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百味书屋 > 现代都市 > 精品推荐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

精品推荐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

v奔跑的蜗牛v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是作者“v奔跑的蜗牛v”笔下的一部​古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郑卫民郑卫红,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他,一个孤儿,一次意外穿越到了1976年,本以为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没想到却再一次被抛弃。不过还好,有着上一世的记忆和见识,要不还真的翻不了身呢。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话不假。他这次重生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人生,且看他如何在重生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创造了自己的家庭温暖!...

主角:郑卫民郑卫红   更新:2024-05-31 22: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郑卫民郑卫红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推荐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由网络作家“v奔跑的蜗牛v”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是作者“v奔跑的蜗牛v”笔下的一部​古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郑卫民郑卫红,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他,一个孤儿,一次意外穿越到了1976年,本以为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没想到却再一次被抛弃。不过还好,有着上一世的记忆和见识,要不还真的翻不了身呢。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话不假。他这次重生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人生,且看他如何在重生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创造了自己的家庭温暖!...

《精品推荐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精彩片段


院门里的郑卫红小声问道:“妈,为啥不让三哥回来?”

袁秋说道:“你三哥不能回来!他是去大西北插队的,这不是儿戏!哪能想什么就是什么?他过去就是要扎根的!”她的神色来回变幻,好像在下极大的决心。

“那是不是以后三哥都不回来了?”郑卫红是爱欺负三哥,也不喜欢三哥,但她还没想过三哥就会这么离开他们,或者把三哥给挡在门外。

小女儿的话打断了袁秋的思路,但也坚定了她的想法。

“是的,你三哥往后都难回来一趟了。别废话了,回屋去帮我一把!”

“那三哥咋办?”

“不是说了么?让你三哥买票回黄原!”袁秋扭头往屋里走,外面实在太冷。

郑卫红很是迟疑地说道:“那让三哥吃个饭再走啊……”

袁秋回头,狠狠瞪了小女儿一眼:“你三哥要是留在家里吃了这顿饭,你就要去插队了!怎么样?去把你三哥叫回来吧!”

郑卫红可不想去插队,她之前想象过三哥穷困潦倒的场面,刚刚见到三哥的时候,好像身上的衣服也沾了不少灰尘,正在往她的想象中发展。

郑卫红抖了一下,她耸了耸肩,又跑去把大门的门栓给上好,刚要离开,却又趴在了门缝往外看,三哥郑卫民正呆呆地看着大门,脸色苍白,嘴唇也哆嗦着。

大颗的泪珠流了出来,郑卫民往前走了两步,想再去叩门,但脑子里却响起了另外一个声音:“郑卫民,你为什么哭?是因为家人不要你了么?你难道还没习惯么?”

习惯?他早就习惯了!但这忽然出现的家人以及紧紧关闭的大门让他内心刚出现的波澜再次结成冰,就好比这四九城的天气一样寒冷。

“汪汪汪汪……”有狗开始叫了,这几声狗吠划破寂静的长空,也把郑卫民给唤醒了。

他擦了一下眼泪,三步一回头地往火车站走去。

家里人不让他进门一定是有原因的!嗯!一定是!郑卫民不愿意相信家人不要他,他在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不停地说服自己来接受,但眼泪还是不停地从眼睛里往外流。

“妈,三哥走了!”郑卫红跑进了屋里,对袁秋说道。

袁秋叹了口气,说道:“妈其实也不想让你三哥走啊……对了,出去玩的时候别乱说,可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你三哥回来过。”

“嗯。”郑卫红乖巧地点头道,她被袁秋刚开始的话吓到了,她不想去插队,她给三哥郑卫民描述了一副陕北农民的形象,但那个形象只能是别人的,她可不能让自己也变成那个样子。

袁秋好像想起了什么,她焦急地对郑卫红说道:“快!别玩了!去找你爸!可千万不能让你三哥去你爸那边!”这要是让郑卫民跑到郑刚的单位去那还了得!那不全乱了!

