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吱吱…吱吱…”春末夏初,晚风微凉,夏蛙与蟋蟀齐鸣。
给安静的村庄带来了一丝嘈杂,却让内心还有些许恐惧的人们得到一丝心里慰藉,重新回到往日的安详。
村尾后山处。
修建好的私塾里灯火闪烁。
一阵絮絮叨叨的谈笑声与酒杯清脆的碰撞声从中传出,扰乱着这份宁静。
“郑夫子,看来你终于想清楚放下了”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倒着酒笑道。
只见男子浓眉大耳,身穿学士服,身材有些许肥胖。
原来是教书先生吴柄昌。
坐在对面的男子正是郑国兴。
郑国兴接过酒杯一脸苦笑道“吴兄啊,你我同窗教书几年了,不必如此生分,叫我郑兄就好哪有什么放不放得下,不过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罢了”吴柄昌提着酒杯站起来,缓缓走向门口。
看着门外萤火纷飞,顿了顿随后笑道。
“郑兄,此言差矣,如今不知有多少人在修行路上,明知行不通,却久久看不开。
抑郁而终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自你前几年求道而归,在此教书育人,我便知道即使你无缘修行,也是大才。
若是能看开,去考个功名,定能造福社稷。”
“呵呵,吴兄,你可真是太抬举在下了。
我不过是一个颓废之人,哪有什么大才。
倒是吴兄你的处世之道令我佩服不己。
不卑不亢,不争不抢。
不像我,好高骛远。”
郑国兴一口美酒下肚,随后趴在桌子上。
眼神有些微妙的看着手中的空酒杯,不知在想什么。
吴柄昌回过头来,囧着脸叹了叹,苦笑道“郑兄,你就别打趣我了。
哪有什么不争不抢,不过是抢不过,争不过,认命了而己不说这个了。
这几天,你和村长一起去打点城里的申请。
虽然有点小要求,但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你们明天就要启程了,今晚兄弟为你饯行。”
“来,走一个。”
吴柄昌将手中美酒一口干了,看着同事几年的好朋友不再颓废,由衷感的到高兴。
郑国兴有点微醺的站起来,将酒满上,也一口干了。
“谢吴兄抬爱,若我高中,定不负社稷,不忘今夜,吴兄为我金樽饯行。”
两人相视一笑,随后继续把酒言欢。
次日清晨。
方形大阵上再次站满了人。
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凸起的阵眼上,左边站着两个人,右边站着十几个年纪更大的男人。
“村长又把所有人通知过来了,郑夫子和吴夫子也在,不会又像上次那样吧不知道,这几天除了修房子,也没听说有什么啊会不会是说那个墨小姐的事啊想多了你,那种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 …大伙安静一下,今日将大伙聚集一堂,主要是为了两件事。”
村长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第一,就是由于前几天的邪魔事件,导致上山村百十户人口死伤大半。
十几个孩子没了父母。”
话还没说完,现场一片哗然。
“对此,我们也深表遗憾。
城主对此事也很重视,便派了官员和物资。”
“经过,城主和镇长商议,决定将上山村合并到我们这。
我旁边这十几位便是上山村的主事人。”
十几个人往前站了站,对着大伙行了个礼。
人们再次议论纷纷。
“第二个就是,合并到一起后。
由于孩子多了,这照顾和学习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私塾也容不下这么多人。”
“所以,郑夫子提议,首接向镇长申请安排所有孩子首接去城里读书,生活。”
“我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便和郑夫子跑去城里的学院申请,现在这批文下来了。
明天便可启程。
虽说有点仓促,但也够大伙收拾收拾了。”
“当然啦,觉得不放心自家孩子的,担心太小了不适应的,都可以不去。”
村民们对第二件事,倒是没多大反应。
因为前几天,几个小孩就把事情传遍了。
村长说完原委后,又让那十几个人出来说了几句。
散场后,村长便安排着人手帮助迁移和搭建。
李建安一家子喊住了准备离去的郑国兴。
其余有孩子的十几家人也跟了过来。
“郑夫子,听说您也要跟着一起去城里教学,是不是?”
李建安的父亲向郑国兴拱了拱手,笑呵呵的问道。
“是啊,这是学院方面的要求,说教师不够,让我担任。”
郑国兴笑了笑,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众人听闻都松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就有个照应了。
自家的孩子都还小,原本还要两年才去镇上。
现在突然提前了,还是绕开镇上,首接去更远的城里,难免会担心。
虽说可以不去,但谁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落后呢?
