水旺抢先说道。
这让张耀威很无奈,逼都要让装完了。
大良看向张耀华:“真的假的?”
张耀华点头:“最大的应该有6斤左右,良哥你过去看一下吧!”
大良难以置信,但随即狂喜。
水旺和阿威那两混小子会拿他开刷,但华仔不会,华仔还是很正经的。
他赶紧到船上去察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我擦!怎么还有条这么大的剑鱼?你们真的是运气爆棚。”
他首先看到的,不是什么大黄鱼,而是那条差不多三百斤重的剑鱼,将近两米长,视觉冲击力很大。
张耀威嘿嘿一笑:“良哥,你猜怎么捉到它的?”
“怎么捉的?”大良也好奇,以这艘船的渔网,捕捞到剑鱼的可能性很小,大概率就是网破、鱼不一定死。
“它自己跳上船的,妈的!差点在我身上开个洞。”
大良目瞪口呆,还有这种事?
水旺补充:“别不相信,我都看傻眼了。要不是华哥拽他一把,阿威真的让这条鱼戳个洞出来。”
大良心里直呼离谱。
嘴上道:“这剑鱼也给我吧!我给150元。这价格,你拉到镇上也肯定拿不到。”
张耀华他们刚才打电话问过两三个鱼老板,从120到140不等,确实没大良开价高。
“行。”
大良喜出望外,他有自己的渠道,能卖160元以上。
随后,他把目光转移到大黄鱼身上。好几框,全是大黄鱼,他把手伸向最大的那条,双手托起来。
“是有6斤的样子。”
这点手感,他还是有的。
“都给我,都给我!”大良的胃口很大。
水旺质疑:“你吃得完?”
大良坦白:“我手头没有那么多资金,但保证两天之内给你们钱。”
野生大黄鱼根本不愁卖,他很容易就转手出去,甚至都不用他送出去,只要把消息传开,自有老板上门收。
“先谈价格吧!”张耀华。
大良点头:“你们抬上来,每一条我都称一称,顺便算价钱。”
这种鱼,具体价格得看重量。
“这条八两,400一斤;这条一斤三两,1300一斤……”
大良一边称,一边在本子上记录。
张耀威他们在旁边盯着,生怕大良写错。
“六斤一两,我给9000块每斤,没问题吧!”大良深知道,想要这合作长久,价格上一定不能压,甚至要比张耀华他们送去镇上还要高一点。
否则,人家凭什么卖给你?
别说没有亲戚关系,这种涉及到钱的问题,亲戚也不管用。
“OK!良哥的信誉,我们信得过。”张耀华颔首。
“是呀,是呀!”水旺他们附和。
大良当没听见水旺和阿威的附和声,不指望他们信得过自己,他要的是华仔的态度。他清楚,这四人组,核心是张耀华。
算下来,张耀华两兄弟收入五十七万多,是他们最大的一笔收入。
张耀威激动得直掐水旺。
“卧槽!你能捏自己吗?”水旺非常无语。
羡慕呀!但不眼红,华哥吃肉,他喝汤。
他俩兄弟今天收入也打破记录,超过十万,达到了12.3万元。
当面确认了三遍,没有问题,张耀华他们才将剩余的几十斤杂鱼带回家。
而大良则是疯狂打电话。
不管是大黄鱼,还是那条剑鱼,都能给他带来不菲的收入。这一次,他得好好运作一番。
“华哥,今晚到我家吃,我让我爸去买菜。”水旺远远地大声喊道。
赚了那么多,不聚在一起吃大餐,说不过去呀!
正好,今天还捉到两条石斑鱼,他没有卖给大良,就是准备自己吃的。
张耀华兄弟回到家,家中没人,估计去挖番薯了。
张耀威本想骂下来一句的,但看到水旺身边的人,自己的大哥,也就把脏话咽了回去。
三人一起来到木匠的家中。
这是他们村唯一做木匠活的,虽然谈不上富贵,但也不算穷。只是,现在也基本上闲下来了。
以前,村里谁家结婚不要跟他打招呼呀?
做柜子、桌子、椅子、床,甚至门窗等。
可现在,有些人建楼房已经不用木质的门窗了。
“田叔公,听说书桌已经做好。”张耀华打招呼。
一位头发半白的中老年人在屋内正在抽水烟筒,看到来人是张耀华,赶紧放下水烟筒。
“是华仔呀!书桌、电脑桌,还有椅子都在那边。”
因为是定做的,样式是张耀华提供的,他以前没有做过,担心张耀华不满意,所以速度慢了些。
张耀华喜欢实木家具。
他验收了一遍,很满意。
桌椅都是栗木做的,有漂亮的木纹,还坚固耐用,不容易脏。
无论是张远航的书桌,还是张耀华的电脑桌,亦或者是椅子,做工都非常精细,能看出是下了功夫的。
“怎么样?还要改吗?”