“嗯!”郑卫红刚要往外走,就听到袁秋在身后喊道:“骑上自行车!”她得打个时间差,让郑刚先知道消息。

郑卫红把手套戴好,围巾围好,斜着踩上二八大杠就出门了——她人小,还不能完全骑好车,只能从大梁下面斜着蹬——但幸好在路上并没有看到郑卫民的身影。

到了老爸的单位门口,她松了口气,左右张望起来。

门口的哨兵见到她,就过来问道:“小姑娘,你是谁家的孩子?这边可不能玩。”

“我等我爸爸下班。”

听到是领导的孩子,哨兵便叮嘱了一句:“到对面去玩吧,不耽误你等人。”

“嗯!”郑卫红很是乖巧,她知道在外人面前怎么表现,她把车子停好,一边跺着脚哈着气一边四处张望——过来这边可是有好几条路,万一三哥走了别的路可不得了!

但郑卫民始终没有出现,郑卫红在门口等来了郑刚。

“爸!”小姑娘使劲地挥着手,让出来的郑刚留意到了。

“你怎么来了?”郑刚可没想过闺女还能来接他下班,这肯定是有事。

“三哥回来了,被妈给赶出去了。”郑卫红小声地说道,同时警惕地把手放到嘴边哈气,随时准备护着脑袋,她生怕郑刚发火打她。

郑刚愣了一下,马上说道:“跟我回家!”

郑卫民像个游魂一样往火车站走,路上的警察看到他都没在搭理——这肯定是和家里人闹了矛盾的小子。

到了火车站,郑卫民擦了擦脸,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了一会儿,才来到售票窗口。

“同志您好,一张去黄原的火车票……”

又是将近二十块钱,郑卫民一来一回,身体劳累,腹中饥饿,又搭进去了大半身家,却什么都没有换回来。

熬到了白天,终于有列车员来卖盒饭了,郑卫民觉得要是再不吃点东西怕是要站不起来了。

“同志,来份盒饭。”

“好嘞!您拿好!”

列车员微笑着给了郑卫民一个铝盒,很热。

火车上的盒饭两毛五一份,里面除了两根青菜之外便是糙米饭了,但这也比徐家村的伙食好,最为关键的是,火车上的盒饭不要粮票。

郑卫民一边吃着一边流泪,嘴巴里咸咸的。

“小同志,你这是怎么了?”旁边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看到郑卫民样子,不禁关切地询问。

郑卫民摇摇头,说道:“没怎么……”但眼泪却再也止不住地往外流,滴落在饭盒里。

“是和家里人吵架了?”

郑卫民摇了摇头:“您别问了……”

中年人叹了口气,说道:“小同志,凡事要想开一点。咱们工农子弟,就不能害怕困难!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过了眼前这个坎,你再回头看看,那都不是什么大事!”

“谢谢您……”

郑卫民觉得陌生人的几句话甚是温暖。

这个中年人不知道他的状况,但还是在努力地开解他。

是不是家里真有什么坎儿要过?郑卫民又开始找借口说服自己了,但又想到了袁秋手上的面粉,今儿家里包饺子呢。

要是真的遇到什么坎儿了,家里还能包饺子?

想到这里,郑卫民又想哭了。

“小同志,要不要点热水?”

郑卫民便把饭盒推了过去:“劳您驾。”

中年人帮郑卫民把水倒上,看着郑卫民把铝盒里的米粒都吞了下去,点点头,又笑道:“你这是去陕北插队?”

郑卫民点点头,中年人觉得他摸到了重点,小伙子想家了。

“要是想家了,过段时间就回来看看!虽然让你们去插队了,但并不是一点儿人情都不讲……”

郑卫民更伤心了,他觉得应该去见见父亲郑刚,不该这么早就离开的。

郑家一晚上都没睡好,郑刚是担心晚上郑卫民会再回来敲门。

“你做得没错!就是得让三儿回陕北!不能惯着他了!”郑刚首先肯定了袁秋的做法,又叮嘱了郑卫红几句:“去外面玩的时候多留意一下,要是你三哥还没走,你就过来找我,我把他给押去陕北!”

