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百味书屋 > 现代都市 > 天宝年间精品文

天宝年间精品文

落叶凋谢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天宝年间》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李瑄李屹,《天宝年间》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军事历史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天宝年间,歌舞升平。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贺知章、高适、岑参、颜真卿、吴道子、张旭……数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引动盛唐气象。然而盛世如瓷器一样,精美而易碎!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是才子与佳人的风采,而是穷奢极欲的皇帝。那青海头的森森白骨!那怛罗斯的遗憾。那东北的胡儿,虎视眈眈。还有那华清宫内娇媚的身躯,舞动胡旋,君王长醉,梦为神仙……当华夏永远失去中亚;当两京古道上饿殍遍地;当异族的铁骑,再次淹没玉门关。眼看着“天可汗”时代逐渐远去,庙堂之上,依旧灯红酒绿。李林甫口蜜腹剑,把持朝政;杨氏一族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当一个人与一...

主角:李瑄李屹   更新:2024-08-07 06: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瑄李屹的现代都市小说《天宝年间精品文》,由网络作家“落叶凋谢”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天宝年间》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李瑄李屹,《天宝年间》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军事历史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天宝年间,歌舞升平。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贺知章、高适、岑参、颜真卿、吴道子、张旭……数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引动盛唐气象。然而盛世如瓷器一样,精美而易碎!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是才子与佳人的风采,而是穷奢极欲的皇帝。那青海头的森森白骨!那怛罗斯的遗憾。那东北的胡儿,虎视眈眈。还有那华清宫内娇媚的身躯,舞动胡旋,君王长醉,梦为神仙……当华夏永远失去中亚;当两京古道上饿殍遍地;当异族的铁骑,再次淹没玉门关。眼看着“天可汗”时代逐渐远去,庙堂之上,依旧灯红酒绿。李林甫口蜜腹剑,把持朝政;杨氏一族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当一个人与一...

《天宝年间精品文》精彩片段

“臣还有奏……”
李适之心中很不舒服,明显皇帝更信任李林甫一点。
是李林甫阴谋诡计在前,却让皇帝对他产生怀疑。
“讲!”
李隆基语气重了一分。
“臣得知在上洛郡洛南县的龙沙河中,出现大量金粒,按照地志,那里必有一处金矿,采之可以富国。”
李适之平静地说出李瑄告诉他的金矿位置。
一众大臣,嘀咕几句后,面面相觑。
看李适之言辞凿凿,连县河之名都报出来,一定是提前勘探过,绝非无的放矢。
李林甫都没有怀疑李适之话语的真实性。
欺君之罪,可是不小。
他只能在心里,暗骂李适之这个后生阴险。
他被昨天李适之的爽快欺骗。
但此时此刻,也无法做出反驳。
“左相,洛南县龙沙河金矿由你全权负责,若真如此,卿为大功。”
李隆基摸了摸胡须,怒气平息,转为笑颜,自宰相宇文融被贬后,虽国库收入与支出,一直平衡。
在李隆基看来,这就是拮据。
哪怕是这几年李林甫在关中地区推行和籴法,也只是解决长安粮荒,和减轻江淮漕运负担,并没有使国库增加多少。
他贵为天子,不该只有这些!
若能得到一些黄金,以后就不必那么精打细算。
此时的李隆基,勤奋节俭已经不在,只想快快乐乐,安享晚年。
盛世之下,极尽奢华,赏赐无度。
上行下效,使整个长安,都是一片奢靡之风。
“遵旨!”
李适之作礼领命。皇帝命他全权处理此事,李林甫也无法干预。
“退朝……”
当朝会落幕后,李林甫看着李适之的背影,眉头久久无法舒开,心想是低估了这家伙?