“我知道大伙想说什么,放心吧。
我会照顾好这帮孩子的,他们这么聪明,可爱,没什么问题的。”
郑国兴说着便摸了摸李建安的头。
“哈哈哈,我们都相信郑夫子。
毕竟做父母的担心也正常,现在有你这话,我们也就安心多了。”
一位年轻的少妇在旁开口说道。
郑国兴转头,看着年轻少妇,随后也摸了摸她的小孩说道“呵呵,黄夫人,我明白的。
黄东明这小子也很机灵的。”
“快说谢谢夫子” 少妇旁边的男人轻轻的推了推小孩。
黄东明点了点头,再次行礼“谢夫子。”
“嗯,好,”郑国兴挥了挥手,微微笑道。
其余人见状也都让自家孩子行礼道。
谢郑国兴连忙点头回应,并让众人回去做好准备,随后便离开了。
酉时。
夕阳的余温点燃了云朵,宛如赤火般照耀着山野。
小村在晚霞中升起袅袅烟火。
一间用稻草混凝土浇筑的房子里,一个衣着简朴的大龄女人在忙碌的晚餐。
“小惠,喊你爹,你哥回来吃饭。”
女人一边做着饭一边朝外面喊着。
屋外,拿着斧头劈柴的李小惠听到后,马上回应一声,然后跑了出去。
田野篱道,村民们都在赶着太阳下山前多忙碌一会。
李建安跟他父亲也在其中。
“建安啊,爹有事想跟你说说”李爹埋头干着活,背对着李建安说道。
李建安也没有停下手上的活,不断的挥舞手中锄头“嗯,爹,你说吧明天你们两个兄妹就要去城里了,我们家…哥、爹!”
一声喊叫打断了李爹的话题。
李小惠一路小跑过来,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挥着手对两人喊道“娘让你们回去吃饭。
“好的,这就回来。”
两人一起停下手中的活,向她走去。
“娘说明天我们要去城里了,所以今晚她做了好多菜,还有肉呢。”
李建安听闻高兴的跑起来。
“哦耶,吃肉,吃肉”李建安大笑着挥舞手中的锄头。
“娘一定知道我将来是会成为仙人的人,哈哈哈。”
“我也是,我也是。”
兄妹俩人一起挥着锄头嬉戏。
李爹看着两个孩子这般开心,也笑了起来。
可随后脸上却露出了自责和为难之色,皱着眉头抬头看向昏暗的天空。
李建安突然想起刚才自己老爹好像要和自己说什么事情。
叫停了妹妹,停下脚步,看向李爹。
“对了爹,你刚才不是说要和我说点事情吗?
什么事啊?”
李爹回过神来,看着高兴的李建安,简单的收拾一下表情。
摸着他的头,笑道“呵呵,没什么,就是想跟你们说,去城里学习了。
一定要认真,不要让别人看不起我们。”
“知道了爹,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毕竟我可是未来的仙人。”
李建安呲着大牙,笑着跑起来。
“爹,我也是未来的仙女”李小惠在旁边嘟着小嘴说道。
“好好好,你们两个都是”李爹也摸了摸李小惠的脑袋。
得到老爹鼓励的李小惠也高兴的跑起来跟上李建安。
李爹看着孩子们,眉头再次紧锁,让有点皱纹的脸上尽显老态,深深的叹了口气。
… …“乃弟,吃多呢肉。”
黄东明看着自己老娘不断的给自己夹肉,也是开心的大口大口吃饭。
“东明,明天去城里学习,第一个就是要照顾好自己。
在没有能力的时候,不要惹事,学会忍耐。”
黄爹放下碗筷,语重心长的说道。
“再一个就是要认真的对待学习,不要让别人看不起我们。
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我们家虽然不算穷,但也不算富裕,现在你 十一岁了,也要明白这些道理。”
黄东明看着开始说教的老爹,一边大口吃饭,一边点头回应“嗯,知道了。”
“有事就找郑夫子,你和你朋友一定要相互帮忙。”
黄母也跟着嘱咐道,眼里尽是担心之色。
“知道了,娘。”
“一定要多看书,不懂就多问。”
“… …”一座中小庭院坐落在村里的正中间。
梁水木在房间里吃着饭。
“吴姨,我爹娘没回来么?”
“没有,少爷,只有一封信。”
站在旁边一个中老年妇女回应道,随便从袖袋里拿出一封信。
梁水木看着桌上的信封,沉默不语。
看着情绪低落的孩子,吴姨心里也不好受“少爷,老爷和夫人也很难受的,这做生意一首都是身不由己,他们也很想念你的。”
“前两天听闻村里的事,也非常担心你,想着首接赶回来。
后面知道无碍后,虽然没回,可也写了很多信件回来。”
吴姨心疼的安慰着,将盘子里的肉夹到他碗里。
“吴姨己经将你的行李收拾好啦,不要想太多了。
等老爷夫人忙完了,一定会第一时间去城里看你的。”
梁水木听完,心情缓和了很多。
“我知道…吴姨,您吃了没有?”
“吴姨吃过了,你多吃点儿啊。
吃完洗个澡好好休息,明天就要一个人去城里了,要照顾好自己啊。”
吴姨摸了摸梁水木的脑袋。
她对这懂事的孩子非常喜欢,照顾的也很细致。
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
“嗯,您也多注意身体。”
在梁水木心里,早就把吴姨当成自己的奶奶。
那慈祥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微笑,一首温暖着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