郑卫红小胸脯拍得山响:“爸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三哥拖咱们家的后腿!”

她不懂那么多,但她惯会看爸妈的脸色。

要真的只有妈妈袁秋一个人的决定,她说不定还会瞎琢磨一下,但老爸竟然也是一样的观点,那她就要谨慎对待了。

出门之后,她也没敢走远,就在家附近和小伙伴们玩,就算玩得再开心,她也始终留意着大门的方向,生怕郑卫民会忽然出现。


“卫民娃,不简单!”不远处的大队支书徐志全抽着旱烟,看着郑卫民和王云芳两个打猪草。

他的婆姨贺英不理解:“咋就卫民娃不简单了?我看着那几个知青娃娃都比你强!你连咱们秀莲都比不上!”

“呵呵呵呵,你不懂!这小子精明着嘞!”

贺英看了又看,低声说道:“那小子不会想和王云芳搞对象吧?也不是不行啊!俩人都是北京来的,老乡!又都是干部子弟,我看挺合适的。”

徐志全笑道:“要不我就说你不懂了,你还真不懂!你们这些婆姨啊,就盯着这么点子事!这个猪,卫民娃是养成了!之前的几个知青可都没养成过。”

“人都吃不饱……”贺英话说到一半就停住了,大队里养猪的人家可不少呢。

“等着瞧吧,卫民娃这个后生身上有股子劲嘞!”徐志全能感觉到,郑卫民身上有那么股子劲,或者说志气。

范成功也不错,但人太老实;陈东来,说好听一点是心思活泛,说不好听那就是好钻营,徐志全看不上他,但也知道这种人一般会混得最好,轻易不要得罪。

打完猪草,郑卫民和王云芳便回去了,两只小猪吱吱叫着,争抢着猪圈里的食物。

郑卫民趴在猪圈旁边看着他们,忽然想到了《千与千寻》里面的那个名场面:“不能吃太胖哟,会被杀掉的。”

他扑哧一笑,王云芳给了他一个大白眼:“这有什么好笑的?”

“我都想到明年过年的景象了,一定是个好年景!”

王云芳也算道:“明年,这两头猪怎么也能换两百块钱吧,但分到每个人手里也就三四十块,你乐个什么劲儿?”

郑卫民说道:“三四十块我就不嫌少了,总比没有的好!今年我还不一定会拉多大饥荒呢,这么多钱说不定能救急。”

他话说完,心里就开始往下沉;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又开始代入到上辈子的孤儿身份了。

会不会家里人不要他了?这个想法也在不停地成长。

郑卫民决定要验证一下,他要看看家里会不会给他回信,所以每个月一封的节奏要保持好。

王云芳也趴在了猪圈旁边,说道:“你从知青点搬走之后,柳娟也开始排挤我了。”

“她排挤你?”郑卫民找不到理由,想了又想,说道:“因为你也是北京来的?”

王云芳没说话,郑卫民就知道自己想得不对。

“我懂了!她是不是觉得陈东来对你有意思啊?”

王云芳长长出了一口气:“小团体已经行成了!明面上,是咱们俩北京来的,和他们四个黄原知青两个;但实际上,可能是三个,或四个。人家玉秀姐和范成功不想掺和这种破事儿。”

“柳娟是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郑卫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他没有见到听到陈东来主动提起过柳娟。

王云芳小声说道:“谁知道呢?陈东来的心思就不在这里,可能这两年就准备回城;到时候带着柳娟,这就不好办了。”

“柳娟估计也能想到,所以会尽力表现一把,多往陈东来那边站,增加分量。”

“明儿到陈东来去打猪草了,咱们就看看柳娟帮不帮忙吧。”

“肯定帮啊!”在陕北插队的日子甚是无聊,郑卫民觉得自己也变得开始期待八卦了,这种苗头很不好,但他又控制不住。

第二天,柳娟果然跟着陈东来去打猪草了,而且背回来的份量远比陈东来要多。

吃饭的时候,王云芳和郑卫民使了个眼色,一切尽在不言中。

郑卫民觉得王云芳说的不假,就光是打猪草,知青点就分了三拨人。

日子枯燥且乏味,每天醒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很无聊,郑卫民的选择是给小孩子们讲历史故事。

有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大人也会过来听,并且发表一下意见,但他们讲的都是野史,非常野!

