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瑄李屹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天将军完整章节阅读》,由网络作家“落叶凋谢”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网友对小说《大唐天将军》非常感兴趣,作者“落叶凋谢”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李瑄李屹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天宝年间,歌舞升平。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贺知章、高适、岑参、颜真卿、吴道子、张旭……数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引动盛唐气象。然而盛世如瓷器一样,精美而易碎!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是才子与佳人的风采,而是穷奢极欲的皇帝。那青海头的森森白骨!那怛罗斯的遗憾。那东北的胡儿,虎视眈眈。还有那华清宫内娇媚的身躯,舞动胡旋,君王长醉,梦为神仙……当华夏永远失去中亚;当两京古道上饿殍遍地;当异族的铁骑,再次淹没玉门关。眼看着“天可汗”时代逐渐远去,庙堂之上,依旧灯红酒绿。李林甫口蜜腹剑,把持朝政;杨氏一族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当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相...
《大唐天将军完整章节阅读》精彩片段
左相府。
李瑄正在院内,由左相府的佐吏兼幕僚李琚,教导隶书之工巧。
李琚出自陇西李氏,他在开元二十二年甲科状元及第。现任门下省的书令史。
可能是因为与李隆基的儿子李琚同名,李琚被“谋反”处死,使李琚没有受到李隆基重用。
“常闻一日千里,七郎正是这样人!”
一副书法写完后,李琚赞叹道。
自李瑄认真练字后,李瑄的进步肉眼可见。
和普通的少年人不同,李瑄沉着冷静,落笔的时候,像是将全身的心血,倾注其间。
这种态度,李琚从未遇到过。
“老师谬赞。您是书法大家,跟您比起来,学生差之远矣。”
李瑄对教导书法的李琚十分尊重,一直以学生相称。
李琚犹工隶书,继承唐初大书法家褚遂良的风格,明净媚好,又沉着飞动。
这种飘逸感,十分符合盛唐对书法的审美。
这也使得李瑄主要以学习“褚体”为主,因为褚遂良的书法打破古典书法的单纯、静穆之美,走向了更自由的表现,摒除了一切冗繁,只留下精华。并且在刚劲之中,体现凛凛风骨,笔势纵横,舒朗奔放。
在这个时代的文人心中,褚遂良是并不逊色欧阳询、虞世南这样的大书法家。
“七郎,我有一个好友,名颜真卿。他的书法刚劲有力,大气磅礴,似有宗祖之风。我觉得你是有气魄的人,他更适合当你的老师。”
李瑄这两个月的表现,他也听说了。
年纪轻轻,写出的诗令他汗颜。
颜真卿和李琚在同一科进入及第,同时及第的还有杜鸿渐、萧颖士等人。
李琚作为第一名,和颜真卿一起同游曲江杏园,交情匪浅。
“不知颜真卿现在官居何职?”李瑄向李琚询问道。
他没想到李琚竟与颜真卿熟识,李瑄虽然清楚历史的大致脉络,但人物关系细节,不可能都知道。
要知道,如欧阳询、褚遂良等书法家,只是继承王羲之、王献之的风格,但颜真卿,真正做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唐代新书体的开创者。
虽然颜真卿在年长后,书法步入圆满,但此时颜真卿的书法,已倍受朋友推崇。
“颜真卿在长安西方醴泉县任醴泉尉。他家住万年,待回来后,我带着七郎去拜访。”
李琚告诉李瑄颜真卿的所在地。
“听老师一说,我迫不及待。”
结交名垂青史者,瞻仰他们的风采,是这一世李瑄的愿望。
“七兄……”
李琚离开后,李瑄继续俯身练字。
这时,李玉莹捧着一株深红色牡丹花跑过来,她旁边还有一名与她年纪相仿的少女。
少女头梳双髻,穿着杏黄色窄袖短儒长裙,手臂上挽着雪白披帛,如星辰一样明亮的眼眸,柳眉琼鼻,生得粉雕玉琢。
“七兄,给玉莹写一首关于牡丹的诗,我要在斗花会上,为我的牡丹花增添光彩。”
李玉莹高举牡丹花,向李瑄说道。
“写不出。”
李瑄没闲工夫与李玉莹胡闹。
“长安都流传左相七郎是才子,我朋友月瑶,特地来看你写诗,七兄随便写一首嘛。”
李瑄直接拒绝,让李玉莹很没面子。
“七兄……”
李玉莹见李瑄不为所动,抓住李瑄的胳膊撒娇道。
“好吧,仅此一次。”
李瑄看到李玉莹身旁的小娘子用疑惑好奇的眼神看着他。
这身打扮,一看就是士族之女。
“七兄最疼我。”李玉莹喜笑颜开。
她还跳到桌前,像模像样地为李瑄磨墨。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李瑄没有多犹豫,一气呵成写下这首后世佳作。
“七兄写得好,我斗花的时候,赋七兄的诗,她们一定羨慕我。”
李玉莹实际上不懂李瑄写得是什么。她要的只是一首诗。
旁边少女眼眸中异彩连连,她第一次见到这么有才华的少年,一首诗歌一挥而就,像传说中的大诗人王维和李白。
“玉莹,这小娘子是哪家的?”