洛南如果有金矿,那李适之定会被皇帝信赖,严重打击他的朝堂威势。
他必须再想对策。
不论如何,这次朝会,让大臣们对左相李适之刮目相看。
一旦洛南传出金矿的信息,必然有大臣向李适之靠拢。
不满李林甫专权的大臣,敢怒不敢言的官吏,满朝皆是。
……
长安,朱雀街。
李瑄带着罗兴,去东市取好宣纸后,来到长安各坊曲巷游览。
可惜天公不作美,刚来到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就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长安的繁华,不会因为一场春雨偃旗息鼓。
宽五十余丈的朱雀街道上,杨柳如烟。
路上行人步伐渐快,小贩们搭起简易棚子。
来往商人依旧,戴着胡帽的胡人屡见不鲜。
车道上的车马,川流不息。
游街的青年男女,举伞享受着春雨的惬意。
那些“肩挑春色”的卖花者,穿梭春雨中,更显朱雀大街上的繁华。
“七郎,下雨了,请先回避!”
罗兴抱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宣纸,向李瑄提醒。
他们出门的时候,没有带伞。
李瑄不急不慢,雨水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看到旁边的里巷口有一个古香古色的茶肆,遂带着罗兴进入。
“博士,上茶……”
一进茶肆,罗兴便吆喝道。
“郎君请上座!”
茶肆的管店看李瑄穿着、气质,立刻应和。
李瑄身边有青衣僮仆跟随,明显是王公贵族。
他亲自引着李瑄,来到二楼。
李瑄听到罗兴称呼管店为“博士”,不禁一笑。
这个在后世高大上的词汇,在唐朝只是对某种行业精通者的称呼。
以至于演化为一种口头俗称。
类似于后世的“师傅”。
假如唐代看到后世到处的“师傅”,也会和李瑄一样。
“郎君,此座在窗前,为上座,可见天街的一切。”
管店指着一个靠着窗的矮桌,向李瑄请道。
李瑄点头,席地而坐。
罗兴在一旁吩咐管店,上最好的茶。
管店不敢怠慢,立刻离开去安排。
“咯吱!”
“哗哗……”
李瑄推开窗户,听到雨声的同时,能看到开化坊前,大街上的全景,一切形形色色,芸芸众生。
在不知不觉中,整个茶肆二楼上,落座不少人。
此茶肆经营特色,在朱雀大街上颇有名气,来者皆非平民。
有的互相认识,各自攀谈。
“此为峡州的明月茶,芳香沁人,请郎君品尝。”
茶煮好后,面容姣好的侍女,为李瑄奉上,并向李瑄介绍。
“峡州,去年已经改州为郡,名夷陵郡!”
李瑄下意识的向茶肆侍女纠正。
“妾知诸州大改,却不知具体,还请郎君不要见怪。”茶肆侍女很有礼貌,颔首向李瑄赔礼。
“不必如此,是我多事!”
李瑄最近接受时政太多,有些钻牛角尖,他也意识到向一名茶肆女子说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见李瑄风度翩然,倒是让茶肆女子更不适应,手忙脚乱的为李瑄摆好茶具,含羞离开。
李瑄还不待品茶,就听到楼下一阵嘈杂。
他让罗兴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回禀七郎,是大诗人王摩诘来茶肆避雨,长安推崇王摩诘者,比比皆是,连圣人、王公,都对其备受青睐。故而如此!”
罗兴打听好后,跑上来告诉李瑄。
他所说的“圣人”,为李隆基。按照大唐礼制,在朝堂上,百官称皇帝为“陛下”,皇帝自称“朕”。
但在私下,官吏、百姓,多以圣人、至尊称呼李隆基。而李隆基一般以“我”自称。
王摩诘!王维!