比如蔡文姬在匈奴跟了几个男人,曹操睡了太后,关羽睡了貂蝉……一个个滔滔不绝,唾沫横飞,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郑卫民可不敢让小孩子们听这些,经常把话头给岔了过去;次数多了,便在村里人那边赢得了一个“面皮嫩”的评价。

徐秀莲也经常过来听郑卫民给孩子们讲历史,在大队的小学里,这些都是副课,老师们并不上心。

一开始的时候,她也没上心,权当一个乐子——在大队里的娱乐很是有限,一年到头可能也没有一场电影看,消息的来源只有广播。

她又不像男人们可以去下象棋,缝纫上的活她也做不来,便过来听郑卫民白话。

刚听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但听着听着她就感到不一样了;郑卫民讲的很细致,他会有自己的演义成分在里面,要不小孩子们才不来听呢。

但郑卫民对一些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记得特别清楚,比如公元184年发生了黄巾起义,189年董卓进京。

这两个时间点说出来的时候,其他的大人小孩根本就没在意,但徐秀莲专门回去翻了翻书,竟然还真对得上,这让她对郑卫民有些另眼相看了。

在人少的时候,徐秀莲难得开了一次口:“郑卫民,你和陈东来真不和好了?”

郑卫民笑了笑:“没必要了。”

徐秀莲看到夕阳的红光洒在郑卫民的身上,这个少年一脸的淡然,一副与世无争万般皆可的样子,好像……无欲无求了。

“你没想过回城么?”

“回城……那太遥远了,我还是要想想怎么才能顶到麦收吧。”

“我爸是支书,你们要是真的没粮食了,可以和大队借粮的;我爸一定给批准。”

郑卫民的眼里有了一些光:“那可真是太感谢了。”

“陈东来到这里好几年了,我总觉得那个人有点飘。”

郑卫民没有附和她,而是说道:“多接触接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背后说人闲话,郑卫民不想做。

徐秀莲有些意外,要知道陈东来可是有机会就会诋毁郑卫民,但社员们并不傻,他们知道那俩人打过架,陈东来说郑卫民的坏话实在太正常了。

郑卫民竟然不趁机说陈东来的坏话,这让徐秀莲又高看了他一眼。

“你们的粮食还有多少?”徐秀莲觉得郑卫民的人品还可以,要是真的缺粮需要和队里借,她觉得可以帮郑卫民给老爹说句话。

“还能坚持!”郑卫民也知道粮食不多了,但毕竟还有;未雨绸缪要做,但大队支书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在大家没断粮的时候就把粮食主动借出来。郑卫民都在考虑种土豆了。

“秀莲!”

郑卫民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听到陈东来的声音,他和徐秀莲回头一看,那家伙正露着一口白牙冲徐秀莲笑呢。

“支书在家啊?”陈东来完全没有要和郑卫民搭话的意思,看样子还想把徐秀莲给喊走,让郑卫民没人说话。

“在呢。你找我爸有事?”

“有事儿!不是,是我家里有事儿,我找支书请个两三天的假。”

“那你去吧。”徐秀莲没有要挪窝的打算。

过了将近两个月陈东来才反应过来,他在徐志全那边的人情耗完了,他得赶紧再给续起来。

眼看就要到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时候了,他得让徐支书向公社推荐他。

第一关是最关键的一关,要是连大队支书都不给推荐,那家里人再使劲也没办法。

就算今年的工农兵学员轮不到他,那往后说不定还有招工,这也得从徐志全手里过一遭。

之前的礼不能白送,他得借着回家的借口再给徐志全带点东西。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