李瑄搁笔后,随口一问。
“她叫姜月瑶,也住在平康坊。”
李玉莹回答李瑄。
“姓姜,和李林甫是什么关系?”
李瑄听后,眉头一皱。
士族姓氏,数都能数过来。对李瑄印象最深的姜姓,就是李林甫的母族。
“那是我表伯父。”
姜月瑶弱弱地回应一声。
她是姜皎的孙女。
当初的姜皎,可谓是倍受李隆基恩宠,由于嘴上没把门,在开元十年时,被李隆基贬到钦州。
姜氏因此败落。
由于李林甫微末之际,姜皎对其疼爱有加,所以他得势以后,对舅父的后代视若己出。
“霜儿,先请这位小娘子到前院,我有事要和玉莹说。”
李瑄得知姜月瑶的身份后,转而就对着姜月瑶笑道。
姜月瑶突然感觉浑身不对劲,她是客人,霜儿来的时候,她只能先跟着霜儿去前院。
“玉莹,你怎么能和李林甫的亲戚来往呢?”
姜玉瑶走后,李瑄非常不悦,对李玉莹说道。
“阿兄,我们从小玩到大啊!”
李瑄从未说过李玉莹,见李瑄说变脸就变脸,李玉莹很害怕,七兄从未这样。
姜月瑶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她以为因为李屹之事,李瑄不喜欢姜玉瑶。
李瑄与李屹之间,只是少年意气的口角之争,这样的事情,在长安贵族之间,太普遍了。
“以后少来往了,我们两家不一样。”
李瑄将李林甫当成死敌,不能容忍家人与李林甫的家人有来往。
因为他知道,姜玉瑶既然住在平康坊,一定与李林甫亲近,甚至直接住在右相府。
历史上,他们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李适之被逼死在宜春郡,在连棺椁都无法回老家。
他的兄长李霅扶着李适之棺椁落叶归根的时候,被李林甫派人打死在洛阳河南府的衙堂上,没有任何理由。
“阿兄我先出去了。”
李玉莹转移话题,立刻抱着牡丹花也跑出去,没跑几步,又回头带走李瑄刚写的《赏牡丹》。
李瑄刚没有阻止李玉莹,而是看着她的背影喃喃一声:“由她去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我该做的。”
朝堂之上,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是他们男儿的事情。
李玉莹与姜氏女友好,实际上无关紧要,只是让李瑄很郁闷。
静下心来,李瑄又写一副较为繁琐的字帖,霜儿来禀告李瑄:“七郎,大郎叫你去前厅。”
“好!”
李瑄吩咐霜儿将桌子收拾一下,来到前厅。
他看到皇宫的仪仗后,心中惊讶,宫里来人,兄长叫他干嘛?
“七郎,圣人召见你,随林常侍入宫面圣。”
李瑄一入前厅,李霅就向李瑄说道。
李适之还在门下省处理政务。
这也是李林甫刻意为之,否则李适之跟到兴庆宫,会阻碍李林甫的计划。
“圣人怎么会召见我呢?”