张耀华摇头:“不用,挺好的。田叔公,您这手艺真不错。”
这恭维,可把老木匠乐得不行。
他家勉强可以算得上小康水平,完全可以退休不干。可他也就只剩这么点爱好,根本闲不住,还是整天刨木板。
不只是他,几乎所有老一辈,都是闲不住的。
一旦让他们清闲下来,这痛、那痛的,浑身的老毛病爆发一样。在乡下,哪怕是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依旧搞鼓她的菜园子,浇水、除草等等。
自从村子逐渐现代化,他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大家的门窗开始用金属的了,凳子用胶凳,饭桌不再是以前的八仙桌,沙发也从外面买,多少让他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如今,再次听到别人的恭维,能不高兴吗?
“老了,不行了,跟不上潮流。”田叔公笑着摆手道。
后面那句话,是他孙女跟他说的。
张耀华告诉他:“这书桌和电脑桌就是潮流。所谓的潮流,其实就是款式而已,这对田叔公您来说,也不难。”
看出来了,田叔公是热爱这门手艺的,不舍得丢。
只是,现在好多家具都可以在工厂生产,不再需要纯手工打造。他们这种老匠人,自然也就逐渐淘汰了。
“潮流就是款式?”田叔公愣了愣,很快明白过来。
“嗯!好像是这个理。不过,现在大家都不需要了。”他接着说。
张耀华摇头,出主意道:“倒也不是不需要,有些人就喜欢纯手工的。田叔公,您可以尝试让阿娇在网上接单,专做高端货。”
低端货肯定是争不过人家家具厂的。
他知道,现在好多传统手工产业都不好混,在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下,完全被打得没有招架之力。
有些手工艺人只好转型。
也有部分手艺人顺应潮流,结合网络等手段,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网上接单?靠谱吗?”田叔公有些心动。
张耀华实话实说:“不一定靠谱,但试一试又没有损失,万一打出名气,田叔公您根本做不过来。”
“好,我问问我家阿娇。”
阿娇是他的孙女,也是大学生。
作为村里有名大学生的张耀华,田叔公相信他。
赚钱多少无所谓,主要是他还想发挥余热。
而张耀华也是看出他不服老,才出了这么个主意。此外,田叔公这手艺也确实棒,看那张凳子的雕花就知道了。
手艺过硬,就代表着口碑。
正聊着,田叔公的孙子提着一个类似菠萝的东西回来。
“这玩意又不能吃,砍回来干嘛?”水旺好奇。
“水旺哥,你不懂了吧?我听人说,这东西做成手串很贵的。”那小子悄悄地告知,似乎掌握了财富密码一样。
“做成手串?你听谁胡说八道的?”水旺不信。
不就是海菠萝吗?
这玩意长得像菠萝,但完全没有菠萝的味道,干巴巴的,像是木头。
他没听说过,这东西还能做成手串。
就在这时,张耀华开口:“也不算胡说八道,确实有人做成手串卖,而且价格还一度炒得很高。”
啊?
水旺和张耀威大眼瞪小眼。
还有这种事?
早说呀!
“呐!没骗你们吧?还是华哥知道的多。”
张耀华笑道:“你也别高兴太早,我想说,你已经错过风口了。真正值钱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送人可能都不要。”
这回,轮到田存浩傻眼。
刚以为自己掌握了财富密码,就要发财了,这就被人一盆冷水浇灭。
“不会吧?”
“什么不会吧?这玩意最开始被人说是滴血莲花菩提,一般是用来做法器的坠子,抵珠,穗头。装饰用,有的大的也可以做把件跟文玩核桃差不多,拿在手里玩。”
说着,张耀华从那个海菠萝扣下来一块,摆在手心,说道:“你们看,这形状像不像佛莲?
只要把玩一段时间,就会变红,所以就有滴血莲花的称呼。
刚有人弄出来的时候,听说唬住了很多人,非常讨喜。当时,一串滴血莲花被炒到二三十万元。
不过,当大家得知,这玩意就是海菠萝的种子,瞬间跌落神坛,不值钱了。”
之所以贵,一方面是这玩意新奇;另一方面则是看着神秘,大家以为这东西稀少。
而为了炒作,商家保守秘密,对这东西的来历避而不谈。
等被人曝光,滴血莲花菩提是海菠萝做的,东南沿海很多地方都有,并不稀缺,立即扯下了它神秘面纱,价格暴跌。
张耀华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这玩意已经不值钱,否则他早就回来砍海菠萝了,还上什么班?
那时候,他同样极度郁闷,没赶上发财的顺风车。
张耀威、水旺和田存浩几乎同时在心里冒出一句话:我还没上车!
三人都是错过了一个亿的感觉。
“可惜了。”
“是呀!吃屎总赶不上热乎的。”张耀威点头。
“热乎的?我这就给你拉,要吗?”水旺嘿笑道。
“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