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的意思,而是“嗣”,即“王位继承人之生母”。
4春秋时期著作《老子》”道德经”五千字,传承过程中有很多抄本,其中不少已经湮灭,流传下来的也很多残缺不存,可见典籍保存之难。
比老子稍晚两百年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三百多万字,几乎一字不漏流传至今,古代欧洲没有纸,据说是用羊皮纸传抄的,能做羊皮书的只能是小羔羊的嫩皮薄皮,那得用多多大的羊群?
羊皮不易保存,他们是怎么做到千年不朽的?
两千多年间历代的抄本有哪些?”
有人说今天能找到的亚氏著作最早文本,都是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后的。”
历代老子道德经,左下角是十八世纪的日本刻本:欧洲的羊皮书,只能用小羊羔的皮制作,非常费时费工,据说圣经那么厚的羊皮书得用几百只羊,抵得上一座葡萄园简单对比一下《汉书·艺文志》”包括商、周、秦、西汉期间一千多年”的著作与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汉书·艺文志》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部分,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亚里士多德”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涉及古希腊人已知和各个学科。
中华文明自有文字出现,历经一千多年的生长发展之后,在春秋时期形成了百家学派,各种学说竞相争妍、碰撞,产生出绚丽的火花,留下很多不朽著作。
到了约500年后的东汉,《汉书·艺文志》做了个整理统计。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诸子百家中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而在东汉当时世上有留存的书籍则是:“大凡书”总共”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五百九十六家,就算每一家一个作者吧,就是近六百人,才有这么些成果。
他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倒好,一个人就有差不多同等多的著作,而且涉及面还更广,他是怎么做到的?
《汉书·艺文志》中的著作,到今天已经十不存一,但是比《汉书》成...