李瑄好奇,难道是父亲今日早朝的时候推荐他。
“林常侍说圣人得知七郎诗名,故而召见。”
李霅回答李瑄。
他也很开心,如果能被圣人赏识,或许会封七郎一个散官,确立地位。
对将来入仕途很有帮助。
此时此刻,李瑄心情忐忑,这和他料想中的不一样。
他一直以为,与李隆基相见,要等到他立下边功以后。
没想到会如此突然。
“见到圣人以后,要知礼数,不可随性。”
送李瑄出门后,李霅向李瑄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李瑄任性而为,忤逆圣人。
“大兄放心,我心里有分寸。”
李瑄当然不是愣头青。
骑上骏马,在宦官林招隐的带领下,前往兴庆宫。
林招隐是内侍省仅次于高力士的几个宦官之一,任内常侍。
高力士何等尊贵?平时传诏,自然不需要高力士出马。
兴庆宫由一道东西墙,分为北面的宫殿区,和南面的园林区。
李瑄到宫门前下马,然后穿梭重重宫禁,来到龙池东南处一片插满旗帜的马场。
在马场东面的亭子内,李隆基与一个美貌绝世的女子,打闹嬉戏。
李瑄在不远处等待,由林招隐前去禀告。
他看到这一幕,也看到这名女子。
此女子身穿华丽的宫装,身材丰满婀娜,鬓发如云,圆圆的脸蛋如一轮明月,皓白无暇,她的眼眸充满灵气,眉毛又细又长,红唇欲滴。
远远望去,如同高雅的仙子一样,散发着无与伦比的气质。
再多的词语,也无法形容她的惊艳。
李瑄猜出,这应该就是把李隆基迷得神魂颠倒的杨贵妃。
现在称为“玉环娘子”更为合适。
众所周知,李隆基得到杨玉环的方式不光彩。
老子抢儿子的妻子,也算是千古一绝。
寿王李琩却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三个兄长的血迹洒在城东驿,还未干枯。
但这不妨碍李琩暗暗恶心一下李隆基。
开元二十九年,李隆基的长兄宁王李宪去世。李琩赶紧表明自己是李宪的义子,要为义父守孝三年,表现得比李宪的亲儿子还急迫。
唐有制,守孝期间,子女不得嫁娶。
李隆基毕竟抢了儿子的媳妇。如果李琩不再娶,他也不好意思给杨玉环封号。
只有等两年后,李琩守孝结束再娶,李隆基才能给杨玉环名分。
否则,难堵住天下幽幽之口。
“郎君,圣人有请!”
见所传之人到来,李隆基恢复正经神色,传令李瑄入见。
李瑄深吸一口气,慢步来到亭前。
一个是一手缔造开元盛世,又一手葬送盛唐,集大誉大毁于一身的帝王。
一个是有着“羞花”之容,被诟病为祸国殃民的贵妃。
距离越近,李瑄越能感受到杨玉环的美貌。
她一颦一笑间,除了惊人的美,还有一种风骚入骨的媚,让李瑄心动神摇。
纵然好奇,但李瑄不敢多看一眼,到亭台下时,李瑄对李隆基一拜:“拜见圣人,祝圣人万寿无疆。”
“拜见娘子。”
李瑄还不忘向美艳动人的杨玉环一拜。
“哈哈,果然是一表人才。上来说话。”
见李瑄的赞颂,李隆基抚须大笑,并允许李瑄进入亭内。
杨玉环听说宗室出现一位颇有文采的少年诗人,就让李隆基带着她看一看。
高大英武的李瑄,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文人。
“他们想干什么?”
李瑄听出阿史那扶汶话中的不对味。
“他们想要一些牛羊回去,以劳出军之苦。”
阿史那扶汶很不忿地回复李瑄。
“皋兰州距此一百里,他们很劳累吗?丰安军又有几只牛羊?再说国家有难,奉命出战,身为军人不应该吗?我们击退突厥骑兵,他们应该庆幸才对。”
李瑄说话间,眉头一皱。
“我们从突厥骑兵手中夺回的上万只牛羊,被他们看见。他们要五百只羊,一百只牛。我不允他们,他们赖着不走。”
阿史那扶汶回答李瑄。
“岂有此理,那是牧民们的牛羊,他们也敢开口。”
听到这话,李瑄厉声说道。
牧民们刚经历劫难,又有人死于灾祸。这么做,不是在他们伤口上撒盐吗?
前世就是军人的李瑄,对军纪十分看重。
他本来决定将俘获战马赠送给皋兰州一批,他们出兵也不容易。
但这样干,李瑄很生气。
“末将向卢将军传信,却迟迟得不到回复。现在那边闹得更厉害了。”
阿史那扶汶虽然脾气暴躁,但他麾下不足百人,不能与皋兰州骑兵起冲突,只能忍着。
好在李瑄终于赶回来。
“带我过去!”
李瑄下令士兵加快速度。
一会儿,他们就到达牧场上。
此时,皋兰州骑兵的耐心已经到极限,他们渡河而来,想要几头牛羊都不行。
见丰安军迟迟不给答复,毫无军纪的皋兰州骑兵开始肆意抢夺牧场上的牛羊。
“阿爷,阿爷……”
“你们简直是强盗……”
“给你们几只还不行吗,为什么把我们的牲畜全抢走。”
“给我们留一些吧……”
牧民们哀嚎阻止,却无济于事。
在牧场上,丰安骑兵不到百人,又无军令,不能轻举妄动。
“你们是官兵还是胡人啊!你们抢我们牲畜,连牲畜都不如……”
先前去丰安军城报信的里正老泪纵横,对这些皋兰州骑兵痛斥。
“老东西!”