李瑄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如雷贯耳。
结合这一世的记忆,李瑄知道此时天下最出名的诗人,不是“谪仙人”李白,而是二十一岁就状元及第的王维。
这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才子,是自宰相张说、宰相张九龄之后的“一代文宗”。
他弹奏的诗篇,是真正的“盛唐正音”,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
他名满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子心中的楷模。
李瑄早就想一睹王维的风采。
梦回千年,与李杜、王维这样的大诗人畅饮,是后世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愿望。
也是李瑄今生重要的计划。
因为李瑄需要“文人大诗人才子”这样的称号。
李隆基启用张说、张九龄,除了张说的能力,还有就是张说、张九龄的才华,能装扮盛世,粉饰太平。
一个名动天下的才子如果犯下“罪责”,会有无数人为其求情。
安史之乱时的李白、王维,就因此逃过一劫。
王维现在任左补阙,虽是一个从七品的谏官,但李林甫定不敢明目张胆去动他。
另外,李瑄觉得“文人才子”的称号,可以让一个人由内到外的升华,变得更有魅力。
还能让天下人通过诗,更了解其主人,哪怕其主人的真正想法,与诗中的描述迥异。
期待感和憧憬,文人们从来都不会缺少。
比如三国时的曹操,如果他不是文人,他没有写下《短歌行》《观沧海》《蒿里行》等诗篇,没有开创建安文学,后世对他的评价,不会比司马懿好到哪去。
李瑄没有比肩李杜的才华,但他来自未来,知道不少诗词佳作,他可以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场景,演绎出来。
当然,李瑄不会抄袭同时代的诗人。
如果记错创作时间,将名声扫地。
李瑄也敬佩这些创造盛唐气象的诗人,这是他们的时代。
当李瑄决心改变历史,可不单单是蝴蝶效应那么简单,那将是改天换地,自李瑄以后的诗人、文人,会受李瑄影响,不一定诞生。
他们的万丈光芒,将由李瑄继承。
在得知是王维后,李瑄立刻起身下楼。
茶肆一楼的大堂内,一名青衣男子被众星捧月般的围着。
此人就是王维。
年轻时的王维,容貌洁白,风姿郁美。现在依然是魅力四射,那些茶肆的女子,看着王维,顾盼含笑,双眸放光。
在历经大起大落,丧妻丧子,政治失落之后,虽然心灰,但他依然幽默诙谐,平易近人。
并非李瑄想象中的隐士诗佛,安安静静的儒雅君子。
周围的文人都想邀请王维同座饮茶,但都被王维婉拒。
“让开,我家郎君要见王摩诘。”
见一众人挡住李瑄的去路,罗兴吆喝一声。
罗兴是奴仆,一切以主人为主,许多奴仆的劣性他也存在。
虽然这两个月李瑄一直批评他,但他依旧难以改正。
李瑄准备在从军的时候,带上罗兴,磨掉他“恶劣”品性。
被罗兴一喝,一些文人看罗兴穿青衣,知道他的身份,立刻让开。
因为像罗兴这样的身份,在长安被称为“青衣恶奴”,人们敬而远之。
王维见这一幕,眉头微皱,他也有仆人,但对仆人的约束严格。
对于李瑄这样的王公子弟,他一向不见。
“在下李瑄,为当朝左相第七子。对王补阙仰慕已久。”
李瑄见王维后,向他揖手一礼,不卑不亢,没有一点盛气凌人。
王维在得知李瑄是李适之的儿子后,眉头舒开。
左补阙归于门下省,门下省的长官为左相,李适之是王维的直属上司。
今日在朝会上,李适之能向权倾朝野的李林甫发难,让王维看到一些希望。
日常朝参,在京五品官吏方可“见言陈事”。
但王维是谏官,有资格参加早朝。
拾遗补阙,甚至可以在朝会后,参加宰相与皇帝的秘密会议,位卑而职重。
然王维这个补阙,当得十分憋屈。
张九龄被李林甫扳倒后,李林甫曾将所有谏官召集在一起,警告道:天子圣明在上,文武百官顺从圣意都来不及,还需要劝谏吗?看看那“立仗马”,它们只要一声不吭,就能得到三品的饲料。但那些马如果乱嘶鸣,就会被踢出仪仗。以后就算想不乱叫,也不会再被任用。
当时有一名叫杜琎的右补阙,不信李林甫能一手遮天,立刻上奏弹劾李林甫。
果不其然,第二日,杜琎就被贬到下邽这个穷乡僻壤当县令。
从此,大唐朝堂,成为李林甫一个人的舞台,尽情表演。
所以,王维被召为补阙,心里是抗拒的,他早已有归隐田园的想法,但皇帝需要才华横溢的王维为官,以点缀盛世。


“万万不能收将军钱财,这如何使得?”