一名士兵听到老里正这么骂他们,从腰间抽出马鞭,欲给老里正一个教训。
马鞭高高扬起,就要落下。
“咻……”
就在这时,李瑄出现。
他看到这一幕,怒发冲冠,毫不犹豫地从箭囊中取出一支箭矢,弯弓便射。
“啊……”
只听一道惨叫声,那皋兰州骑兵的手腕,被羽箭击穿,血液滑流。
他手中的马鞭,也不受控制的落在地上。
这么大的动静,将其他皋兰州骑兵惊动。
“住手!”
李瑄带着骑兵气势汹汹地来到牧场。
罗兴持枪,阿史那扶汶持矛,紧跟在李瑄左右。
“去截住他们!”
皋兰州骑兵大多数由胡人组成,他们不是善茬,就准备骑马取兵器。
李瑄让麾下抢先一步,将他们截住,不让他们到马圈。
“你们想死吗?我丰安军八千步弩,稍后便至。谁敢取兵器,一律射杀!”
李瑄见皋兰州骑兵还想反抗,他举起弓怒吼一声。
很早李瑄就知道,唐代“募兵制”而来的士兵,不论胡汉,追求的是功勋与钱财。
真正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少之又少。
他们只听自己将军的命令,不考虑后果。
所以会有安史之乱这种浩劫。
有些兵痞是没有底线的,行事与强盗无异。
李瑄这句话后,才将皋兰州骑兵震住。
主要是他们信以为真,丰安军八千步弩如果赶来,他们这些失去战马的骑兵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阁下伤残我士卒,犯军中大罪,我必禀告王帅。”
皋兰州骑将怒气冲冲地走过来,向李瑄质问。
“我刚击寇边敌人而归,以为敌人又至。可惜我箭术不行,本来我想射杀他。”
李瑄骑在马上,沉声说道。
丰安骑兵则忍俊不禁,他们的将军,可是能飞马射缨的人。
“你……可笑……我们的盔甲,还证明不了我们是唐军吗?”
皋兰州骑将气急败坏。
“在我眼里,人的举止比人的外表更容易分辨。唐军不会去劫掠自己的百姓。武周时期,宰相张光辅在豫州纵兵劫掠,杀降冒功。他的结局,你们难道不知道吗?这才过去多久?我现在就如狄仁杰一样,心中有一恨,恨不得手持尚方斩马剑,将你们的脑袋全部砍下来。”
李瑄刚开始的声音还算温和,但他越说越激烈,最后嘶吼犹如惊雷,眼神如虎狼一样,让皋兰州骑将,身体颤抖,不敢与李瑄对视。
连李瑄麾下的士兵,都噤若寒蝉。
此时,丰安骑兵对李瑄敬畏有加。
空气凝结。
无人敢答,唯有牛羊牲畜,“惊魂未定”的叫声。
那些牧民感激地看着李瑄。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身上带血铠甲,峥嵘中显得仁厚。
老里正认出李瑄,就是他请命率领军队,救回牧民。
一时,泣不成声。
“你们隶属于谁?”
终于,李瑄又继续开口,盯着皋兰州骑将。
“属下名浑悬,是皋兰州都督府下属骑兵……”
骑将害怕李瑄,只能将怨恨埋藏在心底,等回去后,再告知都督。
“浑释之就是这样教你们的吗?”
李瑄立刻想到一个人。
皋兰州虽然号称‘州’,但实际上并非“州郡”级的行政单位,它还是归灵武郡管辖。
九姓铁勒之一浑部投靠大唐后,被安置在皋兰州,浑部首领世代为皋兰州都督。
皋兰州都督府有三千轻骑,不在朔方军之列。
却受朔方节度使管辖。
浑释之可能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他的儿子浑瑊可是大名鼎鼎。
一个十一岁从军,十二岁就能立下跳荡之功的猛人。十五六岁开始南征北战,不下几年,就勇冠三军。
现在浑瑊应该才八九岁。
“我们不辞辛劳来支援你们,你们不该这样……”
浑悬心中更是不服。
出一次兵容易吗?他们可是连夜紧急出兵,最终连一点报酬都没有。
“国家大事,不是你们的私欲。如果好好说道,此行所获战马,分你们一批又有何?你们敢抢大唐百姓牛羊,看来你们浑部是不把自己当唐民。你们回去问问浑释之,是不是如此?记住,我是丰安军副使,李瑄。”
李瑄用很重的语气,向浑悬说道。
铁勒浑部投靠大唐多年,大唐将肥沃的牧场交给他们,对他们不薄。
这是灵魂拷问,让浑悬冷汗直流。
“给他们一些干粮,载他们过黄河。至于马匹,先留在丰安军。”
在浑悬心惊胆战的时候,李瑄向阿史那扶汶吩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