老里正听到李瑄要将宰杀的羊买下后,惊慌失色。
“你要是敢拒绝,以后有什么困难,我不会再出兵帮助。”李瑄不得已向老里正威胁。
百来户牧民,有十几口之家,也就马牛羊百来只,看起来很值钱。
但牧民也有众多灾祸,一家平均拿出五只羊,算很大的损失。
汉家牧民,不是顿顿吃肉,也要囤积粮食。
“唉!”
老里正叹气一口,他们一番好意,办成坏事,早知道这样,就不将羊宰杀。
李瑄的刚正,让老里正想到一句谚语:君子如山岳。
他能在花甲之年遇到,也算不枉此生。
“五百只羊我会让士兵们带走,钱过两日我会派人送来,请相信我的信誉。”
李瑄留下这句话后,吩咐士兵,将羊携带,离开牧场。
丰安城中,得胜归来。
李瑄吩咐各营的食所,今晚吃羊肉,人人有份。
使城中军士欢呼。
然而李瑄刚回军城不久,卢瑜再次见他。
军使府中,判官、推官,诸衙将都被卢瑜叫来。
“李将军,你将带回的羊交给皋兰州骑兵,不就没什么事了,哪像现在这么难堪。”
在公堂上,卢瑜没有先赞扬李瑄的军功,而是就这件事,不依不饶。
先前说得那么冠冕堂皇,又是上古圣君,又是当今圣人。
说到底还是收下牧民的羊。
卢瑜正好当众敲打李瑄一下。
“将军,牧民们为让丰安军收下羊,将羊杀死,所以我们不能让牧民蒙受损失。这些羊都是以我个人的名义买下,钱很快就会送给牧民。”
李瑄坦言说道。
这话让卢瑜变色,他把这一点忽略了。李瑄世代贵族,父亲又是宰相。
皇帝随便赏赐一点宝物,都是价值不菲。
李瑄都这么说了,卢瑜也不好再追问。
“我代兄弟们谢过李将军……”
高锴等衙将听到李瑄的话,一个个向李瑄表示感谢。
这件事很快就会传遍全军。
士兵们都会记住李瑄的恩德。
卢瑜心中懊恼,却毫无办法。
李瑄趁机向卢瑜汇报此战的情况,包括斩敌数和伤亡数。
此次斩杀突厥骑兵九百四十二人。
获得马匹六百五十匹。其中有五百余匹可以当做战马。
在交战、追击过程中,有的马匹跑脱,无法追回。否则能得到更多战马。
丰安军骑兵战死五十五人,伤六十人。
相比于斩敌数,这是很小的伤亡。
全赖李瑄英勇斩将,快速击溃敌军。
卢瑜虽吃惊这样的战绩,但是有馘为证,还有数百匹战马、一些弓箭刀矛等战利品。
汇报完毕后,众人离开军使府。
卢瑜需拟订战表,向王忠嗣奏功。
虽然卢瑜是主将,但此次带兵的是李瑄。
以李瑄的身份,卢瑜但凡少写一点战功,李瑄都能从另一边禀告李隆基、高力士、李适之。
所以卢瑜只能将真实战况,一五一十地写下。
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卢瑜不免有自己的情绪。
他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与皋兰州骑兵的冲突,一切都是李瑄自作主张。
“将军,这样写合适吗?”
负责审议文书的柳锡忍不住说道。
从道义上讲,李瑄并没有做错。
他了解过王忠嗣的治军方略。虽严谨刚毅,却又网开一面。
王忠嗣年轻时任代州别驾的时候,惩奸除恶,雷厉风行。
豪强大户们,关闭门户,收敛行迹,不敢犯法。
王忠嗣现任朔方节度使,三令五申严禁军士扰民,欺凌百姓,违者重惩。
虽皋兰州骑兵不属于朔方军,却也归王忠嗣节制。
李瑄的行为,与王忠嗣的理念非常接近。
“柳判官,本将书以公文,可如是?”卢瑜瞪着柳锡:“判官是主将的判官,还是禆将的判官?”
连判官都敢质疑他,让卢瑜心中更为不满。
“将军所言不错!我是丰安军使的判官。”
柳锡本想提醒卢瑜一下,是为卢瑜好,省得不讨王忠嗣喜。
见卢瑜指责起他,柳锡索性顺从,缄口不言。
见柳锡妥协,卢瑜很满意,他让柳锡将文书交给探马,务必快速送到回乐城。
“我让他统领丰安骑兵,是希望能借胡人之手,将他杀死。但他的勇猛超乎想象,超乎相公的想象。反而助长他的功名!”
柳锡出去后,卢瑜竟向一名青衣奴仆打扮的男子说道。
“李瑄有智计,如李适之的幕僚。一日不除,相公心中一日不安。”青衣奴仆刚才还唯唯诺诺的样子,现在却挺起腰板,对卢瑜说话。
谁能想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有这样的勇武。
再这样下去,恐将来又是一个王忠嗣。
“圣人注意着他呢。相公吩咐不能刻意,只能诱导李瑄自己出战,造成贪功而死,这样圣人就不会追究了。现军中将士慑服于他,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代替我的位置。”
卢瑜担忧这一点。
他才是李林甫的人,他有一个族兄,叫做卢铉。
李林甫设计让他上位,是想让他不留痕迹地弄死李瑄。
前几日,李瑄与阿史那扶汶比试,他心中窃喜,以为很快就会完成任务。
更没想到,飞马射缨,成就李瑄的风采,奠定军中的威望。
李林甫将李瑄的名声搞臭,谁知短短一天,李瑄就在丰安军翻身。
本来卢瑜不会心急,慢慢寻找战机。
他是主将,一有机会,就能坑副将。
但李瑄的能力和背景太大,或许他还没有找到这种机会,就已被调走。
“我必须再回一次长安,请相公想对策。最近你不要轻举妄动。”
青衣奴仆向卢瑜提醒。
现在最担心的是李瑄再立功勋,将卢瑜挤走,或者调到别处,就不会有机会了。
……
当天晚上,羊肉的香味,飘满整个军城。
士兵们在得知是李瑄自掏腰包买的羊肉时,对李瑄的好感更上一层。
李瑄用他的勇武与举止,让士兵们相信陈回光将军调回长安,是为高升。
那些骑兵,绘声绘色地向军中的步兵讲述李瑄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简直如霸王再世一样,无人能敌。
骑兵们觉得与李瑄战斗,从未有过的痛快,那一瞬间,他们甚至抛弃功名利禄,追求男儿最奔放的时刻。
丰安军中,也因此人人思战。
翌日清晨,士兵们喝过浓香的羊羹后,从丰安军渡过黄河。
船上载着战死士兵的尸体,准备埋葬在黄河以东的墓地。
自丰安军城建立以来,五湖四海的汉、胡壮士,都埋在这里。
士兵们固守边塞,昨夜一起吃羊肉的时候,谈笑欢快。
今日的脸上,却写满悲伤。
下一次战斗,他们又有人长眠于此。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李瑄心中复杂,他指着这里对众将士说:“如果有一天我战死,不必回长安,也埋在这里。”
众将附应。
士兵们侧目。
罗兴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卢瑜则在一旁皱眉。
按制,一场战斗后,由主将主持祭葬仪式。
卢瑜捂着眼睛,似是流泪地宣读祭文。
这一次祭葬后,士兵们都知道神勇的李将军还是一名诗人,在离家从军的时候,写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不久后,即便是不识字的丰安士兵,也能将这首诗背诵下来。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